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日渐丰富 中国高考不再是“独木桥”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07日 09:09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6月7日电(记者刘欢)“虽然还是有些紧张,但与父母当年相比,我幸运多了,压力也没那么大。”7日早晨,即将进入考场的湖北孝感汉川二中高三学生余枫心情平和:“现在选择这么多,录取率也不低,我没必要像父母当年那样‘恐惧’高考。”

  6月7日,一年一度的高考开始。作为新中国的高等教育入学考试,高考曾因其录取率低,竞争激烈而成为千万莘莘学子接受高等教育的“独木桥”。

  如今,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国力增强,高等教育资源日益丰富,高考已经不再是接受高等教育、改变人命运的唯一选择。“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现象正逐步改变,多元化的社会教育资源,给了学生更多元的选择。

  2008年,全国普通高校本专科招生计划为599万人,这一数字是1977年恢复高考时约27万人的20多倍。而30年前年,中国各类大学598所,在校生85万多,到去年,高校规模达到1909所,在校生达到约1800万。

  1998年,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尚为9.8%。到2007年,这一数字提高到23%。这10年间,中国高等教育经费总量增加了近5倍,形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

  中国创造的教育奇迹来自于经济发展的奇迹。30年来,中国GDP增加66倍,人均GDP增加48倍,这为中国“科教兴国”的目标提供了强大的经济保障。

  教育体制改革为高等教育资源释放提供了制度性保障。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开始改革大学完全由国家包办,所有学生由国家统招统分的“一包二统”高等教育体制。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秘书长张笛梅告诉记者:“教育体制改革后,实行多种渠道投资办学、学生交费上学、就业双向选择等,从人力、财力、物力上解放了中国的高等教育,高等教育资源日渐丰富。”

  特别是国务院发布了有关中外合作办学和民办高校的行政规章后,社会力量办学积极性高涨,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兴力量、高校办学体制的有益补充,极大缓解了公办高校资源的紧张状况。

  由于民办高校专业设置灵活,面向社会需求办学的优势明显,就业率逐年提高越来越受到务实家长的注意。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民办高校方兴未艾。据悉,到目前,中国已有1000多所民办高等学校培养多层次的人才。

  中外合作办学也成为一些经济条件较为宽裕家庭的选择。在中国中央电视台工作的韩女士说,孩子学习成绩不算拔尖,考公办高校有一定困难,但中外合作办学的方式给了她和孩子新的选择:“我儿子参加的班由北京外国语大学和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合办,先在国内学一年英语、金融、会计等主课,雅思通过了再去澳大利亚继续学习三年。”

  去香港、澳门甚至国外读大学近两年也成为一些高中毕业生的新选择。

  目前,香港12所院校、澳门6所院校已获准在内地25省区市招生。据不完全统计,现在至少有6000名内地学生在香港高校就读。

  中国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副主任邵巍认为,多元化的办学和不断增加的教育资源同时提高了中国的教育水平。“来华留学的人数同步增加,显示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教育能力的肯定。”

  中国教育部部长周济表示,随着更多的学生进入各类大专院校,中国的高等教育正在由精英化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中国的人力资源、人才资源发生了质变。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