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时评:让南方科大先接受市场考验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2月21日 13:55   南方日报

  筹办3年多,至今仍然没有获得教育部的“招生许可证”,南方科技大学日前作出决定,在全国范围内招收50名首期教改实验班学生,如果学生最终不能获颁教育部认可的文凭与学位,南科大就自发文凭与学位。

视频:南方科大启动自主招生 将自授学位文凭 媒体来源:深圳卫视

  这就给不少有意报考南方科大的学子出了一个难题:敢不敢进来?如果毕业时南方科大还没有获得教育部的批准,手里的那纸文凭是否就是废纸一张?南方科大的朱清时校长显然对此充满信心,他表示即使教育部批准了,南方科大仍然要自授学位。他说:“现在,教育部授学位就像一个铁饭碗一样,你只要考进大学就保证有文凭,你的前途就能保证了,于是各个学校都拼命去公关,争取授权,而不是拼命提高自己的水平。要让中国的大学恢复活力只有一个办法,就是打破铁饭碗,你的学位能不能得到社会认可,不是靠政府盖章保证,社会认可的学校就只有靠提高教育水平。”

  这段话体现了真正的改革精神。什么是改革?改革就是不依赖政府,就是向市场靠拢、与体制决裂。只要仍然依靠体制,改革就不具备纯粹性。这一点我们在国企改革、医疗改革乃至之前的教育改革上都看得很清楚,这些改革之所以仍然拖泥带水,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仍然依赖政府。自上而下的改革很难完全摆脱体制阻力,真正的改革从来都是民间力量、市场力量的崛起。朱清时的态度说到底就是让市场决定南方科大的成败,这种自信乃是对改革精神的深刻理解。他非常明白,教育部是否批准招生、是否颁发文凭学位其实并不重要,南方科大能否成功只有市场说了算。

  然而,教育部为什么没有给南方科大“招生许可证”?其中或许有不少程序的原因,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教育部乃至决策层至少对高教改革是支持的。我们知道,几乎一切体制性改革都从“违法”开始,20多年前,投机倒把仍然是一项重要罪名,小岗村的“分田到户”冒着巨大的政治风险。今天,我们再看这样一部改革史,似乎一切水到渠成,实际上当初那些改革过程中,有多少先驱成为改革的牺牲品?改革共识必须要经历一段时间才能得到社会共同认可,上世纪80年代末,已经经过十年的改革,谁都知道中国发展得益于市场经济,可是,就是“市场经济”这四个字也要到1992年以后才真正获得完全的合法性。所以,与经济改革的荆棘路相比,包括高教改革在内的各种改革显然也面临着无数困难。

  靠太多行政力量保驾护航的改革本身反而难以成功。政府给它支持固然好,但如果没有也不要紧,只要不给它阻力就已足够。让南方科大先接受市场考验吧,我们不要给它定位过高,不要给它过多呵护,让它更“草根”一点,让它接受市场的风雨,接受社会的淬炼,真正杀出一条改革血路来。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