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撰文 信息报记者 薛冰 梁健敏 实习生 林梦建 梁嘉慧
“北约”“华约”联合自主招生考试相继收官。本周六,9所理工类高校组成的卓越联盟又将“开战”。预计全国共有20万学子应战这三大联盟考试。
自招联考被认为是打破高考“一考定终身”的考试模式,给奇才怪才进名校增加了机会。然而,联考究竟有多好?联考本身是否有弊病?两场联考过后,考生、家长和教育专家都对联考制度进行了反思跟拷问。
拷问1 既费时又费钱,值得吗?
今年高水平高校联盟成立之初,就被不少师生和家长寄予厚望,都认为这扩大了学生选择的机会,不用光挤高考“独木桥”。然而,经历周末的联考之后,师生们都感觉负担陡增。
刘欣然是广雅高三(1)班的学生,此次联考,她报考了人大、复旦、中大三个学校,这意味着她这两天已完成了10个科目的考试,而作为报考中大的广东考生,她还必须参加下周的考试。“整个周末都在考试中度过,体力和脑力上都疲惫不堪。” 刘欣然说。
从考试时间安排来看,虽然高校联盟间错开考试日期,可考试时间紧凑,笔试时间漫长。在2月份,几乎每个周末都是被联考“霸占”。而清华联考一天考足6个小时。“北约”考试时常也达到7小时。
为赶考,学生更是疲于奔命,感触最深的便是外地市的考生。在广东,一些来自东莞、中山、潮汕地区的考生,早早就已预订宾馆,连夜赶到广州,住上一晚,第二天考完立即赶回老家,因为第二天还得回校补习。“真是斗智斗勇的体力活。”来自韶关乳源高级中学的学生小黄表示,边远县城中学第一次有机会参加联考,学校老师都非常重视。但是考试对家庭来说有一定的负担,“这次来回就花了2000多元,相当于父母一个月的薪水。”小黄说。
专家:凡事有利必有弊,考生要学会取舍
教育部原考试命题委员会委员、高考研究专家,华师大教授高凌飚认为,过去高考“一考定终身”的考试模式一直为社会诟病,联盟自主招生考试是对高考改革的一大突破。事实证明,升学考试过于单一必然带来很多问题,高校的招生考试模式应该是走多样化的道路,将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升学考试的途径会更加丰富多彩。
高凌飚认为,凡事有利必有弊,多次机会就会多个负担,这就要求考生自己要学会取舍。自主招生考试面向的仅是少数尖子生,通常仅占高校招生比例的5%~10%,名额有限。如果考生觉得赶考负担重,可以选择放弃。
拷问2 加分作用究竟有多大?
联盟自主招生,通过者可获得不同程度的加分,提高进入心仪高校的机会。然而,也有中学老师认为,千里奔波,从早考到晚的连环考,为的只是在高考时能加上20~30分,这一切值不值?自主招生加分究竟能有多大作用?
广雅中学教导处主任何智告诉记者,每年学校都有大概250人获得高校自主招生的资格,也有过半能够获得加分,但是真正因为所加分数发挥作用的,可能不到十分之一。
多所中学的老师同样认为,自主招生的“加分”,真能用在“刀刃”上的并不多。为此,中学仍以高考为主,“自主招生”只是次之。
很多学生也感觉加分作用有限。华师附中的一名考生表示,自主招生的加分只能达到“锦上添花”的作用,而不能达到“雪中送炭”的效果。她说“如果你的实力距北大还远的话,是不可能通过自主招考的。但是,对于“特牛逼”的学生来说,他们不用加分都可以考上北大了。”而且,她还表示,自主招生的初审就有些不合理。很多招考学校都是根据考生在本学校的学习成绩排名来选择,一些课外知识很丰富,但在学校排名不靠前的学生,在初审时就被刷下来了。这样,自主招生跟高考就没有多大区别了。
专家:加分有无作用,在于考生自身需求
对此,高凌飚认为,高考加分,别说加三十分,就是加十分都了不得。考生如果觉得这个加分不值得,可以不考,仅仅参加高考就行了,每个人的价值判断不一,自主招生的作用究竟多大,在于考生自身的需求。
拷问3 能否取消笔试只面试?
中山华师附中带队的章老师认为,高三常规作业和复习已让学生疲于应付。自主招生应该更重视能力的考察,不必太拘泥于分数。所以,笔试由高考完成就可以了,高校联考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面试上,或者增加一些才艺展示环节。
不过,有学生和家长却表示反对:“如果取消联考笔试的话,孩子可能连面试的机会都没有了。”家长陈女士告诉记者,“很多面试都有潜规则,没有统一的标准恐怕会滋生黑箱操作。”
专家:没有笔试,老百姓会不信任
对此,知名教育学者,对自主招生有深入研究的熊丙奇认为,联考完全可以借鉴SAT的形式,重在考察学生的能力,只需3~4个小时即可,不必分学科考。因为笔试只是评价学生的一个依据,高校可结合学生平时的成绩、联考测试成绩、大学面试等综合评价录取。
华师大教授高凌飚认为,在中国这样的社会体制下,升学没有笔试,老百姓会不信任。复旦大学曾经尝试自主招生无笔试,后因被众多考生家长质疑“有走后门现象”而流产。在目前的升学考试体制下,不通过笔试而自主录取考生的做法时机尚不成熟。改革不可能一步到位,需要一步步探索,期待以后会有这样的突破。
拷问4 如何确保命题公正权威?
家长跟考生同时也担心,这种汇聚全国34所名校的“重磅考试”并非官方主办,如何确保命题的公平公正?还有,缺少强有力监督机构的监督,是否能确保考试结果的公证性、权威性?
专家:建议成立国家专门考试机构
教育部资深考试研究员、华师大教授张敏强认为,考试组织是一个超严格的组织,高校并不具备这样的专长。建议在全国建立起三至四个大型考试机构,这些机构独立于高校,可以是民办,也可以是政府办的,只要国家认可就行。最重要的是,这种考试机构一定要“够专业”,要能根据高校的需求分层命题考试。比如,有高校需要文科专长的学生,有学校需要考知识型的,有学校需要技能型的,这个机构都能按需组织考试,要将招生考试当作一门科学,而不是“实验”来做。
高凌飚认为,高校联盟招生,谁命题并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命题的水平如何。此外,即便是尝试,也要严谨、严肃,确保公平公正,防止失信于民的事件发生,不要让改革出现丑闻。公信力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在探索过程中要很小心的处理。
记者手记
应宽容对待改革中的矛盾
无论社会对自主联招的争议如何,无论“三大联盟”将上演怎样的纷争,我们都必将面对的一个事实是——自主联招方式为中国的高校升学制度开启了“破冰之旅”,也为中国高校升学模式带来了“新鲜血液”,这至少是中国考试改革的一大进步。
有改革就会有矛盾凸现,社会应该宽容对待。正如专家所言,高校从自身需求出发,命题及制定考试规划,这都无可厚非。是否参加联考,联考是否成为负担,这关键还在于考生自己的态度和考生自己的选择。需要提醒的是,毕竟自主招生数仅占了很小的比例,所以,考生也不要盲目赶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自主招生的意义。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