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对抗:未来趋势?
逼近11月底,北京一位教育口的跑线记者发现了一个有趣现象,打电话给所有熟识的招生办主任时,他们都告知自己在广西南宁“开会”,但开会的具体内容“不便透露”。
南方周末记者得知,这是教育部直属约90所高校关于招生工作的会议,会上通过了《关于自主选拔的工作办法》的初稿。其间,招办主任们在舆论压力下也讨论了不同联盟的自主招生考试是否应当错开时间,但并未就此形成决议。
此前《中国青年报》报道中有两位匿名的“盟内”招生办主任,他们对联考制度作出了大量的负面评价,诸如“(联考出发点)就是为了垄断生源,其他都是说辞”,“我们压力太大了,现在骑虎难下”,等等。大家也纷纷猜测这两个高校招办主任是谁,如同都市白领喜爱的“杀人”游戏。“联盟里面的关系很微妙,我们也不能细琢磨,”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前北大附中校长康健说,“谁决定入哪个联盟,可能也有很多偶然性,比如跟校领导的喜好有关,也可能就根据时下的风潮来决定。这是一个松散的联盟,过两年很快加入、退出,甚至‘跳槽’都完全有可能。”但无论如何,随着第三联盟的出现,自主招生联考几乎囊括了中国最优秀的三十余所高校。“集团对抗”在很大程度上被默认为一种发展趋势,很多其他教育部直属高校也在纠结于是否入盟,或是干脆另结联盟。
另一方面,关于自主招生考试的利弊讨论却一刻也没有停止。最大的争议之一在于,目前取得自主招生考试资格的学生大多来自大城市的重点中学。记者电话采访了福建、四川、安徽等地的欠发达地区中学,他们听说了“北约”、“华约”大战,但都表示不是很关心。福建省宁德市民族中学的高三教师陈驹说:“好像对我们农村和县城的孩子越来越不利,这种考试,我们更加比不过城里文化氛围好的富裕孩子。”针对这样的声音,除了对困难地区的困难考生提供面试补贴,清华大学联盟今年已经推出了IPV6远程面试,距离学校1000公里以上的地区考生通常不再需要到北京来。同时,清华大学今年还专门推出“B计划”,专门针对长期生活在欠发达地区,各方面素质又很优秀的考生进行自主招生优惠。“这些孩子‘给点阳光就灿烂’,当你把教育资源补齐的时候他的表现会非常好,”孟芊说,“这种叫好又叫座的事情为什么不干?”在高校联考的争论声中,也有学者一直在呼吁不要过分关注招生,而忽略了教育改革本身。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康健说,“那就是只顾收获,不顾耕作。希望中国社会不会变成‘伯乐常有,而千里马不常有’。”
链接:
华约北约联盟分派概况
清华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南京大学浙江大学
华约7
北约13(*为新入盟)
北京大学
香港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复旦大学
厦门大学
南开大学
武汉大学*
四川大学*
山东大学*
兰州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中山大学*
工盟8
同济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东南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天津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南方周末:请问清华大学选择盟校的标准是什么?学科特点是否是合作的主要标准?
孟芊:进行这样联考的试点,最起码的条件有两个,那就是“理念相通,技术可行”。七家学校合作,有基本的共同理念是必须的。光有理念还不成,还有许多技术工作要做。我们在2009年曾经对接近2万人用模拟题进行了试验,积累了很多数据,然后才有了2010年的五校联考。
的确很多人都说,人民大学是偏文科的学校,怎么在清华的阵营里?其实,在学科上,7所大学各具特色,人大以人文社科见长,中科大以理科为主等。但学科构成仅仅是大学特点的要素之一,从各个学校的校风和招生选拔理念来看,我们七所高校可谓“各有所长,又兼具互补性”。
如果你们能看见———当然可能不会有这种机会———我们7所学校的招办主任一起开会讨论联考的时候,这种默契程度,跟学校的学科特色没有什么必然关系。我是联考的协调人,但是协调人只是在大家授权范围内工作,什么事儿必须大家一致通过,什么事儿可以少数服从多数,这件事出了谁顶责任,那件事情谁挑头,都有默契。
南方周末:有公众认为“北约”、“华约”就是拉帮派抢生源,你怎样回应呢?
孟芊:高校招办当然要招好学生,但是不同大学对于好学生的理解是不一样的。这个比的是大学的眼力,不是圈几个高分考生那么简单。
你不能光看清华和北大之间是竞争,实际上我们七校中间也有明显生源竞争,但该竞争的竞争,该合作的合作。我们7所高校是紧密但不封闭的合作。学生参加我们的考试可以一次申请两个学校,如果申请两个学校的标准都没有达到,还可以向第三所学校提出申请,至于第三所是七校之内的还是之外的,我们没有硬性规定。
另外,今年我们7校和北大13校联考的时间已经错开了,考生可以鱼与熊掌兼顾。大学的竞争,应该是水平的竞争,而不是跑马圈地。
所以,我们做的是一次自主招生改革的尝试,我们之间绝不是什么“约”或者“盟”。当然还有一个原因,我们这几个学校之间是平等的,怎么能叫“华约”呢?
南方周末:“北大联盟”已经由7所高校扩大到13所,“清华联盟”在未来是否也有扩张意图?
孟芊:我的考虑是,到底哪些学校、在多大范围内可以联考,肯定是有一个合适的度。刚开始的时候,我们步子还是谨慎点。
还有一些很好的大学,也和我们就联考事宜进行过探讨,他们有的和我们的招生理念也是相通的,但是今年已经来不及进行相关的技术准备了。因此,我们已经明确,今年不再增加合作学校了。
南方周末:自主招生考试还有一个争议,就是大部分要通过学校推荐才能取得这个资格,自己报名,也就是自荐生,机会非常小。但好多学校根本没有推荐的资格,这公平吗?
孟芊:很多考生和家长有一个误区,就是好像有机会不试一下就觉得亏了。中国1000万考生,能够上清华条件的很少,而达到自主招生要求的就更少,如果有500万想要考清华自主招生,这哪儿受得了啊。所以我们就要限制一个条件,必须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初审。从这几年的情况看,中学绝大多数会把这个名额用得比较公正。关于个人自荐,可以告诉你的是,通过自荐参加考试的超过三成,而且是逐年增加的。
□本报记者 张哲发自北京 实习生 郑李 王淏童 邢宝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