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化的高等教育呼唤个性化高考模式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17日 10:44   浙江日报

  新课改高考方案的出台,直接原因是我省从2006年开始实行的高中新课改,但其深层次的背景是高等教育精英化时期形成的高考模式,已不适应我省目前高等教育大众化、高中教育普及化的现实。大众化的高等教育需要一种相适应的人才选拔模式。

  省教育厅的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我省高考录取率为72.5%,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38%,初中升高中比率为96.6%。也就是说,100个初中毕业生中,有将近97个人能读上高中;100个18至22岁的青年中,有38人能上大学。这两个数据告诉我们,现在浙江的高中教育已进入普及化阶段,高等教育也已大众化。

  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使高考所承担的职能发生了变化,高考已不全是精英人才的选拔途径,而是把不同知识水平和个性差异的年轻人向不同培养职能的高校分流的过程。浙江工业大学校长张立彬认为,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高考的功能已经不再只是选拔整齐划一的少数人才,而是高校与学生,通过考试及其他方式,进行双向互动选择。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一方面,不同类型的高等院校培养目标差异很大,单一的选拔模式很难适应高校人才选拔和培养的多样性需要。重点大学培养的是一批拔尖、创新人才,从一般的本科院校毕业的学生将来是一批专门人才,而高职高专培养的是高素质、有技能的劳动者。

  另一方面,高中教育普及化后,学生个体差异更大,所有的学生参加完全相同的考试科目与内容,对相当一部分学生会造成沉重的学习负担。

  但高考试题太容易,对培养精英人才的重点大学来说,选拔性不够;试题太难,则给学习成绩一般的考生带来极大的挫败感。每年高考成绩揭晓时,同样的高考试卷,高分和低分相去甚远,总分750分高的可以考到近700分,而低的则只有200来分,甚至更低。

  精英教育的高考模式,已不能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和高中教育普及化下的所有考生,考生和高校都希望能针对不同知识水平、学习能力的学生和不同培养目标高校而设置的个性化高考。

  在全科会考基础上实施分类测试、分批选拔的新课改高考方案,打破了以往科目设置高度统一的模式,使不同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的学生可以选择不同难易程度的科目,自己来掌握考试的难易程度;使不同类型的学校能选拔到适合自身培养目标的学生,初步满足考生和高校对高考的个性化需求。

[上一页] [1] [2] [3] [4]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点击进入查看更多教育考试的精彩内容~~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