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记者 王婧
本月是不少高三生的 “黑色二月”,还未从上周末刚经历的复旦“千分考”中缓过神来,本周末和下周末的自主招生又将接踵而至。然而导向综合素质的自主招生似乎正走向一个怪圈,考生仍以应试方式备战自主招生,耗费了大量时间精力的同时,综合知识功底依然十分薄弱。
大多高三生被“千分考”难倒
上周六复旦大学的“千分考”拉开2011年高校自主招生考试的帷幕,然而覆盖10门学科知识、考题面广、题量大的“千分考”,让不少考生考傻了。考完后,不少考生都表示考题涉及的面很广,自己准备的都没有考到。此外,考题中还涉及不少时政题,让很多“两耳不闻窗外事”的高三生犯难。
复旦校方表示,“千分考”旨在考查学生的综合知识功底,难度不在于一科、一题,而在于考十门、考综合、考基础。这样考,是为了让学生回归课堂学习的基本目的,是为了知识运用,不是为了考试而去学习。然而正是如此灵活的考试让一心以应试方式备考的高三生“跌下马来”。风华中学的高三生小蔡已参加完“千分考”,正在备战本周末清华大学、上海交大等7校的自主招生联考,他表示,“千分考”难度很大,出现了很多人文题,心里很没底。
8成备考生未读过四大名著
记者发现,复旦“千分考”的失利,让不少高三生对接下来将要举行的交大七校联考,以及“北约”等一系列自主招生考试产生不小的心理压力,教育界人士表示,考生感觉“千分考”难并不奇怪,高三生太追求分数考试,综合知识素养的确十分薄弱。
一名多年进行自主招生指导的老师告诉记者,他在自主招生的辅导过程发现了一个有意思又令人担心的现象,例如问起对“坎昆会议”的看法时,学生们竟然一片茫然,不知何谓“坎昆会议”。而对于前年举办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学生也几乎一无所知。这名老师还在班上做了一个微型调查,结果发现,全班五六十名学生,约80%完全没有阅读过四大古典名著。还有学生在交流中把《悲惨世界》当作成了托尔斯泰的作品,也不了解文学巨著《复活》中的主人公是谁;对于百年纪念的辛亥革命,很多学生也无从应答。
“这些学生大多来自名校,而且能参加自主招生的学生本身学业成绩十分优秀,然而他们暴露出的知识‘短板’让人担心。”这名老师表示,现在的自主招生正在走向“小高考化”,考生把自主招生当作高考的前奏,用应试方式来准备,显然难以实现自主招生设立的初衷。
学校希望素质积累
从本周六开始,各大联盟的自主招生考试将接踵而至,虽然高校一再呼吁学生放弃应试思维,然而参加自主招生的高三生依然忙着在最后几天临时抱佛脚。要参加多场考试的考生更是没有一丝喘息的机会,甚至请假在家复习。徐汇区某名校高三生肖同学这几天就忙着在做交大七校联考的模拟卷,“不做不放心。”不少学生表示,今年有不少外地高校和上海高校抱团联考,因此准备的面更加广了,要去扑全国的考题,复习压力陡增。
记者发现,自主招生给了高考学生更多的机会,但同时也让考生增加了一份负担。接着密集而来的高校自主招生考试,因为考试形式与高考差不多,让备考学生走入了题海应试的误区。但恰恰是这种应试化的准备,耗费了考生大量的时间,反而剥夺了考生课外知识地拓展。
[建议]
减少“唯一解”
专家建议,或许可以改变自主招生的选拔形式,完全区别于高考,在考查内容上减少 “唯一解”的标准化试题,侧重考查学生平时对知识的积累和灵活运用,从而导向真正不需要“备考”的自主招生。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