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倩
刚刚过去的这两个周末,多所高校的自主招生笔试、面试“你方唱罢我登场”。有意思的是,考场内外,专门针对自主招生强化训练的广告摊位煞是热闹。其幕后“老板”不是别人,恰恰就是成功经历了自主招生考试的大学生们。
这“热闹”的确不容小觑:这边吆喝着“名校学生传授‘过来人’经验,教你面试必胜八招”,引得众人争相索取资料;那边,大学生们索性把自主招生培训班作为创业项目,汇总当年考题、租教室、开笔试班,生意出奇的好——位于人民广场市中心的教室坐不下了,只好开出“分号”……
轰轰烈烈的高校自主招生,打的一张“王牌”就是力纠愈演愈烈的应试教育倾向,全面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并择优录取。而自主招生培训班的活跃,仿佛是“阳春面上浇川菜”——味道全变了。
所谓“竞争成市”,“学生老板”纷纷把业务主攻方向瞄准自主招生,只能说明一点:有市场。哪怕高校的招办领导年年对着培训班痛斥“没用的”、“骗人的”,学生和家长却仍“反其道而行之”。可短短十几节课的突击培训,真能应付得了高校绞尽脑汁想出来的笔试题和经验丰富的面试官?笔者深以为疑。
若这些培训班对学生没啥帮助,那为何依旧门庭若市?归根结底,恐怕还是盲目、从众的应试心态积淀太深太久。在所有可能的情况下,学生和家长不惜代价,为博取上名校的机会添上一道道“保险”,即使无用,也求个心安。
高校自主选拔测试,真的“无需准备”了吗?也许,各方打心底认同这一点之际,才是应试教育真正终结之时。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