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重回母校 “水木清华”百年校庆晚会将举行(图)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4月24日 13:50   法制晚报
图为于阿姨拿着大喇叭招呼自己的同学合影图为于阿姨拿着大喇叭招呼自己的同学合影
清华91届毕业生陈先生抱着女儿逛图书馆,与清华的在校生打招呼 摄/记者林晖清华91届毕业生陈先生抱着女儿逛图书馆,与清华的在校生打招呼 摄/记者林晖
摄/记者林晖摄/记者林晖

  ■8000人参加庆祝大会 ■百岁翻译家贺母校华诞■老校友44年后开班会 ■庆典日学生照常自习

  八千师生大会堂为清华庆生

  北大、耶鲁大学分别代表国内外高校致辞 今晚“水木清华”校庆晚会将举行

  本报讯(记者徐天 丁姗姗)今天上午10时,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庆祝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今晚,清华校园内,还会有多场庆祝活动。

  上午,杨振宁等各界杰出代表以及清华大学在校师生共计8000余人参加了此次大会。在大会上,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耶鲁大学校长莱文分别代表国内外大学发言。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赠送给清华大学一副对联。

  晚上6点,“清华育我我誉清华”校友联欢晚会将在大礼堂举行。两个小时后,“水木清华”百年校庆文艺晚会将在中央主楼前区开始。

  同时,在综合体育馆,另一台名为“紫韵年华,百年留声”的校友联欢晚会也将拉开序幕。另外,今晚在清华大学建筑馆,建筑学院庆典活动也将举行。

  据了解,今晚的“水木清华”百年校庆文艺晚会是清华与央视共同合作举办的,将分为四个篇章,分别是“水”、“木”、“清”、“华”。据了解,参演者多为清华校友,年纪最大的接近90岁。另有一些与清华有关的明星,包括高晓松、水木年华、李健等都将出席。

  在校生

  自习已经成为清华人的习惯

  “自习,是清华人的一种习惯。”

  虽然今天是学校的百岁生日,但早上8点,清华大学图书馆自习区已坐满了前来自习的同学,做作业、赶论文、背单词,就像平常的日子一样。

  马欣欣是清华大学化学系大二的学生,今天一大早就赶来自习:“这些日子学校活动很多,我们也要抓紧一切时间学习。”

  而在这里自习的力学大二学生尹光告诉记者:“自习,已经成为了清华人的一种习惯。”“行胜于言”是清华的校风,是鼓励学子们踏实苦干的精神格言。在百年校庆的喜庆氛围中,清华的学子们以自己的行动,践行着“行胜于言”,因为自习已经成为了清华人的一种生活习惯,不可或缺。

  文/实习生张雷

  微博祝贺

  有同学问,学术大师、兴业之士、治国之才,新闻学院的学生算什么?过去没有,未来三者皆有可能。或者,我们更愿意选择说,200年的时候,加上社会良心!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 尹鸿 (微博)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这是清华大学老一辈导师陈寅恪奉为圭臬的治学原则。它促进了清华大学人文和自然科学研究的发展,使得百年清华,群星闪耀。这也是清华的一个值得发扬光大的好的传统。

  人大新闻学院博导方汉奇 (微博)

  今天是母校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作为母校的一分子,所有的感情抒发都不够代表对母校那份感情的升华!由衷地对您说:清华,今天是您的百岁生日,以前我们以清华为骄傲,现在和未来,清华一定以我们而自豪!生日快乐,我的母校!

  黄斌——全国青联委员

  老校友

  招呼老同学拍照

  大喇叭寻人

  今天上午10时许,于阿姨拿着喇叭在清华学堂前召集着自己的同班同学合影。

  “房四(土木工程系1964级4班)的同学去草坪拍合照了,房四的同学去草坪拍合照了!”上午,清华大学1964级的于阿姨,拿着喇叭在清华学堂前召集着自己的同班同学。

  今天的清华校园,各处都是返校的校友,64级的于阿姨为了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寻找自己的同学,特意准备了一个大喇叭。

  文/实习生张岩 摄/记者 黑克

  91届毕业生回校 带着女儿体验学习氛围

  抱着孩子回母校看看

  陈先生是电子系91届的清华毕业生,今天一家6口人来到清华参观,还特意带着6岁的小女儿来到图书馆,让她提前感受清华的这种学习氛围。

  6岁的小麓溪还真的就趴在清华图书馆的桌子上看起了自己的儿童读物,她说:“这里的哥哥姐姐都在看书,我也看,以后考上清华,像爸爸一样。”

  当陈先生抱着小女儿参观图书馆的时候,图书馆出现了温馨的一幕:清华的毕业生,清华的在校生,还有清华未来的学生,同时出现在了记者的镜头中。

  陈先生告诉记者,“清华留给自己的不仅仅是4年的时光,它更教给我了一种人生的哲学。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是那时我们的老师最常说的一句话。这也成了我的目标,我也希望自己的小女儿也能在清华这样一个环境中找到自己的价值。”

  陈先生的小女儿陈麓溪在图书馆里一点也不怕生,在记者和陈先生交谈时,她还一脸严肃地把食指放在嘴边说:“嘘,哥哥姐姐在学习呢。”俨然一副小大人的模样。

  文/记者兰艺云实习生张雷

  老教授

  本报讯(记者王贺健 徐天)能与母校同寿,可谓大幸。今年是清华百岁华诞,清华学子、著名翻译家杨绛先生,也迎来了人生的第一百个年头。记者拜访杨先生时获悉,她以亲笔题字和丈夫钱钟书的手稿为贺礼,为母校祝寿。

  今天上午9时,记者来到杨先生位于京西的寓所。当时杨先生还在休息,记者不便进门打扰。

  家中保姆说,家里并没有特别的准备,杨先生起来后会看看报,关注一下清华校庆的新闻,中午可能会吃碗寿面。

  虽然今日未能亲见杨先生,但记者想起一周前拜访她的情景,仍十分感动。

  居所30年没变 如今为学校题字贺寿

  百岁杨绛贺寿百岁清华

  破例让记者进门

  4月17日下午,记者带着杨先生喜爱的百合花,前往其寓所探望。由于杨先生行事一向低调,近十年极少会客。但幸运的是,听到记者是为清华百年校庆而来,杨先生破例请记者进屋小坐。

  杨先生和丈夫钱钟书是1977年搬来这处寓所的,三十多年过去了,家中陈设一如既往。

  布质的沙发、木色的书架、磨得有些发亮的水泥地板、四面涂白的墙壁,甚至家中阳台也和三十多年前一样,一直没有封闭过。

  杨先生坐在书房的沙发上,戴着一副眼镜、捧着一本英文书。虽然年过百岁,但她的面容看起来仍是白里透红,根根银发整齐地梳在脑后,一丝不乱。

  见记者进屋,杨先生放下书,摘下眼镜,拍了拍身旁的垫子,笑着说:“来呀,到我边上坐。”

  杨先生说,1998年钱先生去世后,她一直忙于整理丈夫的手稿。今年是清华百年华诞,夫妇俩同是清华学子,她就以钱先生的手稿作为贺礼,送给母校。同时,她还为清华题字贺寿。

  回忆起当年在清华的情景,杨先生笑言自己一直以清华为目标,可惜本科无缘,研究生才有幸在清华就读。而且清华既是杨先生的母校,还是她和钱钟书的“媒人”。

  替我吃碗寿面吧

  说到自己即将迎来的百岁生日(7月17日),杨先生淡淡地说自己不过生日,“我生日在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不方便出去过(生日)。”她说,喜爱她的读者,如果想为她祝寿,“就在那天替我吃碗寿面吧!”

  杨先生的精神很好,说起话来柔声细语,夹着一些南方口音。听说记者是浙江金华人,杨先生说了几句地道的金华话,她笑笑说:“我姐姐嫁到金华,我去过她婆家,学了几句。”

  记者提出为杨先生拍张照片,她说:“我已经一百岁了,老了、丑了,有什么好看的?”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