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4月24日电(记者 官志雄) 大陆著名高等学府清华大学24日与颇有渊源的台湾新竹清华大学共迎百年校庆。知名台湾问题专家、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院长刘国深教授接受采访表示,“我们应该从两岸清华大学共庆建校一百周年,来进一步思考两岸如何学会彼此相互欣赏、相互包容。”
对于清华百年校庆,刘国深说,清华大学建校背后实际上是中华民族一部屈辱的历史,当时清华是用部分庚子赔款建的。清华一百年,也是中国人重新反省自己,开始向国际社会学习,开始振兴,开始走向民主科学的一个历程。
刘国深认为,两岸分成两个清华大学,与中国人在追求现代化、追求民主、追求科学的理解上的分歧有关系。台湾问题的留存,实际上也是近代以来我们中国人对走什么道路问题的争论,导致国共内战,遗留下台湾问题。因为有台湾问题,现在出现了两个清华大学并存的现象。
不过,他指出,历史上坏事经常也会变成好事。两岸清华大学现在都是两岸甚至国际上非常知名的学校,培养了许多人才。随着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进程,两个清华大学开始越来越紧密地交流互动,这是整个两岸高校交流互动的缩影或者说一个面向。这样的交流对增进两岸相互了解,深化两岸高等教育合作,甚至对于提升国家民族的竞争力都有很大帮助。
面对两岸清华大学这样的高校教育合作,以及台湾开放大陆学生就读,国务院台办副主任孙亚夫22日指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需要促进经济、文化交流协调发展;大陆方面主张不断为商签两岸文教交流协议积累共识、创造条件。
新竹清华大学校长陈力俊此前曾直叹,台湾当局对大陆学生来台就学“限制太多,绑手绑脚”,甚至两校已签署的双联学位共识,也因此迟迟无法真正实施。
对此,刘国深分析说,两岸关系发展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必须要创造很好的经济、社会、文化条件来推动两岸政治问题的解决。两岸已有共识,敏感、高层次政治问题暂时先搁置,给两岸老百姓尤其是两岸青年比较好的、宽松自由、共同发展的空间。在共同发展的时空环境背景下,两岸相互促进,相互了解,为达成两岸问题最终政治解决的共识创造较好条件。
他表示,经济交流合作现在已有ECFA,但光有经济不够。文化、社会等各方面交流合作慢慢需要跟上来,而经济发展也会对文化、社会等其他方面交流合作提出需求。两岸如何适应社会或者说民众提出的要求,打破不必要的人为障碍、樊篱,推动教育、文化、社会各方面交流合作,这种交流合作是为彼此促进、彼此激励,对两岸都有利。
刘国深认为,台湾方面对于两岸教育交流有顾虑,或者说台湾社会有一些其它的声音出现,这也是正常的。“但我们希望,台湾方面能尽快形成共识,更多从民生需求的角度,从两岸学子、教师和科研人员交流合作需求的角度,去反省检讨目前的政策作为有哪些问题。”
刘国深说,大陆学生到台湾,台湾方面目前政策上的限制多,甚至有些限制有点不近人情,不合理,对陆生到台湾学习、生活会造成很多不方便,甚至会感觉受到歧视。他建议,两岸多交流,共同努力,尽快尽早去解决这些问题。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