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时评:高考改革不能想当然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18日 16:00   沈阳晚报

  核心提示:把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高考录取依据的改革,在理论上能够说得通,但在实践中行不通。与其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评素质”,还不如下功夫改革高考科目和试题,争取“考出”素质教育,这才是事半功倍的做法。

  新闻背景:浙江省公布该省新课改高考方案,综合素质评价成为高校录取的重要依据。这种评价内容涵盖学生的品质与素养、学习能力、审美与艺术、运动与健康、探究与实践、劳动与技能等6个方面,评价结果进入考生电子档案,在学校投档分数线上,作为高校录取的重要依据。

  (据4月17日《中国青年报》)

  “在学校投档分数线上,作为高校录取的重要依据”,这意味着一名考生只要成绩进入投档线,高校就有权以“综合素质”的理由,将考生录取到任何专业。这里面,最多可能存在几十分的弹性。可见,浙江省高考改革的力度不小。但是,这种改革真的合理吗?

  先讲一个题外的故事。安徽阜阳地区农村税费改革取得成果后,1994年底,国家相关部门负责人到这里进行考察。某部副部长得知这里把农业税和农林特产税合并征收的做法,当即指出:应该据实征收,这样做是错误的。某领导当即表态反对:他们这样做没有错,我在基层干过,“据实征收”是理论上的东西,没有可操作性。

  试想,中国有9亿多农民,要想准确调查每户农民家庭有多少果树、苗木、花卉、鱼塘等等,并以此作为征税依据,显然是不现实的,而且征税成本也高得惊人。那个副部长说得没错,不据实征收是不合法的,但他犯了脱离实际的错误——再科学再合理再合法的方案,在实践中行不通,也毫无价值。

  而浙江省的高考改革方案,不客气地说,与“据实征收”一样,不过是理论上的东西而已,在实践中根本就行不通。

  众所周知,素质是一个很复杂的东西,很难进行准确的量化评价。试想,对十几万考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价,是一项多么浩大的工程,将牵涉学校、教师、考生多大的精力。付出如此巨大的代价,所得出的评价结果,能够准确公正吗,能够让大家信服吗?最起码的一个问题,哪个学校、哪个班级、哪个老师,不想让自己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得高分,以便将来高考占得先机——都抱着这样一个心理,评价又怎能有一个准确合理的结果?

  存在即合理。现行的高考录取方式,可能不是最理想的,但绝对是最现实的。大学是学习的地方,考察一名学生的学习能力,并将其作为惟一录取依据,不能说就是偏颇的。难道非要在录取中附加上素质、品德、健康、才艺等等东西,才是合理的吗?一个人具备这些方面的优秀素质,可以在今后的人生之路中受益,这就是最大的奖励,未必非要体现在高考环节之中。

  其实,既然高考摆脱不了考试指挥棒,我们不妨就在考试这个环节上,进行合理的改革,以适应素质教育。考试题目灵活些,考试科目宽泛些,考试方式多样一些等等,都是值得研究的改革方式。这样的改革不但成本小,效果大,而且容易做到公平公正。所以,我们又何必舍近求远,去追求那些看似光鲜实则虚幻的改革方案呢?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点击进入查看更多教育考试的精彩内容~~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