家长:考什么名著 只是“委身”而已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11日 10:27   海峡都市报

  考啥名著,“委身”而已

  回到现实,同是泉州这位家长的困惑,在著名学者孙绍振眼中,却是别番滋味。

  多年来,孙绍振一直是高考语文改革的力推者,他对名著列入高考一事看得透彻:“一切不为应试服务的教育都难有立锥之地,再经典的东西也不例外。”

  孙说,早几年,某报刊登过一份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的高考中文试题:其一:《红楼梦》中的宝玉不思攻读,《儒林外史》中的范进屡试功名,试比较二者个性的不同。(不少于250字)其二:在《儒林外史》中王冕同秦老的友谊与《红楼梦》中的贾母和刘姥姥的关系各有什么特点?(不少于250字),当时,就有不少专家呼吁:如果我们的语文高考也能够出现这样的试题,那又会是什么样子呢?但是今天,高考真正实现了这一步,景况并没有真正改变多少。

  据了解,2007年,我省首次把名著列入高考考纲,曾一度引发恐慌,继而又得到“广泛理解”,短短数月间,各地就出现了不下十种的《文学名著阅读指要》,这些指要,完全按照应试的模式,将名著转化为题型,分别以“情节”、“主题”、“人物”、“艺术”、“问答”、“精彩”(片断)设置题型,而且附有答案。

  “十一部经典名著,篇幅浩瀚的数百万字,就这样瞬间变成十多万字的小本子,应考的捷径尽在其中。”孙绍振在评述这一现象时说,商业化和应试合谋,效率如此之高,相形之下,高考的改革努力就显得异常脆弱。

  据说今年,这样的情形将有所改变。厦门一中黄老师仔细研究《语文考试说明》样卷,发现:名著选择题是五选二,即从五个描述的文学名著场景选出两个正确的。这意味着,如果考《欧也妮·葛朗台》中守财奴抢夺女儿的定情物梳妆匣把太太气得晕死过去的场景,也许试卷故意会写成把女儿气晕,考生就要准确识别。“显然,这类选择题,将迫使学生不能再借‘架子书’(导读、梗概)来代替名著阅读。”

  但这,会不会又使“委身”于考试的名著阅读出现某种异化。孙忧虑地说。(记者:吴泓)

[上一页] [1] [2]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自考频道 自考论坛 自考博客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点击进入查看更多教育考试的精彩内容~~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