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新华网北京9月17日电(“新华视点”记者张丽娜、孙闻、张晓晶、吴晶)“中学校长推荐”制、高分退档、扩大自主招生比例……近期高考这个老热点又有了新话题。今年以来,教育部批准11个省份推行高中课改,把综合测评纳入高考,以图改变“一考定终身”的高招模式。
教育部部长周济11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发布会上表示,高考改革对于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确实具有很重要的指挥棒的意义,是体现教育公平、体现社会公平的非常重要的关键点。人们期待的“素质高考”离我们还有多远?
高招破冰:用“立交桥”代替“独木桥”
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戴家干接受采访时说,砍掉“独木桥”,建设“立交桥”,使更多的人能接受高等教育,是高考改革的方向。
由于清楚地认识到高考制度“一考定终身”、以一次考试成绩来评价并淘汰学生的弊端,教育部门陆续推出高校自主招生、高中实施综合素质评价等措施弥补缺陷,高考改革开始在摸索中进行。
近年来,高校自主招生名额越来越多,我国自2003年开始在22所高校试行“5%自主招生政策”,到如今已有76所高校获得自主招生资格,其中北大、清华等高校已经突破5%的名额限制,自主招生比例达10%。
一些高校尝试对一些特殊人才破格录取。清华大学去年就加分录取“天才作家”蒋方舟。在今年高考语文考试中使用甲骨文等古文字完成作文的黄蛉,虽然作文只得8分,总分仅有428分,仍被四川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录取。
日前,北京大学宣布明年启动“中学校长推荐制”,拿出自主招生人数的1%,录取高中校长实名推荐的优秀学生。今年以来,山东、河南等省份尝试将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高招录取依据之一,优先录取综合素质评价和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占优的考生。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在当前高考中,分数基本上是唯一的录取依据,这留给高校考查学生综合素质的空间十分有限。在这一空间中的教改,无异“螺蛳壳里做道场”,难有作为,应该推进基于中学生多元评价的高校自主招生。
这种自主招生的“路线图”是:高考之后,每所高校可以自主提出学生申请该校的分数线要求,同时要求每个申请者提供中学学业成绩、中学综合素质评价,高校对学生进行综合考察之后进行录取。这样,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在录取中真正发挥作用,而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
今年6月,21世纪教育研究院公布了高考制度改革的课题研究成果。其核心思想是实现考生自主选择考试、自主选择学校、多次录取机会。不同类型的高校采用不同的考试科目,让高校能各取所需。同时进行录取制度改革,让考生有更多选择权。
从试点省份和高校的探索来看,扩大高校自主招生和将综合素质评价纳入招生体系,都是为打破“一考定终身”的传统考试制度而做的有益尝试,但离搭建高考“立交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高考贴吧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