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从09年元旦起至元月中下旬,北大、清华、复旦、四川大学、西南交大等诸多名校纷纷在四川展开自主招生测试,高校各具特色的试题渐渐浮出水面,其间频频出现的新奇考题也成为人们关注和议论的焦点,一道道别具匠心的试题,反映了高校选拔学生的独特思路,也冲击着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
考生感受:试题难、怪、偏、活
“题量很大,时间很紧,考完后没什么把握!”“和学校考试完全不是一个路子”“有些题目是书本上完全找不到的”……难、怪、偏、活,是考生们对自主招生考题的最大感受。
北京大学自主招生笔试历史科目中,名词解释“切·格瓦拉”、“达鲁花赤”甚至课本中都没有提到过。此外,要求学生“写出五种读过的历史著作的书名与作者,并评价其内容”,这也有相当难度。北大还有不少试题让考生连连称奇。例如,“成语新解”中将“度日如年”解释为“日子过得很好,每天都像在过年”,要求考生按这种曲解思路另外再写出两个成语。作文题要求写一篇800字的文章,驳斥“腐败无害论”观点,规定其中至少要有5处正确引用古诗文。句子改错也涉及公众耳熟能详的歌曲,如要求考生从语法角度分析“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和周杰伦《青花瓷》中的“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这两例病句错在何处。看着眼熟,做起来却无从下手,这是很多学生的感觉。
清华大学的考题中出现了将杜甫的《旅夜书怀》翻译成英文等题目,这对学生的理解能力、语言能力等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清华的面试6-7人一组,就某一问题进行30-40分钟的辩论,题目涉及很广,如金融风暴、世博会、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如何看待早恋、上海是否要建造最高楼、大学生是否应该创业等。
复旦自主招生水平测试“面广量大”,10个科目200道题,要求在3小时内完成。试题涉及的面很广,看似简单做起来却并不容易。“我国第一部白话小说、白话诗集是什么”、“人们常说的‘六书’是哪些?”。“看起来这些文学常识并不难,可是完全答对也不容易!”考生们反映。生物考题中有一题要求根据一张基因图谱,推断出一个家庭中哪几位会是色盲;地理考题则问到了GPS的工作原理、地图上等高线的运用等。“大部分知识都是课堂上教过的,但关键还在日常积累。”学生们认为,平时不要死读书,能活学活用课本上的知识才能应对这样的考试。一些学生反映,由于高中课业负担较重,他们日常的拓展阅读相当有限,知识面也有限,做起题来有些吃力。
教师点评:对高中教学有导向作用
成都一所重点中学的高三老师认为,高校自主招生考试中所体现出来的综合性、基础性的命题原则,对中学实施通识教育,鼓励优秀学生多阅读感悟、多知识积累、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具有积极导向作用。虽然大多数考题均在高中教学内容范围内,但知识点的覆盖面之广、对思考能力的要求之高,远远超过了高考。考生每试必灵的题海战术,在高校自主招生考试中很可能不起作用。
高校自主招生中所体现出来的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的导向对当前应试教育是一种冲击,可以引导学生更重视综合素质的培养。这样的考法对高中教学,对高中教师,尤其是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的教师,是一种很好的引导。
专家观点:为偏才、怪才提供机会
有专家指出,近年来,国内已有几十所高校在统一高考的基础上试行自主招生,尽管遇到一些困难与问题,但仍不失为扩大招生自主权的一种有益探索。自主招生打破了高考“一考定终身”的录取方式,扩大了高校和学生的双向选择面。同时也给一些偏才、怪才提供了脱颖而出的机会。从高校选拔的角度而言,高校自主招生的目标就是优中选优,提高难度无可厚非。在这样的考查测试中,高校会更加注重学生的创新素质和综合能力。这些具有创新性的考题从客观上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开放性拓展,在多元的考核标准中独立发展。长期以来,基础教育推崇“圈养式学习”,学生被圈在“知识点”中,只要上课注意听讲,课后强化记忆,就能考出好成绩,至于知识迁移的能力、质疑的勇气和标新立异的胆量却日渐萎缩。有的专家甚至认为,“另类”的清华、北大等高校的自主招生考试,“雷”到的不仅是部分参考的学生和家长,还有应试教育的陈规陋习。记者余媛媛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高考贴吧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