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记者 钱钰 报道
在刚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中,本市举行了多场高招咨询会。记者发现,考生和家长最关心的话题离不开志愿填报、专业情况和考前备战。对此,几位资深教授分享了他们参加高考(微博)招生工作多年的经验和心得。
填志愿避免“追热”和“从众”
咨询会上,一位电子信息领域的教授表示,学生填报志愿应该充分了解自己的个性特长和兴趣爱好,避免盲目“追热”和“从众”心态。一方面,考生选择专业,是在选择一条实现理想的路径,不能完全脱离自己的兴趣和专长以及对未来的规划。另一方面,仅从录取分数的高低,无法科学全面衡量一个专业的好坏,应该与相关专业的老师多接触多交流,登录相关院系网站了解更多专业情况,避免仅以“专业名称”和“专业录取分数”来评判一个专业。
交大药学院邱明丰教授特别提醒家长,希望他们把更多的选择权留给考生,让考生发挥更大的主观能动性,相信在家长和老师的共同指导下,考生可以做出理性的选择。
高考倒计时30余天,12年的寒窗即将在这一刻圆梦。针对考生们百感交集的心态,一位文科教授用12个“心”为同学们的考前最后一个月支招:要做到安心、静心、宽心;切勿心高气傲、心血来潮、心乱如麻;要保持乐观的心态,拥有开阔的心胸,树立必胜的信心,下定奋斗的决心,只有这样,才能心花怒放地进入心驰神往的象牙塔。
孩子不喜欢预录取专业怎么办
“老师,我的孩子被你们预录取了,但是孩子是学理科的,很喜欢数学,对媒体与传播不是很感兴趣,该怎么办? ”在交大媒体与设计学院摊位前,一位母亲很纠结,放弃预录取资格很舍不得,但是又没有录取到心仪的数学专业,担心孩子会有抵触情绪。
为此,记者特别咨询了相关老师。据介绍,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会对最初所录取的专业是否适合自己以后的发展有所认知,可以向学校教务处提出申请,经过必要的程序后,可转到再次选择的专业继续攻读学位。2010年,交大约有四百多个人重新调换了所学专业,占大一学生总人数的10%。
同时,不少高校还设置了第二学位。学生如果在自己的专业上学有余力,并且还希望在另一专业上有所作为,可以根据相关政策申请攻读第二学位。在完成第二学位的课程要求和考核后,学生在毕业时除了本专业学位外,还可获得第二专业的学位。
家长志愿者解说“就业问题”
为了解答家长关心的就业问题,一些外地名校也动足脑筋,除了请来“学生大使”现身说法外,记者还头一次看到了“家长志愿者”参与其中。在中科大学校展位前,一位来自上海的家长志愿者张昌林人气颇高,被家长们团团围住,“我的儿子四年前考入中科大计算机系,现已成功保研”、“据我所知,学校每年本科毕业生考取国内外研究生的比例在7成左右,计算机系今年毕业生160人,保研已保到了第90名左右,因为其中有不少人选择了出国深造或到外校读研(微博)。 ”……张昌林的一席介绍,极具说服力。
张昌林告诉记者,之所以主动申请来担任志愿者,主要是看不惯时下招生中的浮躁风,“现在各种各样的大学排行榜盛行,家长根据排行表选学校,选专业,事实上,都带有一定的盲目性。 ”张先生说,他希望用自己家的切实经历,告诉家长们一个真实的大学以及就业前景。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