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名家给力自主招生联考:跟着出题策略走(2)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2月21日 11:49   新闻晨报

  1.重视基础,加强学习与研究,明确复习要求与层次,认真研究近三年的各地自主招生试题,尽量多看一点数学杂志,如:《数学通讯》、《数理天地》等,《精练与博览》中也有一些很好的文章,值得考生研究学习。

  2.提高数学学科素质,对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就是能力。一方面,抓好基础,既能保证考试中占70%的基础题、中档题的得分率,又使提高能力成为可能。另一方面,在求活、求新、求变的命题的指导思想下,近几年的考题让人无法揣测,惟有抓好基础,才能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3.建立网络化的知识结构,把局部知识组织、整合成整体。这种综合至少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按主题的整合,比如图像变换,涉及到初中二次函数中的平移,高中函数奇偶性、反函数中的轴对称和中心对称,三角中的伸缩变换,向量中的图形平移,这就要把它们整合起来,研究其通性,并拓展到各类函数与图像、方程与曲线中去;二是以问题为中心的跨学科分支联通,比如函数的最值,涉及到代数、平面三角与几何的有关知识,产生最值的背景又可能与代数、三角、平面几何、立体几何及解析几何相联系;三是各知识块之间的交汇与融合,比如函数、数列、不等式,它们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三块,综合复习时则要把它们作为一个整体来学,而不是分成几块,研究函数时以不等式为工具,讨论不等式时运用函数的性质,数列可以从离散的角度刻画函数,也可以视为特殊的函数,从而使三者构成自然联系。向量与导数的加入,不仅可以提供综合背景,也可以提供综合解题方法。

  4.进行有效的精练,要选择有典型性、综合性、灵活性和探究性的试题练习,真正做到由题及类,触类旁通。题不在多,有典型就行;题不在难,有思想就灵。常看看过去做过的题,多思考手中的题。提高理解和运算能力。以简缩思维解题,直接抓住本质;甚至无须动笔,大大节约时间;勤于思考,善于概括,获得“生成性知识”。

  所谓“学之道在于‘悟’”,即是指:理解要通过自己的领悟才能获得,而领悟又要对思维过程进行反思才能达到。正所谓“水因地而制行,兵因敌而致胜。故水无恒行,兵无常势。能因敌变化取胜者,谓之神”。

  高中学校

  自招考试绝不是高三最重要的

  高校自主招生无疑是时下最热的焦点之一,但是不少高中老师却要对正在备战自主招生考的考生“泼冷水”、“降下温”。因为,在众多有经验的高三老师看来,自主招生绝不是高三学年最重要的事情,不要仅因为“热炒”就头脑发热,将自己的全部精力放在所谓的自招考复习上,马虎对待校内的各项测试和作业,晚上只顾着研究偏题、怪题,甚至将上海版教材“丢”在一边,自学全国版的教科书。

  老师们提醒高三学生,除了自主招生考,“二模”也近在眼前。“二模”作为高三学生在高考前一次重要的阶段性考试,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且“二模”考的成绩和排名也能作为日后填报高考志愿的一个重要依据。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二模”考的重要性不亚于高校自主招生考试。

  复旦附中副校长吴坚表示,自主招生考试较难准备,考生应关注课本,这样不仅可以备战自主招生考试,也可以有效地为你今后的高考打下基础。不论最后结果成功与否,每个学生都需要面对高考这个最重要的人生关口。

  [过来人视点]

  试卷与样卷有差异 时间分配易出问题

  “五校联考”:题型较新,部分超纲题有“提示”

  经历过今年初“五校联考”的不少同学都感觉试题的题型较新,但是整体有难度,题量也较大,特别是数学,不论文理科都感觉偏难。与此相反的是,考生普遍认为英语考试是最简单的,更有考生提前完成试卷。对于考前不少学生和家长最关心的试卷中是否会涉及上海教材没有的知识点,曾就读于交大附中的曹一鸣同学说基本上没有超纲的题目。而物理试卷中有一道“电容量”的题目,这是上海教材中未出现过的知识点,但在试题中给出了相应的公式,帮助同学们解题。此外,在物理试卷中也出现了“动量”这个上海教材中有,但是并不在上海高考考纲中的知识点。

  曾就读于交大附中的徐荟朋同学表示,语文难度不大,但题量较大,有些考生在考试结束时甚至作文只写到一半;数学试卷中的“离心率”等知识点也是上海教材中没有涉及到的知识点。也有同学表示,在数学考试中感觉不少题型较陌生,或是不曾做过,所以难以下手;英语试卷中有一题用中文概括英语全文的题型,比较新颖;而人文试卷中开放性的材料分析题较多,侧重考察学生们日常的积累,平时背诵的知识点基本用不上。

  此外,曹一鸣表示,正式的试卷与网上公布的样卷存在不少差异,正式试卷中的题量更大,导致不少同学在时间分配上出现了问题。同时,试卷中也出现了不少样卷中没有的试题。

  “千分考”:重视考查考生课外积累

  现就读于上海外国语大学的顾宇晴在年初参加了复旦大学的“千分考”,她总结说:“千分考”就像一个十门学科的大会考,重视考生的基础知识,出题思路不追求深、专、精,侧重考查考生是否全面掌握了学科知识。以语文为例,重在考查考生的课外积累,会出现平时较少接触的繁体字、多音字等,同时,一些基本的文学常识、句子的结构等也要注意积累。英语的难度略高于大学四级,难点是词汇。数学不同于奥数,还是以基础为主,由于全都是选择题,所以不会出现太复杂的计算,考生要用技巧来答题,这样也可以为自己留出足够多的时间。

  顾宇晴还强调,要在考前就给自己定一个考试策略。“千分考”由1000道选择题而得名,可见题量还是不小的。如何合理安排好做题的顺序也是能否得高分的关键。建议考生先做自己的强项,如文科生可先做完文科的选择题再回头看理科的题目。总之,选自己最有把握的部分来答题,拿足该拿的分数,一分也不放过。

  大话复旦“千分考”

  顾俊瑶:语文:参考一下以往的题目进行准备。数学:没啥好准备的。英语:靠平时积累,无法突击(平时多积累点儿)。物理:我是加试物理的,故没怎么特别准备。化学:看一下以前的笔记。副科:温习高一、高二时的课本和笔记。

  沈思宇:笔试准备的时候,大部分看的都是生物、历史、地理,到那个时候你会发现,班里无论什么课,所有人桌上都会摊着这类书了,其实这几门课在笔试里是最简单的,题量也不少,但花的时间是最少的,而且基本属于看过书就会做的那种。那个时候,每个班的学习委员都会搞出一大堆的复习资料,然后你还可以和别的班级的同学交流一下,那样你准备的资料就会很充分了。

  笔试的时候,我是从前往后做的,只是把英语放在最后做。语文出了好多文学常识的问题,像年代什么的,不背是根本不行的。数学看到需要计算的,那基本也就算了吧,想不出好的就放弃。

  夏正安:说实话,因为在高一、高二时完全没有意识到今后会面对自主招生笔试,所以以前学副科不是很认真,除了上课90%的听课效率,课外基本不会下多少工夫,没办法,只有靠考前突击复习了。我花了两天看完了朱光潜的《谈美书简》等经典著作,事后证明它帮我做对了一道题(从功利的角度看,不值,但作为文化积累,这绝对物超所值),其余的题目就靠语文底子了。数学、英语不用复习,也无法复习,全靠平时功底。物理、化学、生物、地理需要熟读课本,尤其像物理拓展课本上原子物理部分。历史,我借了历史班的复习材料,花两个晚自修快速读完,不求字字清晰,只需有个印象。政治比较简单,反正都是意识形态的东西。计算机把程序这块儿的基础知识、数据库的基本语句记一记就好了。

  笔试前,我制订了一个答题策略,即语、英、历、地、政、生、计先做(因为比较方便,不用大规模计算),物理、数学认真做(得分的地方),化学有时间再做(因为自己化学不好)。结果证明,化学很简单,却没时间做了,从而浪费很多送分题。前车之鉴,请大家别重蹈覆辙。

  [更多经验分享请详见《赢在自主招生》(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一书]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