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时评:退学再高考是无奈的多输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0月06日 11:17   新京报

  9月9日,2010届新生正在清华军训,一个名叫肖诗语的女孩,已踏上赴港求学路。2008年9月,曾叫肖梦妍的她,也是这个操场上的一员。如今,她已成为香港中文大学的新生。肖诗语退学改名再考,引起社会质疑。(10月2日《成都商报》)

  从现行高考制度来说,肖诗语退学后改名参加高考,并顺利被香港中文大学录取,没有任何问题。每个同学都有自主退学的权利,也有更改姓名的权利。对她的退学,有人说是她觉得专业不好,有人说是她感觉在清华压力太大,也有爆料称她重考是当地一所中学“炒作”的需要,还有人说香港中文大学每年向她提供了14.5万港元奖学金。

  但总体而言,这些分析都忽视了一个问题:为何退学参加高考的学生越来越多?

  我国每年有200多万复读生,其中不少是上年被录取却放弃报到的,还有一些则是退学重考的,理由一般就是对学校、专业等不满意,重考只是为了进理想的专业与学校。对此,有人很不解:校内不是可以换专业吗?学校间不是可以转学吗?这些政策的确都有,但在实践中,能换专业的学生只是极少数,转学更是难上加难。因此,退学重考是最便捷的路径。

  退学再高考,也就因此令人纠结。在“退学—高考”甚至“再退学—再高考”中,教育资源与个人精力其实都在浪费。对个人而言,退学总是充满无奈;对学校而言,被学生退学总会感觉不好;公众也有不满:你占了名额再退学,影响其他学生的入学机会。这显然是多输的结局。

  怎么办?不能再固守“一个萝卜一个坑”的招录模式,应探索建立自由申请入学制度、自由转学制度,允许学生同时获得多张大学录取通知书后再选择,允许学生在求学过程中再选择。这虽可能增大招生成本,却激发了学校和学生的活力,变多输为多赢。

  □熊丙奇(上海交通大学教授)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订阅高考免费短信服务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