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清华院系:攀登新技术高峰的工程物理系(图)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22日 18:57   新浪教育 官方微博
1958年建成的工物系1958年建成的工物系

  清华工物系是根据党中央指示,为开创和发展我国核科学与工程技术培养专门人才而成立的。它于1955年筹办,1956年正式建立。建系50年来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其中有著名专家、领导干部、将军,更有一大批在核工业和其他战线上无私奉献的无名英雄。 

  深谋远虑筹建工物系

 1955年1月14日,周恩来总理同著名科学家李四光、钱三强谈话,询问我国核科学的研究情况。1月15日,毛泽东主席主持召开中共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听取李四光、刘杰和钱三强的汇报,研究发展我国原子能事业和核工业的问题。中央做出要发展核工业的战略决策后,周总理亲自组织实施。 

  开创我国原子能事业,急需培养大批原子能方面的科技人才。为此,中央采取了一系列措施。1955年9月,时任清华大学校长的蒋南翔率中国高等教育考察团访问苏联,考察和平利用原子能方面的干部培养和专业设置,为成立新专业做准备。 

  蒋南翔校长访问回国后,提出了在清华、北大创办新专业的计划,包括核物理、电子学、无线电物理等10个学科。在写给彭真、刘仁并报中央及周总理的信中,他认为“创办原子能新专业应采取比较集中的原则”,使高校和科学院联合起来,迅速“集中力量在北京建立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中心基地”。这些计划经中央批准后很快得到实施。 

  经陈毅副总理批准,将原定调往北京航空学院担任领导工作的何东昌留下来负责此项筹建工作。蒋南翔还亲自挑选了滕藤、吕应中、余兴坤等青年骨干参加此项筹建工作的领导班子。关于教师,蒋南翔建议:“主要从校内抽调,还可以从国内别的学校调一些人过来,也可以从留苏的学生中找一些人转过来,骨干还要靠我们自己培养。” 

  为了争取时间,学校挑选一批政治、业务都优秀的学生干部到工物系来做基础骨干。学校还从其他系抽调学生,1955年秋从电机、机械等系抽调二、三年级共93名学生组成物八班(1953级),物九一、九二班(1954级),作为待成立的工物系的首批学生;1955年、1956年,以机械系名义在全国直接招收新生(1955、1956级)536人。 

  1956年10月27日工物系正式成立,何东昌被任命为首届系主任。何东昌(1923~ ),浙江诸暨人,1945年毕业于西南联大航空工程系,1951年任清华大学党委书记,1953年任党委第二书记,1956年5月至1966年6月任党委副书记,还曾先后担任工程物理系主任和教务处长。1982年后任教育部部长、国家教委副主任等职。他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团结知识分子,推进学校的改造、发展和建设,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高等教育道路等都做出了重要贡献。 

  成立初期艰苦创业

  在艰苦的创业阶段,全系上下集中精力组建了领导班子和教师队伍,很快建起各专业教研组及相应的实验室,并创建了研究基地。1958年工物系由化学馆4楼迁入新建成的系馆,度过了最艰苦的阶段。成立初期,教师队伍中有汪家鼎、何增禄、李恒德等教授。教师边学边教,各专业课从无到有、逐步开齐,并编出了水平较高的讲义。工物系自建系起就强调理工结合,最初的专业设置是根据我国实际需要并参考苏联有关系科设立的,有核电子学、核物理、加速器、反应堆、放射化工等10个教研组,还设有金工车间(“807”车间)。经过10年的努力,工物系成为专业最齐全的国内首批核科学技术专业系科。 

  1958年,清华决定建造一座2兆瓦游泳池式实验核反应堆。设计工作是在吕应中等领导下,由工物系等专业的师生参与完成的,平均年龄仅23岁半。反应堆于1964年10月1日达到临界,它是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首批反应堆之一。同时还建成了一座零功率反应堆及相应的堆物理实验室,陆续建立了与核技术有关的化学化工、材料、热工、核探测器制造等一系列实验室,从而形成一个较完整的核科学技术基地。该基地于1962年独立为研究所,取名为“试验化工厂”(简称“试化厂”、“200#”),即现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的前身。 

  从建系至“文革”前,工物系培养出我国首批核科学技术领域的大学生,累计培养本科生2038人、研究生23人。这批学生基础好、独立工作能力强、有事业心,他们为“建设祖国原子能事业的春天”而刻苦学习和工作,许多人已成为我国核科学技术和工程部门的骨干,为我国“两弹一星”、核能技术应用等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新时期的新发展

 1986年,为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工物系各专业内容做了更新与拓宽,保留了“核”的特色,但又不限于“核”。1993年拓宽专业并制订了新的培养计划,全系改为一个本科专业(工程物理专业)。1996年根据培养定向生的需要,全系改为工程物理、核工程与技术两个本科专业,先后为中国核工业集团和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培养定向生,走出一条重点高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国防重点单位和国家重要科技部门批量培养、输送高质量人才的路子。科研方面也硕果累累,如2003年“加速器辐射源移动式集装箱检查系统的研制及产业化”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更多关于 清华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