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教育讯 为了帮助考生深入了解北京大学,新浪教育联合北京大学特别推出“北大院系魅力展示”策划,每天将从院系历史、开设专业、课程设置、教学理念、发展前景等多方面全方位展示北大各院校的实力和魅力,为考生报考北京大学提供参考,以下为社会学系详细介绍:
北京大学第一位校长严复先生曾经说:“唯群学(社会学)明而后知治乱兴衰,而能有修齐治平之功”。由此话可知一百年前社会学于北大于中国的命运都已经具有重要的意义。今天,严复先生的话不仅没有过时,而且随着时代和国家对社会学期望的日益增加,北大社会学正在经历一个繁花似锦的春天。
历史沿革
北大与燕大:两个源头
社会学作为一个学科在北京大学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传统。 曾任北京大学首任校长的严复第一个正式将西方社会学介绍进中国,1912年时,在北京大学中国哲学门和西洋哲学门的课程设置中都已有社会学。 1917年蔡元培先生出任北京大学校长,实行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为社会学在北大的继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学术环境。到1918年,北京大学开设社会学及与社会学相关课程的科门已扩展到哲学门、法律门、政治门、经济门、商业门、商业学门、历史门和理本科地质门。此后,随着北京大学的发展和社会学理论的不断引进与完善以及蔡元培校长、陶孟和教授等学者的支持和推动,社会学的课程以及与社会学相关的一些课程在北大逐步开设出来,人类学与民族学也得以蓬勃发展。
作为现北京大学前身之一的燕京大学,也在1922年创办了社会学系,到1952年在院校大调整中与北京大学合并,共30年的发展过程中,对社会学在中国的传播、建成和普及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1922年,在美国普林斯顿——北京基金会派到燕京大学教授社会学的步济时(J.S.Burgess)倡议下,燕京大学社会学系得以成立,学系分理论社会学和应用社会学两科,开设宗教学、社会工作、社会调查等十几门课程。1925年,社会学系改称社会学与社会服务学系,并增设社会服务短修科,课程由十几门增加到三十多门,增加的主要是有关社会学理论和社会实地调查方法等。与此同时,成立研究生院,这是国内各大学最早培养社会学研究生的机构。1927年,燕京大学社会学系创办杂志《社会学界》,1930年在孙本文和许仕廉的等知名学者的倡导下,改组东南社会学社,成立中国社会学会。同年,学系创立了社会学友谊会中国支部。1932年,成立社会学系图书馆。此时起,燕京大学社会学系人才济济,学术活动蓬勃发展,著名社会学家陈翰笙、吴文藻、张鸿钧、严景耀、雷洁琼、杨开道,言心哲、陶孟和、冯友兰、赵紫宸、倪逢吉、赵承信、李安宅、关瑞梧、陶希圣等均曾先后任教或兼课,社会学理论研究和教学质量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并对中国社会学的建设和普及,产生很大的影响。燕京大学先后培养了大量优秀的社会学人才,包括黄迪、张世文、瞿同祖、李有义、张绪生、沈家驹、宋蜀华、王辅仁等著名社会学家。
抗战时期,北京大学与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等共同组成西南联合大学,也设有社会学学科,先后拥有陈达、潘光旦、李景汉、陈序经、吴泽霖、李树青、陶云逵、林良桐、费孝通、瞿同祖、袁方、全慰天等著名社会学家为教员。在图书和教材十分缺少的情况下,不仅出色的完成教学任务,而且继续开展社会学研究,并产出了丰硕的成果。这时期开展的一系列关于农村土地、城市劳工和民俗研究都成为影响以后学人的重要作品。
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社会学系被取消,由社会学系组织的教学和研究也被迫中止。
改革30年:社会学复兴
1979年社会学学科地位在中国恢复后,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教授和雷洁琼教授为筹建社会学系而积极努力。1980年北京大学获得国家教育部批复在国际政治系设立了社会学专业及硕士点,重建了北京大学社会学学科,成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最早建立的社会学专业之一,并于1981年从培养师资入手,开始招收社会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1982年4月9日北京大学社会学独立成系,正式恢复重建。1983年起开始招收社会学专业本科生,1985年起招收社会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成为国内第一个具有博士授予权的社会学系。1985年,北京大学社会学研究所成立。1986年10月社会学系与北京大学社会学研究所联合申请并建立了设立全国第一个社会学、人类学、人口学(也是哲学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第一个)的博士后流动工作站。1987年在民政部的大力支持下,社会学系开始设立社会工作与管理专业,并自1989年起招收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2000年,依托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所)两个单位的研究力量组建的“北京大学中国社会与发展研究中心”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基地。2007年,在香港利丰集团的大力支持下,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与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共同筹建的“中国社会工作研究中心”正式挂牌成立,成为我国社会工作研究和教育的一个重要基地。除了上述两个重要研究机构之外,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目前还拥有“北京大学社会调查研究中心”、“北京大学社会理论研究中心”等8个研究机构。2007年8月,北京大学社会学一级学科(下含社会学、人口学、人类学、民俗学四个二级学科)被教育部正式认定为国家一级重点学科,系北京大学现有的18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之一。2008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决定在全国设立社会工作专业硕士学位,北京大学社会学系被批准为首批拥有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的培养单位之一。2009年,全国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成立,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讨论决定,该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挂靠在本系。
二十几年来,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的师资队伍不断壮大,结构不断优化,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事业不断发展,目前社会学系已形成了一支在国内和国际学术界有较大影响的师资队伍。目前全系(所)已有专职教员39人,行政和教辅人员9人;专职教员中具有教授职称者21人,“文科新世纪优秀人才”3人,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培养计划(人文社会科学)”人才3人;此外,还从国外著名大学特聘“长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1人、客座教授2人。
学科特色
“作为一个完全不同的制度背景中研究问题的结果,中国学者无疑会得出新的真知灼见,而这些真知灼见将提高我们分析所有国家经济体制的运行机制的能力。”
——罗纳德·H·科斯
“就家庭和价值观而言,中国及亚洲其他地区在某些方面与西方有着显著的差别。……有人担心,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影响下,中国人的这些传统价值观以及偏好已经逐渐趋同于西方。为了充分理解这些过程,……有必要分析经济的飞速变化如何反过来影响偏好的形成。因而,中国是一个考察偏好与经济变化之间相互作用的绝妙实验室。”
——加里·S·贝克尔
“学者们已涉及到中国的历史,并进一步发现系统地分析社会、政治和经济问题尤其有价值。然而,必须再一次强调历史的重要性。中国现存的详尽的制度知识及其是如何演化的,这亟待作分析。”——道格拉斯·C·诺思
以上三位学者都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正如三位学者所明示的那样,中国目前复杂的、剧烈的社会变迁正在为包括社会学、社会工作和人类学等在内的社会科学学者提供一个难得和绝好的实验室。而我们同样相信,这些学科对中国特殊的历史、制度、价值观所进行的充分研究,将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地理解今天人类社会所发生的一切,更加客观地对待我们的日常生活,更加深切地懂得每个人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并使这个社会变得更加成熟和理想。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的各个专业就是在这样一种理念的激励下逐步成熟和发展起来的。
社会学专业
社会学涵盖着社会的各个领域和元素,并尝试摸清这其中主要元素间的关系,对社会关系、社会结构及其变迁进行深入研究。它虽不是“显学”,但其独特的理论视角和人文关怀使其在学科领域占据足够的空间和机会。社会学专业包含了社会学理论、社会学研究方法和应用社会学三个主要方面。
社会学理论包括不同的流派,它们常常有着不同的研究视角并运用着一些不同的方法。这些独特视角在应对复杂的社会变迁过程时显示出他们的长处。当已有的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等社会科学框架和理论工具不足以应对复杂的社会现实时,社会学者们通常作为学术先锋采用不同的视角,运用不同的理论工具进行描述和分析,避免其他学科因理论偏狭性而导致的对重要信息的遗漏,并为新理论的产生提供比较宽松的环境。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面临巨大的社会变迁带来的学术发展机会和挑战,社会学将成为一个理论创新的孵化器。
剖析社会现实,不仅需要社会学的想象力,还需要相应的理论工具和研究方法。北大社会学系曾于1995年举办过我国首届社会学方法高级研讨班,在国内社会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近年来又连续多年聘请美国名校社会学方法方面的著名学者如李中清、谢宇、周雪光、国光等来我系讲学,大大提升了社会学研究方法领域的研究实力。
北大社会学有着深厚的实证研究传统,不仅重视社会学研究方法的发展,也高度重视经验资料的搜集和分析,这使社会学者在面对迅速的社会变迁时具有积极的知识准备和精神准备,投身于深入的调查和研究。可以毫不含糊地说,二十年来,在中国的学术界中,社会学者是最身体力行地把中国的社会变迁过程当作学科对象加以细心研究的学者群体之一。一系列重大而深刻的转变,一系列看似不显著但却像潜流一样影响深远的变迁,都在社会学者的观察之下,并被细致地记载和分析。这从北大社会学系师生的研究中可以鲜明地反映出来,本系在应用社会学的一些方向,如家庭社会学、社会人口学、劳动社会学、民族社会学、城乡社会学、组织社会学、性别研究等方面一直有着良好的研究基础,关注贫困、就业、城市化、人口流动、住房、养老、教育、社会生态和环境、政府治理结构、金融产权等各种社会问题,其学术水平一直居于全国同类研究的前列。
“社会学家将会喜欢未来的一百年”。这是几年前一位美国社会学在预感到巨大的社会变迁正在发生而讲的一句话。我们相信,中国的社会学家在感受社会变迁压力的同时,也会感谢变迁时代的学术恩赐,更加有效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社会工作专业
社会工作专业在大陆发展尚不成熟,但在香港、台湾和国外已经相当成熟和制度化。80年代在雷洁琼教授及社会学系第一任系主任袁方教授大力倡导和直接推动下,在国家民政部和教育部的大力支持下,我校成为最早恢复重建社会工作专业的高等学校。1988年社会工作本科专业建立,1989年招收第一批本科生,同年开始招收社会工作方向(社会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并从1986年起招收社会保障方向(社会学专业)的博士研究生。从1999年起我校设立社会保障硕士点,2006年在社会学专业内自设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方向硕士点。1994年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成立,协会秘书处设在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并一直由我系社会工作专业的教授任协会会长。由此,我校社会工作专业在国内一直处于领跑和领导地位。此外,该专业师生还积极参加了社会保障、社区服务和社区建设等方面的研究,并向政府提出了许多政策性建议,得到了政府的重视。我系将进一步加强该专业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努力将其发展成为一个具有国际声誉的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方面的教育和研究基地。
毕业生去向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毕业生的流向包括在国内继续深造读研、出国(境)留学、工作等等。
就本科生而言留在本系继续攻读硕士生的免试推荐名额基本稳定在20名左右,其余基本集中在北京大学其他院系、清华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学校。
留学的去向则涵盖了诸多国(境)外优秀大学或者研究生院,包括哈佛大学、芝加哥大学、斯坦福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杜克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华盛顿大学、剑桥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法国高等社会科学院、法国巴黎政治学院等。
本科与硕士的就业去向包括机关单位、事业单位、大型国企、大型外企。而博士毕业生则大多去往高校从事教研活动居多。我系毕业生凭借良好的专业素养与严谨地分析及看待问题的能力而赢得广泛的就业机会。
展望未来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社会结构、社会运行机制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如何在市场经济的体制下来建构一个和谐的社会,以及建构一种新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管理体制,正在成为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的新任务;和谐社会和新社会管理体制的建构又要求有大量具备了新的管理意识和新的管理知识的新型人才来与之相适应,这种新型的社会管理人才只能主要由我们国家自己高校的社会学和社会工作专业教学体系来加以满足。2006年10月中共中央16届6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正式提出了“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战略决策。根据民政部和人事部的部署,首次全国社会工作师和助理社会工作师的资格水平考试计划在2008年上半年举行,目前相关部委正在着手准备各项考试前的准备工作。与此同时,民政部也在加紧同其他部委合作协调,推进社会工作职业化中的岗位设置工作。根据论证和设计,社会工作专门人才将在民政、劳动、卫生、企业、学校、社区等领域开展专业的社会服务,为各种困难人群和特殊人群提供心理疏导、个案干预、社区矫正等不同的社会服务。粗略估计,未来若干年内,我国需要培训的社会工作人员约200余万人。我国高校目前已有的社会学和社会工作专业教学单位计约200个,目前每年能够招收的学生数量约1-2万人。以此计算,我国社会学与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任重而道远。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大学提供给新浪教育的独家稿件,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订阅高考免费短信服务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