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的高中生的消费意识和消费行为是怎么样的?他们每月有多少能自我支配的零花钱?昨天,上海社科院青少所所长杨雄向本报披露了正在进行中的《中国“90后”一代消费状况及与美日韩之比较》的几组最新数据。调查显示,上海的高中生最重视品牌,而上海高中生每月实际花掉的零花钱是所调查6省市中最多的,为299.17元。
据悉,本次调查的对象为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1~3年级的在校生,涉及北京、上海、宁夏、辽宁、陕西和湖南六省市10所中学,共有1537名高中生接受了问卷调查。本报记者 范彦萍
上海高中生每月花掉零花钱299元
调查数据显示,中国高中生每月希望得到的零花钱远高于美日韩,且他们实际每月获得零花钱占父母收入最高,占到了17%,但日美韩高中生的零花钱仅占父母收入的2~4%。杨雄分析说,这表明中国大城市独生子女父母对子女的溺爱。
在调查“高中零花钱数额的地区差异”时,有一组数据很有意思,北京高中生每月希望获得的零花钱最多,为1066.65元;上海高中生则较为理性,他们每月希望获得的零花钱只有423.06元。而实际上6省市高中生每月可自由支配的零花钱数额,排名前两名的是北京和上海,分别是 303.32元和296.74元。但在花费上,上海的学生每月花掉的零用钱最多,为299.17元,其次是北京,为264.44元。
零花钱来源美国高中生大多靠劳动挣
调查显示,北京和上海两个城市高中生每月获得的零花钱,要比国内其他四个地区的高中生多出约三分之一;而且与三年前相比,2010年中国大城市高中生每月获得的零花钱,比三年前提高了三分之一(从2007年的平均185元提高到2010年的平均250元)。然而,他们的大额支出(如衣服、品牌消费等)则主要由父母购买(占到了80%);相比之下,美国高中生最为独立,他们通常以自己劳动挣得来消费;同时,美国青少年消费个性最为突出。
果然,记者通过表格看到,孩子获取零花钱方式的调查中,中国父母定期给和需要的时候给的孩子零花钱的比例高达95.5%,仅有 4.5%的中国高中生是通过其他方式获取零花钱的。杨雄表示,这说明中国高中生还是太依赖父母,而且在学习阶段,父母也不放心让孩子自己去打工赚钱。
不过可喜的是,除了父母给钱外,调查显示,通过家务、自己打工挣钱、压岁钱等其他方式获得零用钱的比例,上海高中生均拔得头筹,遥遥领先于国内其他省市的学生。
沪高中生消费追求“品牌”
在上海时常可以看到中小学生背着名牌书包出入校园,中学生背GUCCI也不再是新鲜事。此次调查显示,在消费标准排序上,上海高中生消费追求“品牌”意识明显高于其他地区,image占到13.9%。据杨雄介绍,高中生的消费标准对比,包括“适合自己、质量好、价格便宜、流行时尚、名牌、周围朋友都有、款式或颜色好看”等各类选项,喜欢名牌的全国平均值为11.6%,但上海高中生的这一占比明显要高。形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很复杂,这并不意味着上海的高中生更爱慕虚荣,事实上,在美国,选择名牌的高中生的占比高达47.7%。
“现在的90后中已经出现了品牌意识,但与西方国家相比,这一意识还是不够强烈。”杨雄指出,伴随中国对外开放和经济现代化,中国高中生消费观念到行为将会与国际“接轨”;年轻一代中国青少年群体受日韩青少年消费及流行趋势影响继续增大。
记者昨天通过MSN采访了数位家长,他们对孩子的名牌意识喜忧参半。“孩子从小能穿着有品位,从长远看是好事,但我更赞成他们只买对的,不买贵的。如果要穿名牌,就要靠自己挣的钱买,而不是傍父母,穿名牌。”学生家长李先生告诉记者。
那么高中生拥有的名牌都是哪里来的呢?有意思的是,在对上海高中生做调查(多项选择)后发现,这些名牌82.7%是父母买的,28.7%是自己存钱买的,34.4%是亲戚送的,8.4%是自己的朋友送的,22.6%是父母的朋友送的。可见,绝大多数的父母都会选择尽可能满足孩子的需求。对此,杨雄指出,中国青少年消费主体意识、品牌意识与消费行为,仍有待指导,并在实践中成熟与提升。
调查还显示,北京高中生消费追求“体现个性”(占30.3%)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宁夏高中生消费追求则追求“适合自己”(占 93.3%);辽宁高中生追求“质量好”(占80.8%)与“耐用”(占57.0%)明显高于其他地区;陕西高中生消费追求“方便好用”(占55.3%)明显高于其他地区;湖南高中生消费购物时喜欢“周围同学都有”。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