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中国独立学院的“独立”之痛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26日 09:34   中国青年报

  5月16日晚上11点,杨勇匆忙飞到长沙。他此行的目的是参加17日在长沙举行的“中国独立学院协作会2008年年会暨第五届独立学院峰会”。

  杨勇是河北一家企业的老板,但他在办学上有大手笔,他目前已经投资上亿元于石家庄经济学院华信学院,并且还兼任石家庄人民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董事长。“对于办教育我有很深的情结,但办学不是搞慈善活动。”此行,他最希望得到的信息是有关4月1日已经实施的《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教育部令第26号,以下简称《办法》)的最新精神。

  此次峰会由中国独立学院协作会主办,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承办。由于峰会恰逢《办法》实施不久,目前全国315所独立学院有近300所独立学院的负责人到会,《办法》成了峰会争论的焦点。

  “公办”“民办”之争

  对于目前的315所独立学院,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原院长王立人的概括是“办学模式千姿百态、办学质量鱼龙混杂”。

  据记者了解,目前,全国的独立学院主要有以下几种举办形式:(1)公立高校与地方政府或国营企业单位合作创办的;(2)公立高校与民营企业单位合作创办的;(3)公立高校与民办高校合作创办的;(4)公立高校与公立大专、中专合作创办的;(5)公立高校与港澳台同胞或海外侨胞合作创办的。在这几种形式当中,公立高校与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家)合作创办的独立学院最具有代表性。

  独立学院一直处于“似民似公”又“非民非公”的状态,这就是“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的改革探索。2004年《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公布后,可以把独立学院定位于“公办学校参与举办的民办学校”,但一直未将独立学院定性为民办学校。此次实施的《办法》明确规定“独立学院是民办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公益性事业。”

  然而,目前独立学院的投资主体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很难以“非民即公,非公即民”的属性来划分独立学院,那么,有没有可能在“公办”或“民办”之间出现第三条道路呢?

  王立人坚持反对给独立学院简单贴上“公办”或“民办”的标签。“关键是要看它办得如何,是否受考生的欢迎,是否能得到社会和用人单位的认可?”王立人说。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