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错别字影响作文成绩 考生如何迈过这道坎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04日 15:59   山西晚报

  一年一度的高考已经结束,7月3日,参加了今年高考语文阅卷的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硕士生导师、文学院应用语言所副所长辛菊教授惋惜地说:“今年高考有不少作文构思新颖、行文流畅,却因为错别字使得一些能得满分的作文与满分擦肩而过。而且,错别字甚至还影响了一些考生的语文成绩。”

  辛教授认为,考生不能破解错别字这道难题的原因很多,其中包括考生语言基础不够扎实,网络、广告不规范用字现象“干扰”整体文字环境,使学生首当其冲地受害等。7月2日、3日,本报记者就此问题采访了相关的高考阅卷老师以及一些学校的语文教师。

  错别字绊住许多考生

  今年我省在高考阅卷中,执行了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语文)关于写作要求中出现的“每一个错别字扣一分,重复不计”的规定。此项规定甫一出台,便在社会上引起极大反响。学生和老师们积极应对,但在高考结束后,还是有很多考生未能越过错别字这道“坎”。

  据阅卷老师介绍,今年我省有5篇高考作文取得满分。如果一些考生在作文中没有使用错别字,得满分的作文篇数会比现在有所增加。另外,书写错别字还影响到了语文试卷中其他题目的得分。比如,今年高考语文试题中有这样一道题,要求考生对一份求职信中4处用词不当的地方进行修改。该题目取得满分的考生寥寥无几,辛教授介绍,很多学生都把洽谈的“洽”写成了“恰”,给浏览的“览”字加上了三点水。

  不规范用字误导考生

  对于现今中小学生乃至大学生书写错别字的原因,辛教授经过研究总结,认为最常见的是受不规范广告成语易字影响而乱用成语,另外则是因类推不当,受方言读音影响,同音代替出现笔画、笔形失误等错别字现象。

  80后的新生代中,有很多人的网名和昵称均由套用成语借代而成,比如和风戏雨、封情舞韵、三羊开菜等。而不规范广告中成语易字现象也对学生产生了一定影响,比如某网吧广告把一见钟情写成了一“键”钟情,洗衣粉广告则将“一见钟情”写成了“衣见钟情”。

  据记者在一些小学采访发现,一些老师会通过网络给学生布置作业,而学生交作业时则会通过网络传输,用笔时间较之以前相对减少。

  从小养成良好习惯

  要想让学生拒绝错别字,必须从两个方面入手。宏观方面,辛教授认为首先应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打好语文基础,消灭成语运用中的错别字、读音错误和用法不得当等问题。另外,还应编写一部针对中学生实用的成语词典。微观方面,太原市实验中学高三语文组的张秀英老师认为,高考对作文中出现的错别字加大扣分力度,可以有效引起学生的重视。

  张秀英认为,作文中出现的错别字都是很常见的,学生们只要稍加注意就可以避免,关键是对字义的理解要到位。尤其在成语用字方面,了解字义和词义尤为重要。例如成语“一筹莫展”,其本义是一点计策也施展不出,“筹”的字义是“计策、办法”,因为许多学生不理解成语的意思,而想当然地将其写成了“一愁莫展”。

  对于即将升入高三的学生,应该适当强化对错别字检查和修改的能力,还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正确的方法记忆,死记硬背的方法不可取。

  除此之外,专家还提醒考生要注意书写,特别是一些形体相似的字,字迹太潦草会使判卷老师无法辨认。考生在平时要加强抄写训练,这样才能使自己做到手脑同步,有效避免书写失误。

  新规起到警示作用

  对于错别字在高考中的严格规定,一位即将升入高三的学生忧心忡忡地告诉记者:“我们马上就要升入高三,今年开始施行这一规定,扣分扣得这么狠,可真是苦了我们!”她说,在今后的一年里,自己会特别注意这方面的问题。另一位高三学生则认为,加大对错别字的扣分力度,可以使学生们在日常学习中注意避免使用错别字。

  家长们对新规的出台均表示理解。一位家长称,不写错别字是规范语言能力最基本的一项要求,这一规定的出台可以培养孩子对细节问题的重视。

  一些语文老师则指出,学生在高考作文中出现错别字,表明其掌握文字的程度还不到位,高考语文按错字扣分是对汉字尊严的维护。

  本报记者 王冠兴 实习生 高倩丽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高考贴吧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更多关于 高考 山西 的新闻

·改革30年30城市变与迁 ·新浪《对话城市》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