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清华喜迎百年校庆 三代清华人共叙清华情(图)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4月24日 09:49   中国广播网
清华大学(资料图)清华大学(资料图)

  中广网北京4月24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它的一贯本色;不拘一格、广纳贤才是它的博大胸怀,它曾培养出众多学术大师,在学术世界独领风骚,今天(24日)它将迎来举世瞩目的百年校庆,它就是中国的最知名的学府之一——清华大学

  今天(24日)清华喜迎百年校庆,中国之声将全程密切关注、实时直播,下面我们马上连线前方记者刘玉雷,了解一下校庆现场的最新情况:

  主持人:给我们介绍一下:今天全体清华人将如何度过这个难忘的百年校庆日?

  记者:今天的主旋律是庆祝清华百年校庆,主题词是欢乐与祝福。走在清华校园内,处处都能感受到热烈、喜庆的气氛。4月的清华,紫荆花开、春风拂面,而校园里、马路边、教学楼里、操场上,处处是聚在一起的校友们。这当中既有白发苍苍七八十岁地耄耋老校友,也有刚刚入学的才17、18的年轻学生,他们欢聚在一起,说母校的昨天、谈母校的今天、更展望母校的明天!

  今天清华校庆主要由四场活动组成,第一场是上午10点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百年校庆大会,校园里组织大家集中收听收看大会直播;第二场,各个院系学生自己集中聚会;第三场,晚上8点开始的水木清华百年校庆文艺晚会;第四场,晚上9点开始"紫韵年华 百年留声"校友联欢晚会。相信这一天将成为众多清华学子终生难忘的一天。

  主持人:现在中国之声直播车今天将会在清华校园的什么位置给我们简单介绍一下。

  记者:我们的直播车就停放在大礼堂的前侧的西边,大礼堂与老图书馆还有西体育馆和科学馆并称为四大建筑,是清华建校以来第一批大规模的建筑,整个建筑下方上圆庄严而雄伟,象征着清华人坚定朴实,不屈不挠的精神,是清华的一个集中聚会的中心。我们放眼抬眼看去,这个大礼堂的话应该说是整个清华一处风景,也是清华整个主体建筑群之一,因为清华大学其实是从这里发端的。

  我们正前方看去是一片大草坪,大草坪对着的就是大家特别熟悉的日轨,在这还能看见正前方高悬着清华的校徽,由中间巨大的图案以及雕刻着清华中英文的校名和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字样而组成的。

  另外向我们左手边看去,就能看到清华学堂,清华大学的前身就是由清华学堂组成的,本来是由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办的一所留美预备学校,这个建筑带有浓郁的德国古典风格。1911年4月清华学堂开堂上课,就是清华历史的开端,后来清华把每年4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定为校庆日,延续到今天。所以今天4月24日就成了清华百年校庆的日子。再稍微往前看,有一座古典优雅的青砖白筑的三拱型牌坊式建筑,而门楣上刻有清末大学士那桐的手记清华园三个大字,也是清华园内最具有代表性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抚今追昔,从清华园里走出了中国第一批留美学生;诞生了著名的剧本《雷雨》;印刻着清末名士梁启超、梁思成父子的足迹;还闪烁着国学大师王国维、陈寅恪的风采,下面我们一同来梳理百年清华的历史脉络。

清华学堂(资料图)清华学堂(资料图)

  清华园这座中国知识界的中流砥柱,其前身是1911年清政府利用美国政府偿还的庚子赔款,而办起的留美预备学校——清华学堂。脱胎于苦难之中的清华学堂1912年更名为清华学校。1925年设立大学部和研究院,尝试人才的本地培养。1928年清华学校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拥有文、法、理、工等院系,盛极一时。抗日战争爆发后,清华大学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在昆明组成西南联合大学。在战火纷飞、物质条件极度匮乏的岁月里,师生休戚与共、艰苦办学,联大也以名师云集、水平高、学风好而蜚声海外,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抗日战争胜利后的1946年,清华大学迁回清华园原址复校。改革开放以来,清华逐步恢复了综合性大学的布局,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新时期。曾经的它以“红色工程师的摇篮”著称于世。今天的它以世界一流大学的骄傲,屹立于东方。

  虽然正式的百年校庆纪念大会今天开始,但此前两三天,来自各地的五万清华学子早已提前返回母校,重温自己当年在清华那段难忘的求学经历,昨天中国之声记者就遇到了一家三口,他们和清华有着特殊的不解之缘。

  记者:你几岁了?

  郭明阳:三岁了。

  记者:妈妈是学什么专业的知道吗?

  郭明阳:知道。

  记者:学什么?

  郭明阳:嗯…不知道。

  记者:你刚才不说你知道吗?那你问问妈妈。

  郭明阳:妈妈,你学什么的?

  妈妈:我是学生物专业的。

  记者:今天也回来返校,能告诉我你是哪一级的吗?来到我们直播间来?

  妈妈:我是研究生,生物学专业,现在是在一家生物技术公司做技术支持。

  记者:告诉阿姨你叫什么名字?

  郭明阳:郭明阳(音)。

  记者:妈妈叫什么?

  郭明阳:荣玉(音)。

  记者:你喜欢这个学校吗?

  郭明阳:喜欢。

  记者:你知道叫什么学校吗?

  郭明阳:知道,清华大学。

  记者:你以后长大了会想要考这个学校吗?

  郭明阳:会。

  记者:这次怎么想着带他一起来吗?

  妈妈:我们俩都是校友,刚好。

  记者:这是您爱人是吧,您好,看来这是一个小清华,你们已经把这个传承下来是吧?你们这次到清华来自己是怀着什么样的心情呢?

  妈妈:其实不是百年的话我们平时也会经常过来,因为也是在北京工作,比较近,然后对清华也是比较有感情。

  记者:先生您是学这个专业吗?

  父亲:我是学机械的,我现在做专利,发明专利的审查,清华对我的影响比较大,因为我父亲就是清华的,他是无线电,还有一个堂兄弟都是清华的,他学的是计算机。

  记者:我刚才还跟你儿子说,看来他是未来的一个小清华了。

  父亲:谢谢。

  郭明阳:谢谢。祝清华大学越办越好!

  昨晚,《新闻纵横》的值班编辑马文佳拨通了两位清华校友的电话,他们一位是上世纪60年代入校并一直在清华园任教的老先生;另一位是去年刚入学的大一新同学。在谈到对清华的深厚感情,他们都不约而同的提到了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对自己的激励。

  这位大一新生是清华2010级自动化系的谷蓓蓓同学,她全程参加了本次校庆的表演活动,同时还是校友接待的志愿者。百年清华园中最年轻的一员这样表达了对母校的情谊:

  谷蓓蓓:我感觉非常幸运能够在这个时候来到清华可以融入到清华的百年校庆,我是参加了校友接待活动,看到好多白发苍苍的老校友来到学校里,都感觉非常的亲切,通过在清华的这多半年时间,他带给我非常丰富多彩的回忆,也希望自己能够在未来的日子里面更加的努力,追求卓越,去践行清华的校训。

  另一位接受采访的校友是国务院参事施祖麟先生。他是清华65级水利工程系的老校友,此后一直在清华园任教。这位在清华度过半个世纪的老人,对母校的未来表达了这样的期望:   

  施祖麟:从个人来讲,清华培养了我、教育了我。清华这个精神"厚德载物、自强不息"一直是激励着我们的,当老师这么多年,清华100周年,那么多学生回来看我也是非常感慨,从自己被培养到现在培养很多很多人,在一个国家发展的过程中间,清华还是有很大的贡献,从历史上看也是培育了那么多的教育家、大师,但是为了再提高一步,清华在科学上还是要达到顶峰,在文史哲、社会、经济、公共管理还有新闻、法学等等也要出大师,这些大师才是我们民族思想的引领方向,我觉得人文科学的重要性日益的显现出来,而且这个发展在未来的几十年也一定会引领未来中国的发展。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