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以身许国 万悃如一矢以忠(图)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4月24日 14:08   法制晚报
资料图片资料图片

  当清华社会学系大四女生陆璀以中国代表身份站在纽约跑马厅的舞台上时,台前的乐队奏起了雄壮的音乐,满场掌声持续了二三分钟。    待她做完五分钟的演讲后,许多人跑来与她握手。

  一个六七十岁的老先生满面笑容地说:“中国的青年是全世界青年的光荣……尤其是中国的学生,在人民还没有起来的时候,在内部情形还是非常困难的时候,就首先站起来了!拿他的血来开路!”

  周围的所有人,都鼓起掌来。

  对美国人来说,这是1935年12月中旬普普通通的一天。

  而在几天前,在那时还被称为“北平”的地方,一场日后会席卷全国、震惊世界的学生运动刚刚发生。

  这场运动,按照它发生的日期,被命名为“一二·九”学生运动。

  ◎本版参考书目

  《清华大学史料选编》

  《清华漫话》

  《清华革命先驱》

  清华大学校史研究室

  《闻一多年谱长编》

  闻黎明

  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了!

  ——1935年12月初的一个夜晚,22岁的蒋南翔面对即将破碎的山河,奋笔起草《清华大学救国会告民众书》。后来,蒋南翔成为校长,带领清华一步步走向世界

  “谣分”中华 学校成立救国会

  1934年,日军加紧侵略华北的步伐,与国民政府签订《何梅协定》。

  1935年,日本提出“华北特殊化”,策动华北自治。“华北国”的谣言四处传播。

  清华大学在学生会的基础上,成立了救国委员会。同年11月8日,北平学生联合会秘密诞生,总部设在清华。

  学联通过议案,决定联络北平各大中学校发起大规模请愿。一场浩浩荡荡的学生运动即将拉开。

  1935年12月初的一个夜晚,在清华大学一院大楼,即清华学堂地下室印刷车间里,一名热血青年正在奋笔疾书。几分钟前,他的莫逆之交、在中共北平市委工作的同学何凤元从城里赶回清华,让他赶紧起草一份对外的宣言。

  黑云压城城欲摧,破碎山河在眼前回闪,他悲从中来,很快写下了一份《清华大学救国会告民众书》:

  ……目前我们的友邦所要求于我们的,要更比二十一条厉害百倍;而举国上下,对此却不见动静,回看一下十六年前伟大的五四运动,我们真惭愧。

  ……现在,一切幻想,都给铁的事实粉碎了!“安心读书”吗?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了!

  这份宣言很快在进步学生中流传开来,成为了学生运动的先锋旗号。

  而这个22岁的学生,便是新中国成立后,带领清华一步步走向世界的校长蒋南翔。

  振臂一呼 学潮涌动“一二·九”

  1935年12月9日清晨7点,清华的学子们沿着平绥铁路,与燕京大学的学生会合,向西直门进发。可是由于城内军警头一天就得知了学生们请愿一事,把城门关了起来。

  学生们与城楼上的警察交涉,却只得到了一个“不”字。他们派人绕行阜成门、西便门,得到的也都是一样的结果。

  游行的队伍聚集到了西直门外,城墙边恰好有一个唱戏的台子。

  陆璀作为北京学联的代表被临时推举上台讲话,她拿着用纸糊的话筒,站在一把小椅子上,大声疾呼:“北平是我们中国人的北平,现在我们中国人进不去,反而日本人在里头横行霸道,欺负我们的老百姓,请问今日之北平究竟是谁家的天下?”

  他们向市民做宣传,发传单,直到傍晚才重新起身回清华园。

  而陆璀的这次演讲被人拍了下来,登在了当月月末在中国颇有影响力的杂志《大众生活》上,成为了封底照片。

  与此同时,在大门紧锁的城里,东北大学、中国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学校的学生们也开始了示威游行。

  几天后,北平学生举行“一二·九”运动的消息传遍全国,全国的学生运动就此迎来了高潮。

  宣示决心 连夜抄写《满江红》

  对清华而言,学生运动并不是一时一事上的。为了民主、民族,它早已流淌在清华人的血液里,脉络清晰可见。

  五四运动发生当天,由于清华地处偏僻,并不知晓消息。当天进城的同学回来后告诉周围人,城里正发生着示威游行,还有许多学生被抓。

  清华园因这个消息沸腾了起来,当时高等科三年级的学生闻一多连夜抄了一首岳飞的《满江红》贴在了饭厅门口,以示收复失地的决心。

  随后,清华学生成立了代表团,与各学校互通声气。这个代表团便是后来清华大学学生会的前身。正是这一天之后,清华学生才有了自治的可能性,学生也开始参与校园里的管理工作。

  清华学生与北平市里的各个大中学校都有了联系,几乎不曾错过之后的每一次学生请愿。

  以身报祖国

  在清华大学纪念朱自清的“自清亭”和纪念闻一多的“闻亭”边上,立着一个断柱。

  这个柱子被用来纪念清华园里的第一位烈士,名叫韦杰三,他是清华学校大学部的第一级新生。在1926年3月18日,这名大一新生和鲁迅笔下的刘和珍惨死在段祺瑞政府的枪下。

  那天早上,他和清华的同学们一起进城请愿,要求段祺瑞政府拒绝八国通牒,遭遇军警武力驱散时牺牲。

  母校为了纪念这位烈士,特意从圆明园遗址上移来一根大理石断柱,安放在“水木清华”北山之阴的校河畔,意为形容韦杰三的尚未绽放便被狠狠折断的生命。

  在碑上,刻着韦杰三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说的话:“我心甚安,但中国快要强起来呀!”

  立誓护中华

  为了这个山河犹在、主权却即将分崩离析的祖国,清华先后有51人献身。

  倘若拨开历史的层层迷雾,让我们回到这份赤诚爱国心的最初源头,清华人的誓言早已沉甸甸地摆在了那里。

  自日本提出二十一条,每年5月9日,清华都会举行国耻纪念。而1919年的这一天,显得格外特殊。五四运动刚刚发生五天,同学们的精神较前更是诚挚恳切。他们围着正在焚烧的日货,许下了这样的誓言:

  中华民国八年五月九日,清华学校学生,从此以后,愿牺牲生命以保护中华民国人民、土地、主权。此誓。

  自此,这所被人非议的“国耻”学校,与国运紧密相连。

  1935年“一二·九”运动中,清华学生游行队伍受阻于西直门外,同学们就地进行抗日救亡宣传,演讲者为陆璀

  本版文/记者 徐天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