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生注意心理调节 高考三日与不良情绪“绝缘”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07日 10:11   新闻晚报

  高考,不仅考验学生的学科素养,更考查他们的心理素质。在未来的三天里,考生如何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地投入到各科考试?本期周刊采访了多位学科老师,为考生的心理调节“指点迷津”。

  “自闭”三日

  “在考试的三日,学生应将自己处于封闭状态,隔离外界的一切干扰。”语文特级教师毛荣富提醒考生。由于对自我的不肯定,不少考生一出考场就想着“对答案”。一旦自己的答案遭到多数同学的否定,心情立刻跌落谷底,脑中不停地想着那道“错题”。

  对此现象,毛老师指出,这正犯了高考大忌,尤其是在语文学科考试后。学生对作文的把握度不高,听到他人的写作角度与自己的不同,便会怀疑自己偏题,70分的大分值立马成了心头的重压。但实际上,语文有很强的模糊性,就连部分语文老师也可能无法完全把握作文的尺度。因此,考生不可轻信他人,最好勿听他人言。

  将高考视作整体

  最终呈现在高校面前的,不是考生的某一单科成绩,而是各学科的分数之和。因此,交大附中语文特级教师李支舜强调,考生须将高考视作一个整体,不沉迷于单科的好与坏。

  有的考生因一门学科失意,而以低靡的状态投入到下一学科的考试中,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也有考生,因第一、二门学科考得很顺手,而飘飘然。

  “一门学科偏离预期,不代表高考失败,还有4门学科可以奋起直追。同样,觉得一门学科考得好,并不代表就可以笑到最后,”李老师告诫考生,“每考完一学科,都应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做到‘不卑不亢’。不将忧郁的心情带入考场,也不应得意忘形。”

  我难人亦难

  考场如战场。若在考试时,考生因某试题难度大、做不来时,不要慌张,可以默默地告诉自己:我难人亦难。让自己在最短的时间内定下心来,继续解题。

  若在考试后,学生对某学科的整体发挥不满意,“考生可不断地告诉自己:我差人亦差。”宝山区教师进修学院数学教研员王凤春老师说,“如此心理暗示,有利于学生尽快稳定不良情绪,在下一学科开考前恢复信心。”

  就如何做心理暗示,大同中学数学高级教师杨永仁送给所有高三学生一句话:我难人难,细心克服困难;我易人易,切忌粗心大意。

  不为“绿豆”丢“西瓜”

  有些考生因对前一学科中丢失的1分、2分耿耿于怀,而影响了下一个学科的整体发挥。“此类考生是庸人自扰。”市八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沈红旗老师指出。“在语文考试中,有学生会因未默出一句古诗句而懊恼不已,”沈老师强调,“考生需明白,不是以考150分为目标的。芝麻绿豆点大的分数失了,就别放心上。就算真的在大问题上出现纰漏,那也已经是过去时。考生应及时放弃这些无法挽回的分数,避免为一场考试带来负面影响。因小失大,实在划不来!”

  用教科书分散注意力

  考试结束的铃声虽然响了,但考生的注意力还是集中在刚才的科目中。不少学生会对自己不确定的题目多加回味,深陷其中。也有学生会陶醉在自己“完美的答题”中,孤芳自赏。

  普陀区英语学科带头人、曹杨二中肖心为老师提醒考生:切记“考一门丢一门”。“觉得自己考得不好的学生,会一直想为什么考那么糟,因此无法进入考试状态。”

  宝山区教师进修学院数学教研员王凤春老师自有“法宝”——教科书。“在两门考试之间的间歇时间里,学生可以翻阅下一考试学科的教科书。通过对教科书的翻阅,使学生的发生思想转移:关注下一门学科,淡忘已考的学科。”

  王老师还强调,考生在翻阅教科书时,无需投入过多的思考,甚至可以是一种无意识的翻看,只需对下一学科培养出“感情”即可。

  作者: 钱钰实习生薛晓报道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点击查看新浪网考试频道与《新闻晚报·升学周刊》共建专栏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