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关注复旦水平测试两大倾向 博学善用才能获高分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2月17日 16:10   新闻晚报 官方微博

  晚报记者 张茜茜 报道

  上周末,2011年复旦水平测试(俗称“千分考”)在江浙沪三地同时开考。上海共有5700多名考生参加了这一测试。从考生反馈来看,今年复旦水平测试题目有两个明显倾向:考积累、考应用。对于计划参加明后年复旦水平测试的学生,应密切关注这两大趋势,早做打算。

  倾向一  考积累 时政题明显增多

  今年千分考结束后,一名文科考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大呼“上当”,原因是她看了往年的千分考题目,其中涉及时政内容很少,但今年的题目中,时政题却出现得非常多,让她准备不足,很多题目都只能连蒙带猜。

  记者了解到,去年的复旦水平测试试题基本都是围绕课本上的基础知识,涉及时政、社会热点方面的题目仅有 “世博会”、“奥巴马”等简单的选择题。而在今年的试题中,政治和历史学科的题目多跟时政紧密相连,涉及气候、低碳、世界杯、经济大萧条等话题。如有一道题就考到朝鲜炮轰的朝韩争议小岛的名称。整体而言,此次复旦水平测试明显加强了对学生知识面积累情况的考查。比如,有一道题问“《达芬奇密码》是什么小说? ”答题选项中有穿越、历史等。一名考生在接受采访时说,这本小说,他曾多次在新华书店橱窗内看到,没想到会在千分考里出现,看来还是知识面不够啊。

  此外,还有很多看起来很”偏“的题目,如语文卷中的:“‘金子!黄黄的、发光的、宝贵的金子!……这东西,只这一点点儿,就可以使黑的变成白的,丑的变成美的,错的变成对的,卑贱变成尊贵,老人变成少年,懦夫变成勇士’,这句话出自莎士比亚的哪出戏剧? ”“以下哪个选项中的文物出自敦煌莫高窟? ”“拉美著名作家有哪些? ”……这些考题考查了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以及阅读经典的情况,体现了复旦青睐于“博学”生的倾向。

  倾向二  考应用 知识要活学活用

  从考生普遍反映来看,今年的千分考试题较往年更加灵活,且各科知识融会贯通,比如有很多题目涉及气候、低碳、绿色等热门词,这些题目和政治、地理等学科都有关系,很难说考查的是哪门学科。比如地理部分,有一题要求选出世界杯16支出线球队属于哪个文化圈,这道题考的就是大文化,选项中的南美洲许多国家以前就是欧洲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殖民地。

  还有一题问“减压蒸馏实验装置的控制变量是什么? ”有的考生不知道,但通过学过的“减压”是和压力有关,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只可能由温度调控等知识,也能顺利解出答案。

  以此看来,千分考对那些只知道死记硬背书上知识点,而不能活学活用的考生来说,是一个致命伤。

  比如有个考生说,有一道计算机题目,讲一辆辆车子进站出站,考汽车进出站的顺序,连题目都没看懂。还有些题目,如世博会上,一位游客戴的手表显示是6点,当时北京时间是7点,请问这位游客来自哪个时区?心绞痛可以用何种药物治疗?昼夜时间长短相等的日子,北京时间11点之时,在上海看太阳在哪个方向?参加“北约”联考的13所大学,所处位置的地理气候有什么共同特征等,都是考察学生是否能将书本上的知识活学活用。

  在采访中,记者明显感觉到很多学生偏科现象明显。一些文科生告诉记者,他们只在考试前,复习了下物理、化学课本上的定理,难怪在看到题目后,会感觉“题目出得很偏”“自己复习的东西都没有考到”呢。

  【专家建议】

  开阔视野 注重日常积累

  复旦大学校长助理、招办主任丁光宏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今年“千分考”命题与往年相比,没有什么新变化,依然以考查基础为主,命题要求不超过中学教学范围。对于有些考生觉得“难”的反馈,他指出,复旦水平测试更多关注学生是否具有深厚积淀,考试内容不用准备,也无法准备。这与当前中学围绕高考指挥棒打转的教育方法,显然格格不入,觉得难也在情理之中。

  2006年起施行的复旦水平测试,内容涵盖高中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和计算机10个科目,共200道客观测试题。这样设置主要有两个原因:其一,进大学的学生首先应保质保量完整接受高中教育;其二,复旦大学的人才培养推行“通识教育”,要求学生有较宽广的知识面。若将这一广度要求“折算”成难度,那么可以说,测试的难度确实要高于高考。

  近年来,各种千分考应试培训班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但从实际考试情况来看,只能说“帮助有限”。培训班顶多只能帮考生把书本上的知识点进行整理,但即使记全了知识点与真正掌握乃至能活学活用这些知识点还是有很大差距的。此外,文科中的大量试题都在考学生的日常积累、课外阅读情况等。这些都不是靠做大量习题能突击应试出来的。正如复旦校方所言,推出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验的目的,是希望引导中学推进素质教育。学生与其参加“应试班”机械操练,不如尽早开阔视野,注重积累,全面发展自己。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点击查看新浪网考试频道与《新闻晚报·升学周刊》共建专栏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