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骗术揭秘:家长擦亮眼睛 谨防招生骗子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6月06日 14:58   西海都市报

  费某谎称自己认识招办的老师,可以为朱某的儿子争取到招生指标,先后多次骗取朱某夫妇8万余元现金后挥霍。5月27日,费某因涉嫌诈骗罪,被西宁市城东区人民检察院依法提起公诉。

  费某是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哈拉直沟乡的村民,由于懂一些针灸技术,经常到附近的村庄给人扎针。2008年7月份,费某在哈拉直沟乡朱家庄村给人扎针灸时,认识了朱家庄村卖大蒜的村民朱某夫妇。在和朱某闲聊时,费某得知,朱某的儿子高考成绩不理想,只考了个一般的职业学校。听到朱某所说,费某心生一计,便“好心”劝朱某:“上这样的学校,你就把娃娃毁了,还不如找个熟人,上个好点的学校,以后也好找工作。我认识招办的马老师,我们去找一下,看他能不能帮上忙。”听到费某能帮自己,朱某高兴得直点头。最后,双方互留了联系方式。

  一个月后的一天,费某觉得时机到了,就给朱某打电话让朱某准备3000元钱,去见熟人。两天后,朱某夫妇拿着3000元钱来到事先约定的地点,将钱交给了费某。随后,三个人便来到了马老师住的地方,但是他们并没有见到马老师。对于帮朱某的孩子上好学校的事,马老师并不知情。之后的几个月,费某又以请人吃饭、送礼、孩子生病等为由,先后共骗取朱某夫妇8万余元现金,骗来的钱被挥霍一空。2009年12月,朱某夫妇给费某打电话,询问给孩子找学校的事,这才发现费某关机。到费某家找人,已是人去楼空。此时,朱某夫妇才知道,他们被骗了,于是报了警。2010年2月5日,费某被西宁市公安局刑事拘留。

  骗术揭秘

  办理此案的西宁市城东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马玉兰说,这样的案件之所以发生,主要还是犯罪分子利用一些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马检察官还说,一些利用高考招生的骗子虽然狡猾,但家长更要擦亮眼睛,防止上当受骗。

  骗术一:骗子自称是某高校招生人员,带有某高校招生宣传资料,见了考生和家长,滔滔不绝地吹嘘,诱骗学生和家长填报志愿,家长为了孩子的前程,慷慨出手,结果上当受骗。

  骗术二:混淆教育形式诈骗。一些招生骗子混淆网络教育、成人教育、自学考试助学辅导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区别,蒙骗希望就读普通本科院校的考生,声称只要交钱就可以上大学,甚至能上重点大学。

  骗术三:声称“低分高录”哄骗。骗子自称是招生院校或省招办某领导的熟人、亲戚,声称自己有办法让达到二本分数线的考生录取到一本院校,达到专科分数线的录取到二本院校,还可以从普通专业调到热门专业,骗取大量钱财。

  骗术四:谎称“内部指标”诱骗。他们伪造文件、印章,设立报名处和咨询电话,假扮高校招生人员,和家长见面时,他们往往会拿出一些伪造的证件和学校的空白录取通知书,要家长先付一部分钱,当家长将钱如数交上后,他们就逃之夭夭。

  骗术五:号称“自主招生”拐骗。一些骗子利用自主招生政策,误导家长,声称自主招生就是不需要达到分数线,花上数万元即可搞定。

  骗术六:凭借“定向招生”诈骗。

  骗术七:利用少数新机制高校违规招生诓骗。一些不法分子借机而动,四处搜罗生源,向违规招生高校推介,向家长收取巨额好处费、信息费。

  骗术八:搜索录取信息欺骗。有些骗子住在招生现场附近的宾馆,利用家长和考生提供的报名号或准考证,冒充考生家长或亲戚,在招生录取现场咨询点查询考生投档轨迹,钻家长和考生信息不灵的空子,本属于正常投档和录取,却向考生家长报功,并借机向家长收取钱财。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订阅高考免费短信服务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