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2010年12月,又是全国各地的艺考生忙碌的季节了!
“艺考”,对许多高中生来说,这是一个已经演变为与高考一样重要的名词,无论是出于梦想还是为了未来,抑或只是去感受一点“艺术气息”,在12月和次年3月这个被称为“艺考季”的时间段里,他们风里来雨里去,晃荡在开往各地的火车上,穿梭于很多城市的考点和报名处之间。
随着艺考人数的不断增加,这条原本被很多高中生认为是“通往大学捷径”的道路,正日益变得崎岖难行。据媒体对2010年“艺考季”的报道,中国传媒大学的艺术类考试中,686个招生计划名额吸引全国18000名考生报考,部分专业淘汰率高达98%;湖北美院美术专业测试报名第一天,上万名考生和家长冒雨前来,凌晨3点就有人开始在冷雨中排队;还有很多地方的艺术类考生,考前忙着整形美容,期望从形象上占得一分先机……
根据据各方面数据统计分析,近年来,全国大部分省(市)艺术类考生的人数呈年年递增态势,在这种热火朝天的表象背后,诸多问题也开始日益显现。艺考热带来的效应,首先是全国艺术学校遍地开花,保守计算,到2009年,全国已有700多所学校开设了艺术专业,不管原来是文科还是理科,都纷纷挂出了“艺术招牌”,这也使得艺术毕业生的基数快速扩大,就业就成为了摆在他们面前的巨大的现实问题。
中国社科院2009年《社会蓝皮书》中的就业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大学生就业率最低的几个专业,艺术类专业首当其冲,甚至有一种说法是超过一半以上的艺术类毕业生无法实现就业。对于持续发烧的“艺考“,许多专业人士也表现得很担心,他们认为这种非理性的“艺考热”,一方面是扰乱了“艺术教育”,另一方面受经济利益驱动的院校扩展,薄弱的师资力量反过来会让学生“学艺不精”,因为,毕竟“艺术”是属于少数人的。
除了因为文化成绩不好,想通过艺考这条“捷径”获得一张大学文凭的高中毕业生外,其中很大一部分考生,都是冲着自己心中的那一个明星们而去的。在娱乐当道的年代,要让一个青春如花的年轻人,抵挡住舞台上炫目的光环和粉丝环拥的氛围,也有点强人所难,问题在于,这样的理想有多少最终能被现实的太阳照亮?
现实很残酷,根据中央电视台的一项调查显示,70%的艺术专业毕业生为了生存而改行,成为中国知名明星的概率为0.003%。
艺术本来是一件很浪漫的事情,现实却把它变得有点惊心动魄。当数十万张青春的面孔,同时集中在一起抢夺录取率平均不足10%的艺术专业录取名额时,这不亚于一场战争!
无论有多少泡沫,无论有多少“炮灰”,需要承认的是,在这支大军中,也是真的不乏
具有艺术天赋、追寻梦想的人才,也许他们的艺术之路,会一直有着光明而美丽的未来,但是,他们也得在学校里经过历练,才能最终独步于那个传说中的舞台。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当又一个“艺考季”来临时,《课堂内外》高中版特别奉献本期2010年年终特别策划,深入艺术院校一对一采访,他们中有2010年才步入学校的新人,有正在路上的大二大三学生,有刚刚毕业开始寻找未来的“过来人”,还有来自老师的理性解读,我们只希望,从他们的故事和经历中,每一个胸怀梦想的高中生,能更清醒地看到梦想背后的真实。
艺术新人:当一个“艺术家”的成本很贵
来自四川省宣汉中学的彭鑫淼和许多人都一样,只是一名普通的艺术生。
她告诉《课堂内外》高中版记者:“我从高二开始就选择了艺术专业进行学习,起初学的是播音与主持,后来因为自身条件的限制,又改学编导专业。”她坦言,最初学习艺术专业并不完全出于兴趣,而是考虑到文化升学对自己来说非常困难,然后选择了艺术类中自己喜欢的专业,通过艺考成功起跳,找到一条通往大学的捷径。
艺考,一度被认为是上大学的一条捷径,因为文化课程要求不高,许多高校开设的艺术类专业比普通专业低了近50分,像彭鑫淼一样的学生早已不计其数。
事实是,这条路上,铺满了前人的眼泪和正在经历者的心酸。艺术生要比普通高考生付出两倍的精力,在文化学习的同时,还要不停地学习专业知识。考前复习的开销也远非那么简单,目前,艺术类高考培训市场鱼龙混杂,收费令人瞠目结舌,记者走遍成都几家艺术培训中心,艺术生集训费用均在8000元左右,很多考生一般都要学习三四个月,更长的还有半年之久,再加上生活、学习用具等费用,在这段未知的路上就已扔下了过万的花费,还不用说到考试时的报名费,奔波于全国各大艺术院校的差旅费。
大学艺术专业的学费、专业配置费用同样不菲。艺术类院校目前的学费年均在10000元~200000元不等,加上住宿费、生活费,还有因专业所需购买的笔记本电脑、单反相机、专业消耗等等用品,四年大学读完,没有10万以上肯定是毕不了业的。
“要想当个‘艺术家’,成本还是比较贵的。”这话成为许多艺考生颇有同感的戏谑之语。
在每名艺考生的心里,都有一段无法忘却的记忆,当唤起他们曾经的点点滴滴时,都会动容不已。
艺考生活,承载着他们的梦想。“选择艺考,你就选择了一条非同寻常的道路,快乐之中充满着心酸。”2010年刚考上浙江传媒学院的李曦告诉记者,现在他常常站在大学校门口,回味自己的艺考之路,感触良多。
“高三我就出去集训了,学了大半年。在学专业的同时,还得不断去储备更多的知识,丰富自己的内涵,因为艺考看的是你的综合素质和文化底蕴,以及你的专业潜质。寒假那会,我们就一直奔波于各大高校,参加专业测试,特别是联考那段时间,我们离考点比较远,早上5点多,天还没亮就得坐车过去。艺考过后,回到学校才知道自己的文化课,和其他同学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差距,父母又给我请家教,自己每天加夜班,那段时间真是累死了,幸运的是还算没白忙。”面对刚刚开始的大学生活,李曦对《课堂内外》高中版表示,将尽自己的最大能力去走完四年,至于未来,走一步算一步,他能做的,就是努力去所有能够实现自己艺术梦想的机会。
和李曦不同的是,已经是四川师范大学电影电视学院大二学生的梁唐辉说,从他一进入大学开始,就感觉到选择这条路,梦想与现实存在巨大的差距,他迅速做出了了自己的职业规划。
“现在就业压力很大,我大一开始就在网上看一些关于我们专业的招聘信息,了解一些大致信息。周末的时候,我还出去兼职,做家教、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寒暑假就去电视台实习。”梁唐辉还建议学弟学妹们不要盲目跟风,学习艺术,首先需要的是浓厚的兴趣。
艺术教师视角
理性看艺考: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成分为艺术家
艺考热让很多基础不扎实或者没什么基础的学生都来了,因为艺术招生的这种“非理性”,导致现在艺术生源质量大幅度下降。
“最近几年我们生源整体水平还是有提高的,特别是每年录取的文化分一年高过一年,而且,现在信息资源发达,学生个性、思辨能力的提高也表现得比较突出。”面对质疑,四川音乐学院宣老师这样对《课堂内外》高中版记者说道。
针对艺考中的许多发热现象,宣老师特别提醒说,家长和考生们对此要保持冷静,特别是考生应根据自己的兴趣来进行选择,而且艺术生的文化成绩不能落下,更需要培养自己热爱生活、观察生活的能力。
针对“艺术类考生就业难”一说,四川师范大学电影电视学院招生就业办主任李雨老师接受《课堂内外》高中版采访时认为:“这其实是外界的一种误解。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学生基数的不断扩大,就业难是所有高校毕业生面临的共同问题,并不只是艺术专业的毕业生。”
李主任说,现在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选择艺术之路,也并非意味着每个学生都能成为大师级的艺术家,他们应该和其他普通专业的学生一样,提前做好人生规划,根据自己学到的专业知识和生存本领,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艺术专业毕业生和“改行”和其他专业学生的“改行”并没有本质区别。
对很多视艺考为升学捷径的学生,李主任同样认为这是一种误解,他举例说,2010年有957万人报名参加高考,平均录取率达到了近70%,高考“独木桥”实际上已经逐步变成了“立交桥”。反倒是艺考,因为参加人数越来越多,导致录取的概率越来越低,这并非“捷径”。
“让艺考归于常态,让梦想多一份理性的砝码,让高等艺术教育回归艺术本身。”这是来自艺术专业老师共同的忠告。(独家策划/《课堂内外》高中版 执行/纪渝洪 刘洋 邱鸿雨 伍宇航)
本文相关:
延伸阅读: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