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教育 > 高考 > 聚焦高校自主招生联考 > 正文
先是去年“清华五校联考”对垒“北大三校联考”,再到今年“清华七校联考”对阵“北大七校联考”,在这场被戏称为“华约”PK“北约”的对阵中,众多家长和学生关注的是,能否不让自己的“选择权”成为牺牲品。
如果多校联考只能以“有你没我”“顾此失彼”的路径实施,其结果是大大缩减了考生的选择权,也违背了自主招生的初衷。按照往年的惯例,清华和北大的自主招生考试总会安排在同一天进行。不少业内人士推测,如果不出意外,今年的时间安排也铁定“撞车”。这就意味着,考生只能选择一方参加考试;即便同一个阵营内,考生也只能选择其中两到三所学校面试。从表面上看,高校联考节省了考生的考试时间,但实际上联盟学校越多,学生失去的机会也就越多。
排他性的联考,考验“忠诚度”的方式,受伤的不仅是学生,也缩小了自己的招生资源。面对社会质疑,某高校招办负责人回应称:“生源竞争是世界高等教育领域的普遍现象”。事实上,所谓的生源竞争,应当是高校依靠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吸引人才,公平公正地接受考生的挑选,而不是彼此打架,更不是演变成一种绝对排他的派系斗争。
合理有序的高校竞争从来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高等教育最为发达的美国,考生享有无限的选择机会,可以报考任意心仪的大学。我国历史上也曾实施高校自主招生,岔开考试时间,给学生充分选择。这样的招考方式不仅没有损害高校的影响力,反而促进了各自不同风格的形成,更有助学校真正发现人才。史学大家吴晗当年就是先考北大,被拒后又参加清华的考试并被破格录取。
相对于过去“一考定终身”的高招模式,以联考为模式的高校自主招生无疑是一种进步。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如何让联考学校彼此之间多一些包容,少一分排挤,使高校形成合理有序的竞争,又让考生享有更大的选择自由,需要高校的自律和气度,也需要有关部门进行引导和规范。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