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棒喝:谁逼疯了手捧高考录取通知书的儿子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9月21日 15:58   中国网

  作者:董宏达

  一纸高考录取通知书来到面前,却不是梦想中的大学,辽宁省阜新市太平区李辛茹的儿子疯了。疯疯癫癫的儿子手不离书,四处投考。为让儿子“圆梦”,善良的老妈妈用谎言“欺骗”儿子18年,却不知道抱病的母亲身上带着“药箱”保护在身边。(9月17日《半岛晨报》)

  唉,一种狭隘的观念,两个苦命的人儿,真真的让人痛惜揪心!有人认为,这个“儿子”是中国高考的牺牲品。固然,“儿子”疯子与高考有关,而且高考制度本身也不是完美的,存在着一定的弊端,但我觉得逼疯儿子的罪魁定在高考上,多少有点偏激。高考本身就是一场竞争十分激烈的博弈,大凡有意参与这场竞争的考生和家长,都必须具备能够承受任何意想不到的失利与挫折,如果没有这个心态,恐怕最终失败的不是知识能力,而是心理素质。

  高考对考生来讲本来就有很大的压力,特别那些很要强的学生,而当时父母却不懂怎么来给孩子降低压力或反而一味的给孩子定下目标肯定孩子的能力,其实更是加大孩子的压力,而不知叫孩子尽力而为就好,最后如果考上当然满心欢喜,如果一但落榜有些人就会难以接受现实,严重者就会这样了!李辛茹大娘的儿子张志江,当年只因为报考的第一志愿是沈阳某学院,却因差了2分被阜新市某高校录取不如意而沮丧,进而抑郁疯了。事实上,张志江遭受挫折远比那些屡考不中的落榜考生要小得多,可背负落榜的考生没有被压垮,张志江却成了废人。所以,我觉得这不是高考的错,而是教育的悲哀。

  情商是决定人生的关键。以张志江这样的心理素质,即使当时考上了他理想的某学院,以后遇到一些不如意的挫折恐怕也会出毛病的。虽然这是个极端的例子,但剖析起来从中也可得到许多值得吸取的教训。实际上,现实生活中一遇到不如意就失意、彷徨、灰心丧气的人特别是青少年并不少,但为什么张志江的结果这么惨?从用谎言“欺骗”儿子18年上看,真是苦了这位伟大的母亲。可是,就是因母亲的爱心犯了大错。

  母亲用谎言“欺骗”,实质是在纵容儿子。如果开始的时候就告诉他挫折后的道理,让他放弃“理想大学”的念头,或许当时儿子不好接受,但处在迷茫中的儿子,兴许被母亲这一掌猛击而拉回到现实中,不至于出现现在这样的悲惨后果。而母亲没有这样做,或许这是母亲长期以“哄”为爱的教育方法,事实上,无谓地顺从等于在潜意识里鼓励了儿子一错再错。在某种程度上,这位母亲害了自己的儿子,也害了自己,更害了一家人。

  人生也许不能执拗于某个具体的目标,也许这样的执拗造就了现代范进。这位母亲因缺乏必要的心理教育使儿子没有展望人生的勇气,最终使孩子钻进了死胡同。此事也提醒我们的教育部门和全社会,对学生和所有青少年心理教育应该提上重要日程,只有平时进行良好的心理素质教育,才能在关键时刻让孩子们经得住挫折,坦然面对人生。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高考贴吧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