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北京教改纲要颁布 “随迁子女在京读高中”被删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27日 12:35   京华时报

  “随迁子女在京读高中”被删

  纲要正式版本共调整修改近30处

  昨天,随着北京教育规划纲要的正式公布,未来10年北京教育发展蓝图正式呈现在公众面前。记者了解到,北京市于2008年10月正式启动北京教改纲要的研究制定工作。在《北京教育规划纲要》编制期间,先后组织召开了五十余次专题研讨会和座谈会,并历经5轮深入而全面的征求意见工作。对比去年10月公布的纲要征求意见稿,此次公布的纲要正式版本有近30处进行了调整、修改,呈现出四大突出变化。

  增加受高等教育的指标

  在教育事业发展与人力资源开发主要指标中,“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受过高等教育比例”由征求意见时的42%提升至48%。并对外国留学生规模指标进行了调整,由之前的2015年达到15万人次,2020年达到20万人次,分别调整到12万人次和18万人次。

  增加了“义务教育毛入学率”指标,其中,2009年义务教育毛入学率为109%,2015年和2020年均为100%以上。

  >>解读

  符合建国际化城市定位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褚宏启表示,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受高等教育比例是衡量一个城市人力资源水平的重要指标,北京拥有丰富的高等教育资源,人才优势已成为北京最突出的优势。因此,适当提高这一比例也是体现北京发展人力资源强市的信心,也符合北京建设国际化城市定位。

  学前教育公办民办并举

  在大力发展学前教育部分,纲要提出,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形成政府主导、公办民办并举的学前教育服务体系。而在以前的表述中,是“形成公办为主导,社区为依托的学前教育服务体系”。民办幼儿园已成为本市发展学前教育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同时,在教师队伍建设部分,提出将“落实民办学校教师职务(职称)评定制度。”

  >>解读

  满足对教育多元化需求

  北京民办教育协会副秘书长马学雷表示,在学前教育中将民办视为与公办同等地位,这一改变符合科学发展观,也是与国家教改纲要中对民办教育定位是一致的,民办教育是促进教育改革重要力量和增长点。北京学前教育的发展应积极支持民办幼儿园发展,探索更多理念和模式,满足群众对教育多元化的需求。

  此外,针对落实民办学校教师职称评定制度,马学雷认为,这不仅对那些在民办学校从教的老师来说是一个利好,更体现了政府对民办教育的认可和重视。

  随迁子女读高中未放开

  北京教改纲要征求意见稿阶段,流动人口子女在京就读问题一度引起广泛关注。意见稿中曾提出,“将制定来京务工随迁子女接受高中教育的办法,满足符合条件的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的需求。”该项措施公布后一度引起社会热议,并引发了两种不同的声音。部分人认为外来人口子女应该享受同城待遇,而另一部分人则认为北京的承受能力有限,应该制定相关的人口限制政策,教育不能完全放开。

  而在此次公布的纲要正式版本中,流动人口子女在京读高中的表述已被删除。同时,对之前引起同样关注的“打造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的绿色成长通道”的说法,在纲要正式版本中已被删除。

  >>解读

  异地高考问题推进乏力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表示,近年来,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之后的升学问题备受关注,国家教育规划纲要中就曾提出要“研究随迁子女在当地升学”。北京在纲要征求意见阶段提出,要探索随迁子女接受高中教育的办法,是对纲要的一种回应,传递出一种很积极的信号。遗憾的是,纲要正式发布后,这段内容却被删掉,此举无疑是“一种退步。”

  熊丙奇认为,流动人口义务教育之后的升学面临两个问题,一是中考,另一个就是高考。尽管也有不同声音认为,放开随迁子女在当地升学之后,会加剧城市人口压力,挤占了教育资源,这一观点,本身就违背了教育的公平。同时,允许随迁子女在北京读高中后,因为没有异地高考政策的保障,这一做法也不会引起很好的效果。

  熊丙奇认为,北京取消了随迁子女在京读高中的规定,实际也是体现了地方政府在推进异地高考上一种无力的态度。要实现这一措施,必须从教育部开始对中考、高考进行改革,对高考资源进行重新配置,出台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案,才能引导地方政府积极行动,关注流动人口子女非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问题。

  首增教育资源布局内容

  相比征求意见稿,纲要正式版增加了“教育资源布局”的内容,要求各级政府、各部门在制定实施“十二五”规划的过程中,应优先制定教育基础设施专项规划,优先保障学校建设用地,完善居住区配套学校建设和使用机制,并针对不同层次的教育特点,对资源配置提出具体要求。

  如学前教育实行全面配置,满足市民在居住区域内接受学前教育的需求;基础教育均衡配置,结合首都人口迁移聚集分布趋势和学龄人口变化趋势,促进中小学教育资源在区域内和区域间均衡配置;职业教育协调配置,调整职业学校布局与产业布局相协调。高等教育优化配置,优化完善由中关村及周边高校组成的大学聚集中心和北部、南部、东部3个高校聚集区构成的“一心三区”首都高等教育空间布局,形成与首都空间布局相协调、产业结构相适应、区县功能相结合的首都高等教育资源空间布局。

  >>解读

  教育结构调整更趋合理

  记者从市教委获悉,增加教育资源布局的是纲要征求意见阶段,规划委针对北京城市空间布局规划提出的补充。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褚宏启认为,这一补充很有意义,与首都功能定位相符,体现了今后教育结构调整的方向。

  目前,北京教育土地校舍资源的空间布局结构不尽合理,局部短缺现象仍然突出,缺乏统筹规划,新建居住区教育设施严重滞后。尤其是高等教育空间布局,四个中心城区的学校最为密集,普通高校80%集中于城市五环以内的中心城区,而在中心城区又主要集中于海淀区和朝阳区。对不同层次教育资源配置进行界定后,将有利于教育资源更为科学、合理的使用,同时也可加快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记者 张灵)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