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我在学校里其实一直承受着巨大的压力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16日 10:06 中国青年报
覃瑶自杀后,枝江一中一时处于风口浪尖,网上纷争,褒贬不一。 校长董云,对覃瑶的花逝深感惋惜。“出事前3天,我还在去食堂吃饭的路上,跟她聊了几句,她还说挺好的。” “其实她有什么问题,自己解决不了,完全可以来找我。”董云和覃瑶接触过3次,“我们很熟悉。” 董云告诉记者,他的电话、接待时间、QQ号均向全校同学公示。“很多学生来找我,给我写信,很多问题都是这样解决的。” 这所枝江最好的中学的校长,在奋力搏击高考之时,也试图在夹缝中实践自己对教育的一些想法。 在枝江一中,体育课被改革成三四个班一组,学生可以按自己兴趣选修足球、排球、篮球、武术等,“不要上了12年体育,一样体育技能都不会。” 他组织了读书节,“让同学选一本最经典、对你人生产生重大作用的书,在扉页上写一个推荐,封三贴上漂流记录,以年级为单位漂流。每个同学选自己感兴趣的书,读完之后,签上名,再写上自己的评论。” 学校开设了漫画、科技创新等20多门综合实践课。“我发现漫画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非常好,因为它需要我们对社会现象进行高度概括、抽象和提炼,再用漫画简洁地加以表达。” 一直到现在,全体高三学生每天依然会在上午第三节课后的大课间打太极拳。“他们可能现在打得还不像样,但是等他们老了再打时,会想起他们忙碌而纯真的少年时光。” 一名华中师范大学心理系毕业生被学校聘来,给高一学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每周一节。 然而,这一切并未阻止覃瑶过早地逝去。“我在学校里其实一直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我现在真的觉得很累、很累,我要好好地休息一下了。”覃瑶在绝笔信中写道。 董云也用“诚惶诚恐”形容自己的工作感受。在这座鄂西小城,进一中、考大学依然是大多数人改变命运的唯一路径。让这所学校最弥足骄傲的,也依然是高考时的一本上线率。 该校宣传栏上记录着学校的荣光:去年高考过重点线317人,全宜昌名列第一。宣传栏自称枝江一中是“成人者的炼狱”。 枝江一中是全省示范高中,学生管理实行寄宿制住读,每两周方可回家一次。 覃瑶在笔记本上专辟“栏目”,记录老师的“经典语录”,第一句是:“春天来了,冬天还会远吗?”——很明显,这是老师在告诫尚未经历残酷高三的学生。 “我们不仅仅是教几门课,我们和我们的学生,承载的是几十万人对未来的希望。”董云说,“这起事件是现有社会矛盾在校园里的极端反应。”他认为,孩子是家庭的希望,现在高考升学仍是改变家庭命运的最好方式,学校是应试教育中的一环;现在家庭与10年前有了很大不同,对独生子女的亲情呵护及高期望,使孩子们少了挫折体验,压力却在增加。家庭陪读及过分的呵护等,本身就是压力。(记者:唐勇林)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