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属于清华5字班的红色青春(图)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4月20日 14:01   大洋网-广州日报
“5字班”的毕业证书是独一无二,上面有三名校领导的签名。(图片提供孟繁雨)“5字班”的毕业证书是独一无二,上面有三名校领导的签名。(图片提供孟繁雨)
今日清华园蜚声海内外。今日清华园蜚声海内外。

  时任校长蒋南翔称不仅培养“红色工程师” 还要培养将来党和国家领导人

  百年清华深度纪念(1)

  治国之才

  今日位于北京的史家胡同,早已辨不出当年风貌。100年前,改写中国发展进程的一代天之骄子抱着雪耻之心,从这里走出国门。从100年前的清华学堂到清华学校,从清华学校到国立清华大学——继1998年庆祝过百年华诞的北京大学之后,中国另一所最引人瞩目的高校,翻过了自己的一个世纪。

  在属于自己的100年里,清华大学创造着独一无二的辉煌,一共为社会输送了17万余名人才,既有学术大师、兴业英才,更有治国栋梁——包括现任国家主席在内的数百位省部级以上领导干部,14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600多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以及一大批走出清华园带动中国创业启蒙的新生代。

  从晚清、民国、抗战再到新中国,清华从史家胡同到清华园到西南再回北京。清华的100年不仅书写着自己的历史,还与中华民族的现代化发展进程紧密相连——其间无论辉煌还是波折,都是国家命运和中国现代化发展进程的投射。

  从今日起,本版将连续三期刊发《清华百年深度纪念》专题报道,分别从治国之才、学术大师和兴业之士讲述清华百年之变,更讲述其与国家命运之系。

  文/本报特派记者 王丹阳、邱瑞贤

  图/杜江摄(署名除外)

  他们是清华大学1965年毕业的六年制本科生,在校时简称5字班。1959年夏,来自全国27个省区市的2079人进入清华大学学习。

  他们是受历史眷顾的一届清华毕业生,被称为“最成功的一届”。在校时,他们前未赶上“反右”、“大跃进”冲击,后未遭遇“文化大革命”,在本科教育中逐渐成长为“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栋梁之才。

  他们中走出过2位中央政治局常委、3位正部长和三位中科院院士、四位中国工程院院士。“5字班”有着什么样的清华回忆,6年的红色青春年华怎样度过?

  “水五是一个年级代号,一百四十几个充满青春浩气的姑娘小伙,来自城镇来自农村,翻读了半个多世纪的风雨。”196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水利工程系的陈士贵,写下如此诗句纪念求学岁月。

  梅州少年与“水五”

  “当时打着雷,在我旁边的女生,紧张得在考场里就哭了。”初春下午,清华大礼堂左侧的新水利馆,窗外百年校庆的施工仍在忙碌进行。回忆起半个世纪前的高考,清华大学水利系退休教授谢森传印象深刻。

  当年,这个靠在农村的父亲劳动供给每月28斤大米作口粮的客家少年,经高考走进清华园,成为后来大名鼎鼎的清华“水五”班一员。

  水五是什么?水五是清华大学水利工程系1959年入学,1965年毕业的一个年级,按清华惯例,以毕业年份的数字冠于系名为代号,简称就叫“水五”。

  资料显示,水五录取入学人数为142人,其中广东省考入“水五”有10人。谢森传在广东同学中学号排在最前,也是老家梅州平原当年唯一考入清华的学子。

  当时20岁的谢森传在同学中已算是年龄大的,最年轻的“水五”同学胡锦涛才17岁。与后来成为水利部部长的汪恕诚、三峡工程总工程师的张超然被调剂到水利工程系不同,胡锦涛的第一志愿就是水利工程系。

  在老家经历了“大跃进”的谢森传,进入清华的第一感觉是能吃饱。“在饭堂,主食可以随便吃,有面条,还有米和面”。清瘦的他开玩笑说,入校那年是一生中唯一胖过的时候。

  “水五”的陈士贵回忆,“开学后,学校和系组织了新生参观首都十大建筑、参加国庆十周年大庆游行和烟花篝火狂欢晚会和建校劳动……”

  来自江苏的顾烈烽回忆,“刚入母校那天,我真有‘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感受。”对于在那个特定年代的5字班同学来说,清华园里有着无尽的“知识营养”。

  六年本科红色教育

  在新生入学大会上,谢森传第一次见到了时任清华校长的蒋南翔,也听到了“红色工程师”、“又红又专全面发展”这些名词。像许多“5字班”同学一样,谢森传将校长对新生的这些期望,在心中记了一辈子。

  1952年底,蒋南翔担任清华大学校长,此后他主持清华14年,成为新中国时期影响清华最深的一任校长。

  蒋南翔早年曾是“一二·九”学生运动领导人之一,在清华大学救国委员会《告全国民众书》中喊出了华北学生的共同呼声:“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

  而他到清华工作时,1952年的全国高等学校的院系调整已经结束,清华从一所综合性大学被调整为只有“土水建、机动电”等基础工业学科的工科大学。以清华的文、理、法三学院为例,除留下20多人外,全部调整到北京大学等单位。

  为此,蒋南翔从1955年开始,在清华先后创建了原子能、自动控制和工程力学等新兴学科和专业。

  也正是在那一年,清华大学开始进行以学习苏联教育为主的改革,将本科由4年改为5年,后来1964、1965、1966三届毕业生又改为6年本科教学。

  由于在校期间,1965届学生前未赶上“反右”、“大跃进”冲击,后未遭遇“文化大革命”,水五和其他学系的“5字班”同学一起成为了清华历史上仅有的完整受过6年本科教育的一届学生。此外,清华注重基础理论课程,注重“真刀真枪”的毕业设计,为他们未来积累了大量人生财富。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祝你成长为祖国又红又专的建设者……1963 年9 月28 日于青铜峡。”直到如今,水五的李东来依旧保存着这个厚厚的硬皮笔记本,这有一个故事。

  当年8月,海河流域发生特大洪水,清华园内宿舍楼前水深没膝。8月10日,水五百名同学经一昼夜来到宁夏银川黄河青铜峡水电站工地开始为期2个月的实习。

  次日实习开始后,李东来和几位同学被分配到钢筋班,和工人师傅朝夕相处。李东来曾回忆,“右岸的山顶上,长眠着一位水一毕业的学兄,一方墓碑,芳草萋萋,怎不令人悲痛,不禁心中肃然起敬。”

  1965年毕业时,“水五”有一半去了西部支援水利建设。孟繁雨回忆,在1965年以前,清华大学水利系的学生毕业一般是三院:科学院、设计院、学院。但在1965年,同学的选择是“面向地方、面向边疆、面向基层”。几乎人人都在分配志愿表上写下:“服从分配,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最典型的就是“七条汉子下天山”——7个男同学主动申请去新疆建设兵团,其中就有顾烈烽,而且一去就是整整45年。“七个人大多来自经济条件好的省市,2个来自广东、2个来自北京,2个来自江苏。”谢森传回忆时仍带感叹,“你想想,这样的抉择需要多大的勇气?”

  而抉择的勇气不仅来自水五,在“五字班”的土木建筑、动力机械、自动控制、无线电电子学系、自动控制系等多个专业中,这样为国家建设奉献自我的情怀比比皆是。

  “代表队”与“万字号”

  1980年,邓小平表示:“清华大学的经验,应当引起全国注意,又红又专,那个红是绝对不能丢的……”

  原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所所长、校研究室特聘研究员江崇廓也是“5字班”成员,他是1965届工程物理系的毕业生。他介绍,“5字班”“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有两个代表性词语,一是“三个代表队”,一是“万字号”学生。

  “三个代表队”,就是指科学登山队、政治代表队和文化体育代表队,旨在培养学生向着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目标前进。“万字号学生”则是科学登山队的具体化,要求从全校一万多名学生中选拔出学习成绩优秀、有特长的,因材施教,由于是万里挑一,学校里称他们是“万字号”学生。

  “5字班”无线电电子系靳东明是文体代表队文工团舞蹈队的一员。据他回忆,“1960年暑假后,文工团搬到16宿舍。各队和各系一样,配备政治辅导员,单独成立党团组织。”而胡锦涛正是他的室友,也是他们舞蹈队的团支部书记,担任政治辅导员。

  政治辅导员制度始于1953年。当时,蒋南翔提出要从政治觉悟高、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党团员中挑选学生政治干部。“5字班”土木建筑系的陆强则记得在1965年初老校长对自己说的一番话:

  “他说,有一句口号,说‘清华大学是培养红色工程师的摇篮’。这句话是不全面的。应当说,我们不仅是培养红色工程师的,我们还是培养人民各项事业的接班人的,包括将来的党和国家的领导人也将在你们当中……”

  据《蒋南翔传》统计,党的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每届都有9名中央委员及候补委员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清华学习期间,担任过政治辅导员的。

  “5字班”走出的部分同学

  胡锦涛(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

  吴官正 (2002-2007年 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

  叶如棠(原城乡建设部部长)

  汪恕诚(原水利部部长)

  张福森(原司法部部长)

  周孝信、郑厚植、吴宏鑫(中国科学院院士)

  马国馨、蒋宏德、王玉明、张超然(中国工程院院士)

  从1911到2011:

  与国运交织百年

  审视清华百年 就是审视一所高校与一个国家同波折共命运的发展进程

  从1911年到2011年,这是一所命运与中国息息相关的学校。回首清华百年,你会发现一所顶级大学之于一个国家的价值,绝非仅仅存于教育领域。

  从“国耻纪念碑”说起

  老一代的清华人常说母校是“庚款学校”和“国耻纪念碑”。众所周知,清华是由庚子退款所建。但美国为何要退款兴学?

  清华大学校史研究中心校史专家江崇廓告诉记者,促使美国退款的直接推手是梁诚。

  由于庚子赔款连本带利的9.8亿两是用白银计价,后由于白银下跌,一些国家开始提出用黄金还款。时任中国驻美公使梁诚在与美国国务卿海约翰商议用白银还款时,海约翰一句“庚子赔款实属过多……”的信息被梁诚机敏的捕捉到,并提出美国应率先退款,防止民间仇洋情绪高涨。

  两年后,美国同意将这笔多索取的1078.5万美元赔款采取“先赔后退”的方式,即在清政府先赔偿后,再逐月“退”给中国直到1940年,但退款必须用于发展赴美留学事业,由此清华建立。

  “不幸之中,清华独幸而获受国耻之赐,既享受特别权力,自当负特别任务。”一位清华学生如此回忆。

  1920年,英国哲学家罗素参观完清华表示,“所见到的任何一件东西,都让我感到完美。”在“令人呕吐的臭味和不堪入目的街景”的年代里,清华不啻为老北京城中的现代世外桃源,那里有现代的建筑,有大理石和厕所,可以用抽水马桶,更重要的是那里有像从当时美国大学移植过来的学校。

  早在1913年,清华大学校长周诒春就考虑学校未来发展之际,逐渐减少赴美留学生,以节省款项作为清华日后发展的教育基金。此后,在他任内,先后修建了包括图书馆、科学馆、体育馆、大礼堂在内的清华四大建筑,奠定了清华的基本骨架。

  而清华最著名的校长梅贻琦有关大楼与大师的名言,被后世熟知。正是在那个年代,清华国学研究院横空出世,开始了清华的文科命脉,并会集了梁启超、陈寅恪、王国维、赵元任四大导师阵容。

  在8年抗战,民族危亡之际,在云南“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为中国培养出了许多杰出的人才,延续了中国大学教育的发展。

  翻看资料,在西南联大时期,500名教授、助教和职员等,培养出8000名学生(毕业2440人)。其中,你可以看到钱穆、周培源,梁思成、陈省身、王力、朱自清、冯友兰、沈从文、闻一多、钱钟书、华罗庚、费孝通……传奇般的名字。

  治国兴业人才辈出

  新中国成立后,清华经历了1952年的院系调整波折和十年动乱后,继续向世界一流大学发展。

  据清华大学新闻中心提供的材料显示,清华的毕业生或在清华工作过的校友中,在新中国成立后涌现出: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1人;50名中央委员(其中政治局委员13人,政治局候补委员1人;政治局常委9人);中央候补委员26人;国务院总理1人、副总理9人;省部级以上领导干部逾280人;有全国人大常委76人,全国政协常委116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14人;国家最高科技进步奖6人;最高人民法院院长1人;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1人;中国科学院院士330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44人;共和国将军96人;共有140位校友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光荣称号。

  清华校友中的部分政界英才

  1.政治局常委、委员名单14人

  胡锦涛: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

  吴邦国: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习近平: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央党校校长

  刘延东(女):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

  朱镕基: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

  宋平: 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吴官正: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

  曾培炎: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

  王汉斌: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胡启立: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

  姚依林: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

  黄菊: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

  胡乔木: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纪处书纪

  李锡铭: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2.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16人(按毕业年限排序)

  费孝通: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民盟中央主席。

  彭珮云(女):原国务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丁石孙: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盟中央主席

  周光召: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

  华建敏: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原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

  吴阶平: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周培源: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科协主席

  钱学森:原全国政协副主席

  钱伟长:原全国政协副主席、民盟中央副主席

  孙孚凌: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合会副主席

  朱光亚: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

  叶选平:原全国政协副主席

  茅以升:原全国政协副主席

  李蒙:原全国政协副主席

  林文漪(女):全国政协副主席、台盟中央主席

  华罗庚:原全国政协副主席

  3.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检察院检察长2人

  郑天翔(郑庭祥):原最高人民法院院长

  贾春旺:原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国家安全部部长、公安部长

  4.部级正职20人(包括后升任国家领导人,按毕业年限排序)

  罗隆基:原森林工业部部长

  乔冠华:原外交部部长

  何东昌:原教育部部长

  林宗棠:原航空航天部部长

  艾知生:原广播电影电视部部长

  李绪鄂:原航空航天部部长

  张皓若:原国内贸易部部长、原四川省省长

  伍绍祖:原国家体委主任

  陈士能:原轻工业部部长、原贵州省省长

  叶如棠:原建设部部长

  汪恕诚:原水利部部长

  张福森:原司法部部长

  田成平:原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部长、山西省省长、青海省委书记、省长

  周济:原教育部部长、中国工程院院长

  解振华: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原国家环保总局局长、环境保护部部长

  蒋南翔:原教育部部长

  康世恩:原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石油化工部部长

  周小川:中国人民银行行长

  张奚若:原教育部部长

  韩长赋:农业部部长、原吉林省省长

  (资料来源:清华大学新闻中心 文字整理/本报记者王丹阳、邱瑞贤)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