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五个时代大学生也来写一回“绿色生活”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6月08日 13:41   扬子晚报

  绿色,是一个永恒而又时尚的话题。不同的年代,对“绿色生活”的体验和感悟也会有所不同,或深或浅,或古典或时尚。昨天,就在50多万考生奋笔疾书他们的《绿色生活》时,我们分别约请了上世纪60、70、80、90和本世纪00年代的大学生,写出一组“下水作文”,同时,又约请权威高考作文专家为这组下水作文打分并评点。正如评点专家所言,生命历程的不同,让五个时代的大学生在思路、心态和表达上,都显示出种种差异,在看待“绿色生活”的内涵与外延上也是如此不同。

  作为考题的“绿色生活”

  江苏高考作文70分,在总分440分中占到举足轻重的位置。也因此,每年高考作文题浮出水面的那刻,总会引起众人瞩目。“绿色生活”是2010年江苏高考作文题,网上已是评价如潮,有人认为好写,但平了点,俗了点;有人认为不好写,因为看似简单,但主题宏大。如何把握“绿色生活”,怎样审题才算切题,怎么写才能出彩,开辟出高远的立意?本报记者特别约请了权威高考作文专家对“绿色生活”进行深入剖析,并分析江苏自主命题以来作文命题的变化趋势。

  1 题目是考试用的

  一个高考作文题,人们首先注意的是“题面”。这是很正常的。语文么,“题面”怎样,直接影响到第一感觉。可以这么说吧,社会上很少人议论数学题,大家知道,那需要专业知识。可是,作为母语的考试,作文题分数多,“题面”人人都懂,议论自然就多。但是,考试就是考试,作文题目是要考生“写”的,作文是需要按照一定的标准评分的,所以,作文题目的评论,就应当按照写作的规律进行。这,就不是仅仅看“题面”,作印象式的论说,所能够解决的了。

  作文,是语文考试中最基本也最简单的,也是最复杂的也最艰难的部分。作文题目的重要性自不待言。当然,作文题目体现的价值取向、文学意义、生活与文化内涵等,都需要重视。可是,题目与写作的关系,才是最根本的。毕竟,作文题目是用来“考”学生的写作水平的。

  “绿色生活”,作为一种生活理念,在当今世界上具有重要作用。其包含的价值观念,似乎不需论证。以这个理念来作高考作文题目,自然具有价值引导的作用。这是这个题目最能“站得住”的地方。至于口号式的理念,是否可以直接作为作文的题目,就要看它在“考”写作之中,能否展示学生写作的能力,并且具有较好的区分度了。

  2 审题容易出彩难

  用“绿色”修饰“生活”,落脚点在“生活”,在审题上,很少难度。“提示语”点明了“绿色”的喻意:绿色,与生命、生态紧密相连。并且把“绿色生活”中“绿色”成为“理念”也点明了,这就让考生可以比较轻松地进入“绿色生活”的意蕴。

  作为“理念”的“绿色”,当然主要是指生态主义、环保主义的理念。“绿色生活”,作为“理念”,指向颇多。在这里,我们毋需深求。作文题目要我们写的是绿色“生活”,指向就非常广阔了。

  学生最容易想到的,当然是“环保”、低碳之类。这很切题。有“生活”这个无限大的“大筐”,似乎很多东西都可以“装”进来。但是,选材上,环保、生态的题材尽管很多,写起来却容易落入俗套。在考试有限的时间中,选材难以出彩。

  换句话说,因为“提示语”明示“绿色”是“理念”,所以,“环保”题材是最佳的选择;可是,一旦选择“环保”这个看似最准确的“立意”,就很难写得出彩。

  从生命、生态等方面入手,也是容易上手,难以写出新意。因为,“绿色生活”作为理念乃至口号,在这里容易让考生先入为主,“主题先行”。论证已经被认定是正确的理念,是最困难的事情。比如,在数学中论证“两点之间直线最短”,看似容易,反而艰难。所以,对“绿色生活”这个理念作论述,就因为主题的宏大和堂皇,而较为困难。

  以“绿色生活”作诗意抒情,容易浮泛、虚假,毕竟,绿色所代表的生命、生态等,容易成为抽象的概念。

  3 题意的空间

  “容易”上手的题目,难以出彩,其实也难有区分度。要脱颖而出,必须在题意之中,开辟空间,有自己的立意。

  “绿色”这个滥俗的比喻,甚至被人们忘记只是比喻而已。毕竟,生命和生态是多姿多彩的。如何把“绿色”这个比喻,引向“生活”的具体方面,以及引向“生活”的何种方面,具有广阔的空间。如以“绿色”比喻诗意的、温馨的、生机洋溢、生气灌注、原生态的……“生活”,与僵化的、冰冷的、死气沉沉、暮气沉沉的、灰色的……“生活”,形成对照,把“绿色”的喻意,向着精神生活的范围,向着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等方面拓展。

  “绿色生活”,从大的方面看,是人类生活形态转变的产物——工业化和信息化社会,使得人们脱离了农业社会的“绿色生活”。我们高考的考生可能还难以从宏观上把握这些问题,但是,我们可以从现实的刺激中,发现许多问题。如何从“绿色生活”的大命题,切入看似“渺小”的现实情境,“大道”而“小说”,就成为能否展开“立意”空间的关键。

  此外,“绿色生活”是否可以质疑?如何从多种层面、侧面,审视人类“生活”这个超越动物“生命”的存在,必然脱离“自然”状态、原生态的历史必然,更是可以把思考引向广远深邃……

  4 从变化之中看这个题目

  自2004年江苏高考自主命题以来,作文命题一直在稳定之中,有着变化。比较一下,颇有意味。

  “山的沉稳,水的灵动”,题面颇为精彩。但是,有“山”、“水”,“沉稳”、“灵动”,构成的诗意比喻和复杂关系,写作的难度较大。两两并列,比喻思维,在写作之中,容易落入庸俗辩证法的泥淖,也往往会陷入空洞的抒情。“凤头、猪肚、豹尾”,更复杂,更“变态”,三个关系,更难以着手。还是比喻,还是并列式的关系,写作之中,难以展开思路。

  “人与路”,又是关系。“与”字讨厌呀!但是,审题的难度降低了。这样,写记叙文变得容易。写议论文有了逻辑思路。不过,这个题目,“题面”显得平庸,审题容易,就会令考试缺乏由于一定难度而具有的激发性。

  “怀想天空”。设置了“环扣”,需要在审题时作思考。这样,就具有一定的激发力量,显示出一定的难度,从而具有的区分度。“品味时尚”,在命题的“题面”上,与“怀想天空”同样结构。但是,“时尚”概念的“自反性”,“品味”强烈的议论色彩,使得这个题目具有意想不到的难度。“好奇心”,由于“心”字的心性意义,名词属性,以及“好奇”的浅表性,而看似容易却艰难。

  相比而言,“绿色生活”尽管缺乏精心构思,缺乏文学性,以及回归口号式的命题,而不尽如人意。但是,由于审题容易,题意之中,具有可以开掘的空间,显得颇为沉稳,颇为平实,颇为大气。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订阅高考免费短信服务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