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小楼”和“大师”:一所理想大学的模样(图)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2月17日 13:00   南方周末
图为李政道题写的南方科大校名。这所被认为将突破常规的大学,寄托了各界华人的热望图为李政道题写的南方科大校名。这所被认为将突破常规的大学,寄托了各界华人的热望

  按照校长朱清时的设计,南方科技大学将是一所具备“小楼”和“大师”的学校。

  所谓小楼,指的是校园里将没有一栋高层建筑物,这样也就不用装电梯,真正朝低碳、环保的道路走。从高处俯瞰,你将看到满眼的绿色——小楼们都隐没在了山头和树荫之中。“小”也代表了这所大学的教育取向: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南方科大第一年的招生计划只有50人,第二年150人,之后逐渐增加,最终稳定在每年2000名本科新生的水平。这所大学的招生将不通过传统的高考,起码在最初的招生中,学校将直接从高二学生中选拔苗子,因为对于这些学生而言,高三将纯粹是在应试中浪费时间。

  学校的学生不多,学生宿舍楼也就不需要多大,一栋楼里能住三四百人足矣。

  不过,在这所大学,学生住的小楼不叫“宿舍”,而叫“书院”——虽然名字颇有中国古韵,但学习的却是哈佛大学等国际名校的成熟经验。书院将彻底颠覆学生宿舍的概念,它不仅仅是学生们睡觉的地方,而是一个全天候的教学基地,开展的是通识教育,或曰全面教育。每一个书院都配备有专职老师,与学生们同吃同住,随时解答学生的问题,解决他们的困难,并开设各种选修课和讲座。

  在书院里,学生们可以听到类似于在网上流传已久的哈佛大学“公正”课那样的课程;有来自美国的老师来讲心理学,让学生们知道怎样控制和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有老师讲经济学,让学生们看得懂经济形势;有老师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既包括写作,也包括口头表述。老师还要向学生们介绍全世界的各种文化,让他们有全球的观念,知道外国人是怎么回事,不同民族是怎么回事,人类文化是怎么回事;此外,书院还要培养学生们的道德修养。这些通识教育课程将由丁学良教授负责组织,其目标是让学生们拥有国际视野、独立思考能力、社会责任感,以及文化修养。

  这所大学的创校校长朱清时本人就是一个兴趣广泛的人,他对文物、书画、陶瓷都很有兴趣。他希望学生们明白:生活中多一些兴趣,人生就将更丰富,智力也可以开发得更好。

  当然,作为一所以理工科为主的研究型大学,学生们的主要精力还是要放在专业课的修读上。

  入学前两年,本科新生将不分专业,学习同样的理工科基础课——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生物,这些课程的第一批授课教师分别是:张景中院士、陈应天教授、李晓原教授、陈国良院士,以及一名尚未确定的香港科技大学教授,他们都是大师级的人物。

  英语课也是重点必修课程,将由香港科技大学的教授授课。实际上,南方科大的所有课程都将尽可能使用英语教授,使用英语原版教材。50%的学生将获得赴国外大学交换的机会,一些人还能接受美国排名前20位大学的联合培养。

  此外,学校还将开设“创新素质课程”,校长朱清时院士会亲自讲授“伽罗华如何发明群论”。

  大师们愿意来这所年轻的大学上课、做研究,是因为在这所大学,他们将真正是治校的主人,他们的学术研究将得到足够的尊重。这将是一所“谁有理谁说了算”而非“谁官大谁说了算”的学校。

  为了保障“教授治校”的开展,特区立法通过《南方科技大学条例》,实现依法治校,将行政力量的干预减到最小。学校的最高决策机构是理事会,由政府代表、人大代表、社会贤达、学校领导、教授代表、学术代表、校友代表组成。校长是由理事会选出,而非上级委派的。此外,学校还设有党委,及学术委员会、校务委员会和顾问委员会。在学术委员会和校务委员会中,一线教授代表不少于三分之一。

  这所大学的另一个特点是:不设院系,代之以理学部、工学部,以及建设几十个研究室(所)和若干跨学科研究中心。每个研究所的成员不仅要研究,还要开若干专业课,供大三大四的学生选修,每个学生到了大三也都要选择一个研究所注册,在这个研究所写论文。这样一来,学科架构将被重新设计,一方面适应现代科学交叉发展的趋势,另一方面精简了行政机构和人员。校长要想听到一线教授的声音,便不必通过院长、系主任等层层汇报了。

  这所大学的经费将接受社会捐赠,但主要还是来自市政府。不过,与一般政府单位不同的是,校方并不需要每年制定详细的预算上交审批。按照条例规定,政府每年自动拨出一笔款项交给学校,由校方自主决定如何花钱,政府只履行监督职责。

  市政府给予的经费支持将是巨大的,可以保证这所大学的老师集中精力搞教学科研,不需要将时间花在申项目、争经费上面。当然,学校并不反对老师们参与竞争项目经费,这也是保证其活力、检验其水平的方式。但这种参与绝不会多,老师不需要变身为课题经费公关者,而是回归科研的本位。如果老师们有独创的思想,一开始并不一定为大家理解,不一定能竞争到经费,学校将动用自身的评价标准,给有前途的项目提供足够的支持。

  在这所大学,将没有行政级别,行政人员纯粹是服务者,但他们会得到不错的待遇和保障。

  这所大学的所有努力,都指向一个目标:回答“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这样的一所大学,在中国的现实教育土壤里,会不会只是一个美好的梦想?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