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清华校史馆落成 近200件实物首展(图)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4月22日 11:39   北京日报
钱学森1935年公派留学美国的志愿书。钱学森1935年公派留学美国的志愿书。
杨振宁1938年入学的学生履历片。摄影 赵琬微杨振宁1938年入学的学生履历片。摄影 赵琬微
时间毯时间毯
院士林院士林

  今天上午,即将迎来百岁华诞的清华大学又收到一份厚礼,由校友捐资兴建的新清华校史馆正式落成开放。经过历时五年的收集整理汇集而成的清华百年史,今起永久展出。从晚清到民国,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从新中国成立再到如今的飞速发展,每一个历史瞬间,都有清华学子的身影。

  今天开馆的校史展不仅包括近千幅图片,还收集了提到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学习工作表现优秀的清华大学1965年写给北京市委、教育部有关政治辅导员的报告;前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校期间与同学一起完成的实验报告等近两百件实物展品均属首次展出。

  铜铸“时间毯”引入院士林

  未入校史馆,校史展其实就已经开始。“1911、1912……”清华百年中每一个年份都被镌刻在一块铜铸的“时间毯”上,“时间毯”一路延伸,像红毯,似卷轴,缓缓打开百年历史。“时间毯”在进入校史馆后,开始向上伸展,展开校史展的前言。在向上伸展的“铜毯”上,时间并未停止在2011,“2020、2050、2111”,“这预示着清华新百年依旧会不断登攀。”清华校史馆的工作人员说。

  “时间毯”的尽头,是苍翠的一片竹林,这是清华大学走出的近五百位院士和人文名家组成的“院士林”。“院士林”中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330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44人,人文名家119人,学部委员227人,有的大师众多头衔集于一身,因此“院士林”中共有557位学者名家。一个个如雷贯耳的名字,仿佛能听到智慧的声音。

  穿过“院士林”,是被称为“镇馆之宝”的清华51英烈墙,两幅巨大的铜雕上,闻一多以及清华最早的英烈韦杰三、清华最早的共产党员施滉……51位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献身的清华英烈从历史深处走来。“我们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借助档案、史料寻找清华大学的英烈,目前找到51位,我们还会继续寻找,不断更新我们的英烈墙。”清华大学校史馆有关负责人说。

  历时五年收集史料

  2005年,为清华百年新建校史馆就提到了日程上,清华校史馆的工作人员查阅档案史料、四处收集实物、照片,终于历时五年汇聚成了这百年清华史。

  那些可亲可敬的老校友,什么都不要了,自己的毕业证书、学生证全都捐献出来。例如清华第一届女毕业生的毕业证书、梁思成的手稿等等。不仅如此,清华建校早期,学生写给外籍教师的英文信,还被外籍教师的后人从大洋彼岸送了回来。“倾其所有,大家都觉得把这些东西放在校史馆,他们安心。”校史馆的工作人员说。

  据清华校史馆工作人员介绍,校史展自今天起将永久展出,对校内外公众开放。据了解,清华校史馆将设置公共开放日,公众可在开放日随时参观。

  清华史

  杨振宁、李政道的学籍卡和答题卷

  曹禺、林家翘、杨振宁、李政道、钱学森、钱伟长、钱三强等大师的学籍卡、成绩单、答题卷、实验报告、教材……串联起大师在清华园脚步的史料也一同展出。

  1984年,曹禺为母校写了一篇题为《“水木清华”与“雷雨”》的回忆文章,回忆自己在清华园中创作雷雨的过程,感叹借自于水木清华的灵感。曹禺的亲笔手稿此次展出。

  应用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193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的林家翘,他1933年在清华大学的成绩单此次也一同展出。当时清华的记分方式,并不是现在的“A”、“B”、“C”表示优、良、中,而是分为五等:超、上、中、下、劣,分别以E(被当时学生戏称为金齿耙)、S(银麻花)、N(三节鞭)、I(当头棒)、F(手枪)标志。林家翘的成绩单只有寥寥几个“S”,其余均为“E”,可见学识之优。

  现代明史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吴晗入读清华时,经济窘迫,就读成为问题。在北大任教的胡适赏识他的才学,特意写信给清华当时的校长翁文灏、教务长张子高,称吴晗根底好,请他们给予吴晗勤工俭学的机会。这封胡适亲笔信也在校史展中展出。

  抗日战争爆发后,清华、北大和南开在云南昆明组成西南联大,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李政道入读西南联大的学籍卡此次也首次展出。杨振宁当时入读西南联大时只有16岁,李政道19岁。

  1936年在清华物理系师生科技馆前的一张合影被校史馆负责人称为“很牛”的一张照片,在这张包括有钱三强、钱伟长等人的照片中,后来共有四人成为“两弹一星”功勋人物,还出了13位院士。

  在校史展中,还可以看到华罗庚、徐贤修在美国著名数学家、现代控制论创始人维纳指导下完成的论文发表在MIT的《数学和物理》杂志上的论文;钱学森、赵九章、张光斗等留美公费生的志愿书。以及经过清华大学师生四处搜寻,上世纪30年代清华学生用过的中文教材,这也是我国比较早的涉及工科、人文社科领域的中文教材。

  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笔记

  几页信笺,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字,间或有十余幅很小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草图,这是1951年,梁思成写给当时北京市市长彭真的亲笔信,详细介绍了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情况。

  不仅是人民英雄纪念碑,国徽的诞生也凝聚着林徽因、梁思成、张仃等清华大学师生的心血,一幅梁思成在病榻之上还与林徽因讨论国徽设计图稿的照片,让人们肃然起敬。

  梁思成的第二任妻子林洙还向校史馆捐赠了《北京城墙存废问题的辩论》等梁思成手稿,还有梁思成获得的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的奖章。

  梁思成的入党申请书以及毛主席、周总理关心梁思成入党的批示也一同展出。

  清华园中第一声爱国救亡的呐喊

  1935年12月,日寇铁蹄已肆意蹂躏东北,并虎视华北。在山河破碎、国难当头、中华民族危急的历史关头,一位叫蒋南翔的清华学生,在清华学堂的地下室里连续两个晚上奋笔疾书,起草了《清华大学救国会告全国民众书》,发出悲愤呐喊:“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这是从清华园里喊出的第一声爱国救亡的呐喊。刊载这句传诵久远名句的刊物《怒吼吧》此次也一同展出。

  施滉,这位清华留美学生中最早的一批共产党员的照片也在校史中陈列。1924年秋,施滉进入美国斯坦福大学学习东方史。1925年,“五卅”运动爆发,他积极向华侨和美国人民进行反帝宣传,并参加了当时美共领导的“反帝大同盟”。1927年3月,北伐战争虽然还在进行,但蒋介石已经与帝国主义相勾结,准备绞杀革命。在这个敏感的时候,施滉挺身而出,毅然决然地加入了共产党,成为清华留美学生中最早的一批共产党员之一。1933年冬,施滉被叛徒出卖,不幸被捕,1934年初,施滉在南京雨花台壮烈牺牲,年仅34岁。

  1948年12月18日,清华园解放,当时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三兵团政治部张贴在清华大学校门外的布告,被清华历史系的师生保存至今,此次校史展中一并展出。

  荷塘月色原景重现

  在清华校史馆中,现代科技将荷塘复原,人们甚至可以重新走走朱自清笔下的荷塘,领略一下那抹月色。

  “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荷塘四周,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悠悠的独白响在耳边,眼前就是那美妙的荷塘,如注的月光,清澈地撒在湖面,荷花绽放,鱼儿畅游在水中,偶尔伸一伸手,鱼儿还会快速的躲开。

  先生的名篇就在这美妙的荷塘中缓缓展开……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