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高考时。每当此时,考生们便开始在考场内作答能够改变其人生命运的答卷;而考场外,不少曾经参加过高考的人,也在以不同形式回忆着当年他们高考时的情景。每个时代的高考,都有每个时代的特殊印记 ;每个时代的高考,也都有每个时代的新鲜故事。6月7日,今年高考首日,分别参加过上世纪70年代、80年代和90年代高考的三名考生,回忆了当年他们参加高考的情景,并讲述了当年高考那些事儿。
考场内是两个陌生人一桌
■1977年
讲述人:李安刚
(青岛19中校长)
“作文题目是《记难忘的一天》。我写的是周总理去世那一天。后来得知,很多人都写了这个。”
我是1977年恢复高考后首届参加高考的,那一年我19岁,正在崂山下乡。当年我在济南参加培训时,有人告诉我,可能要恢复高考了。直到当年9月份,这一消息得到证实。得知这一消息后,心情也没有特别激动,因为那时工人最光荣,知识分子地位很低。不过,在父母的开导下,我还是报了名。
由于高考中断了10年,所以那年恢复高考后,考场上的考生年龄参差不齐,小的18岁,大的有30岁了。后来上了大学我才知道,我们班不少同学都是有家庭有孩子的了,其中有的同学甚至是三个孩子的爹了。
到了考场后,考场上人山人海。那时也没人验证,领到油印的证件后,直接就可进入考场。考场内也不是一人一桌,而是两个陌生人一桌。我记得第一科考的是语文,作文题目是《记难忘的一天》。我写的是周总理去世那一天,后来得知,很多人都写了这个。
后来,我被山东师范学院(现山东师范大学)录取,当时并没觉得激动。有个知青也考上了大学,但他认为,上大学不如当工人,所以就把录取通知书给撕了,然后还要撕我的,我说回家跟父母商量一下,结果回家跟父母一说,父亲执意让我去上大学,我便又踏上了新的求学路。
没人管没人问的就过去了
■1980年
讲述人:高战斌
(自由职业者)
“不是特别关心考试成绩,考完试还要帮家里做事”。
我们的高考,哪有现在这阵势啊,又是家长接送,又是营养加餐的,那时候我们没人管没人问的就过去了。
我是在1980年参加高考的,考点设在青岛旅游学校里。当时准考证跟现在的不一样。高考前学校跟我们每个人要了张一英寸照片,贴在准考证上,再拿到省里盖上钢印,这才发给学生。那时的准考证大,有一个笔记本那么大。
我家住在延安路上,到考点要走15分钟,全靠走。那个年代大学不是特别受重视,所以家里也没给我太大的压力。我记得考的科目是数学、语文、政治、物理、化学和英语,除了英语外分值都是100分,英语只有50分。当时英语不受重视,我英语也考得比较烂。我们当年的作文题目叫《画蛋》,就是给达芬奇苦练画蛋的故事,写篇议论文。我语文学得不好,作文当年30分,我只考了 13分,记忆犹新。我最好的科目是化学,考了90多分。
考完试我们就放松了,不是特别关心考试成绩,考完试还要帮家里做事,没有现在孩子这么悠闲,可以轻轻松松地玩一个夏天。高考成绩揭晓后,我的成绩比本科录取线低了3分。我上了专科,就是现在的青岛理工大学。回想起当年的高考,真的是挺难忘的一个过程。
路上没有交警特意维持秩序
■1997年
讲述人:刘鹏
(市人民检察院)
“虽然也有一些家长在等待,但总体不是很多”。
我高中就读于即墨1中,参加高考的时间是1997年。那年全国共招生101万,虽然说录取率比现在要低很多,但却没有现在这样紧张。也没听说谁因为高考而发生心理问题的情况。对于高考,我只觉得是一次较大的考试而已,也没有特别紧张的感觉。
1997年7月7日,高考正式开始 。还是和平常一样,早饭后骑自行车赶到了学校。门口虽然也有一些家长在等待,但总体不是很多。我的父母也没有到门口去等待。那时在即墨1中门口的文化路上,也没有看到交警特意维持秩序,更不用说封路了 。两天半的高考,感觉就和平常的一次考试差不多。
我们是山东省第一年考后报志愿的考生。因为没有经验可循,造成当年报志愿的极度不平衡。由于1997年还没有分一本、二本院校,只要过了本科线,什么学校都可以报考。有的院校扎堆了,有的院校没有报满。高考分数高者去了一般院校,分数相对低者,反而进了重点名牌,这样的情况是很多的。很多考生由于志愿报考的不准确,最后只能被调剂。这就造成了各个院校到处抢高考档案。我被调剂到了烟台师范学院(现鲁东大学)。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订阅高考免费短信服务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