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六,北大和清华自主招生面试时间撞车,似乎意外却在意料之中。之前自主招生联考笔试,考虑到涉及考生人数较多和社会舆论压力等因素,两大名校“默契地”错开时间。
到了面试环节,原来的顾虑因素基本得到解除,于是自主招生回到原点——争抢优秀生源。其实,抢好生源本为大学办学应有之义,特别是向世界一流大学发出冲击的北大清华,自然渴求招揽一流生源。值得关注的是,在招生策略的选择上,其中的一些分野多少让人看到北大和清华两种文化和风格的差异。
毫无疑问,“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已成为北大自主招生改革、探索拔尖创新型人才选拔机制的新品牌,虽然实名制一路走来口水横飞,但它的确为北大赚足眼球又录取了一批高质量的生源。即将于13日推出的首个校长实名制学生面试专场,还可能制造出新的亮点。
相比北大实名推荐制,清华今年第一次推出的自主招生AB计划则低调不少。原因有二,一是去年北大实名推荐制遭遇的争议使得A计划争议风险大为降低;二是追究技术路线的清华在设计该计划时尽量减少了中学的曝光率,有中学校长透露清华招办提前和一些中学特意沟通过,同时在高校选拔环节为自己预备了足够的筛选空间。
更有杀伤力的是,入围A计划的考生最高可享受超过40分的优惠,这比校长实名制最高30分的优惠高出不少。对于大多数考生和中学来说,实实在在的高考加分比啥都更具诱惑力。于是业内有人戏称:实名制“得名”,A计划“得利”。
这不由得让我想起这两年两校招办面向北京重点中学进行公关宣传时所采取的手法。去年4月份,清华率先贴出告示,公布清华招生组每位老师的手机联系方式,甚至点名指定近30所京城中学名校的咨询老师。业内人士讲,每年1月份左右,清华招生组便派人前往北京各重点中学“蹲点”沟通,以便及时了解今年可能报考清华的最优秀的生源,提前动手,以免夜长梦多。
同样在去年,除了推出实名推荐制外,北大还向全国数百所重点中学发送喜报,列举各校考进北大的学生所获奖项,邀请中学有更多的优秀学生报考北大,不过措辞比较委婉含蓄。而相形之下,每年北大投入招生的教师人数可能相差不少。
这也许可以从两大高校的传统文化和处事风格得到某种诠释。北大一向态度偏于优雅,讲究名正言顺,有时流露出理想主义者的清高,即使在生源争抢的火线上也有所体现。估计北大教授对招生一事不会太积极参与,毕竟骨子里还有些自由的范儿。清华一贯作风务实,讲究技术理性,在招生竞争上善于步步为营,稳扎稳打,出手准狠。或许不少清华教授都认为学校的事就是自己的事,招生参与热情不是一般的高。
北大、清华的招生策略所折射的价值取向和心态本无高下之分。然而从效果来分析,除了两校各自的铁杆粉丝毫不动摇外,一些“中间派”优秀生很可能因为清华的态度和手段而投奔清华。不过,清华近年自主招生政策操盘手、前任招办主任孟芊近日调任福建,北大招办主任秦春华就任一年多的稳健表现可圈可点,两大名校的招生策略新一轮看点仍将拭目以待。(记者:罗德宏)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