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大学生宿舍成是非地 新生如何处理室友关系(2)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27日 10:29   中国教育报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与男生宿舍相比,女生宿舍人际关系更为复杂,女同学对人际关系的敏感度也更高。

  “尤其是大一下学期到大二上学期,宿舍矛盾会集中爆发。”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辅导员尹晓华说,大一新生刚入学时,彼此还有些新鲜感,共同生活一段时间后,互相都比较熟悉了,一些个性差异、生活习惯不同引发的问题开始暴露出来,等到了下半学期,冲突会集中爆发,室友间的吵架、冷战非常多。有的是一个宿舍两个人之间的问题,有的是两三个人与另两个人之间的冲突,还有的是一个人与5个人之间的矛盾。

  “这与家庭教育在这方面的欠缺有关。”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分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王洪松认为,大学生从小一直局限在家庭和学校这些单纯的生活环境中,经常是埋头于学业,没有闲暇和精力顾及人际交往。还有一部分独生子女,在家里娇生惯养,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不会替别人着想。例如,有的学生戴着耳机却把电脑弄出很大声音,有的学生晚上睡得很晚,弄出很大声响影响别人休息,但如果别人吵他睡觉却不行。有些学生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对其他室友的反感却浑然不知。等老师提醒时竟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别人造成了伤害。

  人际交往能力的欠缺也是影响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原因之一。怎么处理人际关系?怎样才能让同学喜欢我?我对他们挺好的,有什么好吃的都给他们,为什么他们对我还是不理不睬?许多大学生都会问到这些问题。尹晓华说,很多大学生渴望与室友处理好关系,但对人际交往的艺术和技巧、人际冲突和矛盾的应对知之甚少,往往凭直觉、凭情绪、凭经验来处理各种人际问题,经常会弄巧成拙,导致各种人际冲突的发生。

  在尹晓华辅导过的学生中,有的性格外向,有什么说什么,但不注意方式方法,结果让人难以接受,导致正面冲突;有的性格内向,有什么话憋在心里,既不跟老师说,也没有朋友可倾诉,独来独往,自我封闭,最终导致抑郁。

  应试教育被认为是导致大学生人际关系堪忧的另一个原因。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曾针对何种原因引起大学生心理障碍展开过一项调查,结果显示,34.94%的被调查者认为,引起大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是应试教育导致家长、学校只关注考试分数,忽视其他方面的培养,使学生缺乏应对困难的意志力及心理承受力等方面的锻炼。

  小学要上市重点,中学要上省重点,大学要上国家重点。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家长们对孩子的态度往往是除了学习以外,其他事都一手包办,这种过度保护导致一些学生心理发育不健全,素质不全面,有些大学生是大学的智商、小学的情商,这些都直接使他们在处理人际关系和自身的心理问题时不知所措。

  家庭经济状况的差距也是造成大学生人际交往困惑的原因之一。“那些家里条件好的同学经常聚餐、出去买东西,他们一顿饭花的钱够我吃一星期的。”某高校大二学生小闫说。家庭条件好的同学有许多共同的话题,比如说起品牌和时尚,他根本插不上嘴,只能把自己“藏”在自习室里啃书本,而室友们见他整天拼命学习也难免冷嘲热讽,这让他越来越压抑。

  “我接触的一个宿舍有个同学家在农村,其他5位都是大城市的,宿舍同学过生日,来自农村的学生因不愿花钱很少参加。据了解她是单亲家庭,母亲不在了,父亲身体有病,姐姐也嫁人了,她不愿让同学了解她的家庭情况,平时显得很不合群。除了上课,她几乎整天泡在自习室、图书馆里。大四时,这个学生考上了某重点大学的研究生,而其他5位同学没有考上研究生,也没有找到理想的工作。有一天,这位平时总是回避大家、不言不语的同学突然问其他5位同学‘你们怎么找不到工作呢?’大家本来就挺郁闷的,被她这么一问气得没法回答。”尹晓华后来找这名女生谈心,问她为什么拿这些话刺激同学,这个学生直言不讳地说,“我就想拿那些话刺激他们,这几年我一直忍受着他们,眼看就快分手了,我也不想忍了,憋了4年的怨气终于可以发泄出来了。”

  据尹晓华介绍,大城市的孩子一般心理问题会少一些,而来自农村或者小城镇的学生往往心理问题较多,有些农村来的孩子没吃过麦当劳,也没听说过什么明星,与城市孩子谈论的话题也不一样,兴趣爱好也较少。许多农村学生在同学面前不敢说话,没办法与城市孩子交朋友。时间一长,他们就各自形成自己的交往圈子。

  推选责任心强的学生当室长、辅导员定期入寝室与学生沟通、设立宿舍文化节等方式促宿舍氛围和谐

  帮助大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早就期盼能有这么一个活动,让全寝室同学一起参加,在参赛的过程中重拾大一时那份团结与融洽。”中国政法大学07级学生李佳亮说,“这次比赛我们宿舍第一次‘全家总动员’。在准备比赛过程中,我们一起选参赛曲目、一起设计动作、多次排练,这个过程是辛苦的,但更是幸福的,室友之间的感情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我们的业余生活也变得更加充实了。”李佳亮所在的宿舍在今年6月学校组织的“‘我爱我家’首届宿舍文化节”中,获得文艺类比赛歌唱组一等奖。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问题,正在受到越来越多高校和大学生的重视。

  中国政法大学1990年就成立了以大学生公寓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为宗旨的“学生宿舍自我管理委员会”,在倡导学生参与公寓管理和服务,反映学生的意见和建议,监督各项制度的执行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今年学校又组织了首届宿舍文化节。

  “通过宿舍文化节的竞赛评比,同学们更加遵守宿舍管理制度,宿舍卫生状况明显提高,课余生活也更加丰富,宿舍氛围更加和谐”。中国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冯世勇说,对于每一个大学生来讲,宿舍在大学4年的学习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谐的宿舍氛围有助于学业和学生身心健康,宿舍文化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创建休息与修养相结合、娱乐与学习相结合、兴趣爱好与提高素质能力相结合、文体活动与思想教育相结合的育人环境。

  此外,很多高校也通过大学校园文化的建设,各种学生社团与社会实践活动,提供了团队合作的机会,对大学生完善人际关系有很大帮助。许多高校正在建立健全心理咨询体系,对调整大学生交际心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在帮助大学生学会处理人际关系问题上,大学生辅导员的作用至关重要,也受到学校各方面的高度重视。王洪松介绍说,如何提高辅导员从容应对学生人际交往问题的职业素养,已成为许多学校研究的课题。“我们学院通过组织辅导员参加各种专题培训、学习,帮助他们熟悉大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及特点,掌握大学生人际交往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切实提高帮助学生解决困惑的能力。”同时学院要求辅导员每学年分别与每位同学进行至少一次面对面的交流,即“深度辅导”,充分把握学生心理,有效帮助学生修复人际关系危机和心理危机。并坚持“第一时间”原则,即当大学生人际交往危机出现时,学工队伍在第一时间内作出反应,及时了解情况,找出问题原因,迅速作出判断,控制事态发展,阻止不良情绪的蔓延,从而最大可能降低危机对学生心理和生活环境所造成的伤害。

  作为北京市优秀辅导员,尹晓华总结自己8年来的经验认为,大学生辅导员在处理宿舍人际关系问题时,应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权,辅导员不要直接干预宿舍同学之间的矛盾,必要时再介入其中进行调解。在处理方法上,辅导员要“一碗水端平”,以感化为主、批评为辅,避免寝室矛盾升级。

  尹晓华认为,家长在孩子宿舍矛盾处理上,也应该多与学校老师、辅导员沟通。大学生虽然已经成人,但许多学生缺乏处理人际关系问题的正确方法,有的学生有问题不能及时跟老师沟通,有的学生有心理疾病老师也不知道,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当然,寝室矛盾的解决主要还得靠学生自身,有了问题宿舍可以开会,把问题摆到桌面上,开诚布公地提出来,或者发生冲突的两个人私下谈心,指出对方的问题,只要同学之间坦诚相见、相互宽容,多从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设身处地多为他人着想,许多问题都会得到很好解决的。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一种能力,是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重要保障。每个人都希望被人接受和理解,这种需要在大学期间尤为迫切。因此,学会与人相处十分重要。”尹晓华认为,通过多方面的学习、锻炼和培养,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是可以改变的。通过后天的练习和训练,大学生可以发展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的改善除了有赖于一定的外界环境条件之外,最主要的还取决于大学生自己的主观努力。在个人心态上,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的核心实际上是一个人逐渐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过程。建立和发展深入持久的人际交往,重要的是坦诚相见,表达真实的自我。并且对自我有合理的认知,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如果自己身上存在着明显的缺点,理应努力克服和改正。这种在人际交往中不断审视自我、认识他人、领悟人生,才是人际交往的内涵所在。

  “学生心理有问题,不要自己闷着不说,一定要宣泄出去,跟家长、老师或者同学说都可以。”据刘希庆介绍,在前来参加咨询的学生中大一新生咨询的人数明显多于其他三个年级,女生人数多于男生。说明从高中生活到大学生活的这个转折时期学生最容易产生各类心理问题。有研究表明大学生处于个体成长的关键期,又面临脱离父母,建立新的人际关系、对新环境的适应等诸多问题,其心理问题的发生率高于普通人群。因此在入学教育中应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帮助大学新生顺利度过适应期。

  另外,建议每个宿舍都能推选一名责任心强的室长。尹晓华介绍说:“我们学校大一新生入学时,每个宿舍6位同学会推选出一位室长,一般情况4年不再更换。室长负责学校事务上情下达,宿舍安全以及安排本宿舍同学轮流值日等事务性工作。在我们学校,室长是一级学生干部,与班团委成员一样参与班级管理等工作。一般来讲室长最了解本宿舍的情况,出现问题时,辅导员、老师首先通过室长了解情况,因此这几年室长的工作越来越受到学校的重视。

  (文中部分大学生为化名)

  【延伸阅读】

  团组织建在宿舍 搭建沟通平台

  在北京大学未名BBS外国语学院的院版上,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一些关于宿舍生活的故事帖,反映同学间的乐事趣事。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团委书记魏巍说:“大学生活中宿舍同学产生摩擦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但是,很少有人能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而我们利用宿舍建团的机会,把这个问题作为重点提出来,也就是要搭建一个深入沟通的平台。”他介绍说,室长们采取设计宿舍情景剧的形式表现宿舍生活的种种矛盾,并鼓励同学们提出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案。

  所谓“宿舍建团”就是以寝室为单位组建团小组,并选定一名室长作为团小组长负责团小组的工作。据北京大学团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陈少毅介绍,目前大学中普遍存在“同班不同学”的现象,即同一个班级的同学除了专业课,很少有机会在一起学习,院系的集体活动也有限。而宿舍则是一个更加具体的空间载体。基于这种情况,北大团委提出了“宿舍建团”的构想。陈少毅将宿舍建团的功能总结为三点:一是组织学生,开展各项文体活动,以宿舍团小组为单位开展辩论、创作话剧等活动;二是引导学生,团小组长带领同学们一起读报,了解重大政策等等;三是服务学生,团小组成为连接学生与班级、院系的桥梁,把同学们各方面的意见反映给班级、院系甚至学校。宿舍建团使宿舍的管理更加精细化。从学生的生活需要入手,更加贴近学生,更有利于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

  从寝室文化入手 营造温馨港湾

  “我们的201宿舍看上去总是整齐的,卫生总能保持优秀,宿舍的气氛总是很活跃,虽然大家每天学习很累,但是,当我们带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宿舍时,就会像变了个人似的,重新活跃起来。这就是我们的家,我们大学时代的温馨港湾。”东北林业大学201室室长党胜东由衷地赞叹自己的宿舍。今年4月,东北林业大学举办的第七届寝室文化节,共评出了116个优秀寝室,其中风雅寝室66个,文明标兵寝室、文体标兵寝室、学习标兵寝室各15个,道德标兵寝室5个。

  东北林业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陈文慧说,抓好了寝室建设,便理顺了学生工作的最基本脉络,寝室的和谐保证了学生有一个健康的生活空间,也有利于和谐校园环境的形成。可以说,寝室是学生的另一个家,学生从入校到离校,在寝室度过的时光,所经历的点点滴滴将会对他的大学生活,对他的学习,乃至未来发展都有巨大影响。“我们要求各个学院的辅导员老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动态,发现矛盾及时化解,避免发生冲突。我们还经常以寝室为单位举办各项体育活动,通过寝室同学间的默契配合来完成各个项目,极大地提高了寝室同学的凝聚力。在欢声笑语中,寝室同学的心贴得更近了。”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订阅高考免费短信服务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