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国内名校“口水仗”揭开的高招内幕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7月16日 14:49   新华网

  【节目导视】

  高校招生引发“口水战”,优质生源抢夺再掀波澜(【电话同期】复旦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 方明:(上海)交大那么激烈的反应,他要对号入座我也没有办法,我们真的不是针对它);

  争端背后,暴露怎样的高招内幕(【同期】教育专家 熊丙奇:第一,它可以影响到学校的排名,因为现在很多所谓的排行榜,他会把这个学校的招生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

  敬请关注本期节目——《名校“口水战”揭开的高招内幕》。

  【主持人】随着各地高考分数的陆续公布,一年一度的高考招生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期间,两大名校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的招生“口水仗”也格外引人瞩目。虽然这场“口水仗”目前暂时告一段落,但是背后暴露出来的高校招生“潜规则”,让人们对高校录取产生了担忧。

  【解说】两大名校之间的“口水战”源自7月1日复旦大学招生网上的一份“严正声明”,声明中称有人冒充复旦大学老师,致电考生,告知考生与复旦大学之前所签预录取协议取消,导致部分考生因此修改了志愿。而此后,复旦大学湖北招生组组长、校历史系教授冯玮在微博上也表示,堂堂名牌大学居然用这种无耻至极下三滥的手段抢夺生源,是可忍,孰不可忍?!”并将此条评论通过微博转发给上海交大、上海交大招办、以及部分媒体。矛头直指上海交通大学。

  对此,上海交大第二天发表声明,称“上海交大招办声明本校招生老师无人冒充其他院校老师通知考生取消其与他校所签协议”,并表示将对一切捏造事实、诋毁我校的行为,依法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两份声明立即引发了“口水战”。复旦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方明表示,冯玮所言只是个体,复旦大学的声明中并没有针对某一所学校。

  【电话同期】复旦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 方明:

  我们肯定没有针对任何学校,我们没有必要针对任何学校。(上海)交大那么激烈的反应,他要对号入座我也没有办法,我们真的不是针对它。冯炜只是一个个体,而且他只是以教授的身份,他不代表学校。

  【解说】尽管如此,上海交大则认为,包括冯玮在内的复旦老师在公开场合明指或暗指上海交大,学校自然有理由维护自己利益。

  【同期】上海交大招办主任 陶正苏:

  我们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节目里面,听到(复旦大学)招生办的负责人在接受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采访的时候直接说是上海交通大学怎么怎么样,所以我们认为这是代表学校的官方说法,直指上海交通大学。所以我们才在我们的微博和我们的网站里面表明我们的态度,发表了一个严正声明。

  【解说】那么,究竟是交大“暗中作祟”,还是复旦“公开扯谎”?眼看着双方剑拔弩张,“战事”一触即发,然而,事情却陡然急转,双方突然偃旗息鼓,各自收兵回营,甚至连之前针尖对麦芒的网上声明都被撤销得毫无踪迹。虽然“招生门”事件告一段落,但这一事件暴露出的高考招生存在的“乱象”却引起了多方的关注。

  【解说】一位高校招办负责人向记者透露,除自主招生外,目前高校录取仍“唯分数论”,考生群就好比一个金字塔,清华、北大掐去塔尖,其他高校则必须算准能录取的最高分学生在金字塔的哪一层,少算1分可能就意味着漏掉了100个这一档次里最优秀的学生,为此,各大高校是使出了浑身解数,但由于多地高考先出分,再填志愿,高校招生人员摇身一变成了 “推销员”, 上门对高分学生进行 “推销”。

  【电话同期】某高校招办负责人:

  到了高考真的变成菜市场一样,这个模式使得一些所谓的不正常的竞争或者是不道德的行为有一个平台。这(分数)就是他(学生)的本钱,我们现在判定一个学生好和坏就是分数,分数高低就是好和坏,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面,出现这种情况是必然的。因为大家认为分高的是好的,所以说要抢状元。

  【解说】虽然教育部门明令禁止公开高考分数考生和高考状元,但高校招生老师还是能通过各种办法获知信息,可以说“成绩未公布,状元名单已到手”,据一位知情教师透露,提前知道优秀考生成绩,这在招生老师圈子中并不奇怪,大多数招生老师在宣传过程中都会握有厚厚的花名册,从考生姓名、高考成绩、全省排名、毕业中学、联系电话等都一应俱全。

  【解说】除了上门自我“营销”外,一些高校甚至使出了欺诈招数。在复旦大学与上海交大的“口水战”中都提到了一个关键词———“预录取”,这也成为一些学校违规的幌子。有些并没有预录取资格的学校却打着预录取的承诺,侵害学生利益。早在2008年,华中科技大学在广东进行招生宣传时,承诺达到一定分数线且第一志愿报考学校必录,但当年华中科大分数线出来后,才发现生源爆棚,但学校又无法通过增加计划来消化考生,考生家长为此和华中科大大闹了一场。

  【同期】教育专家 熊丙奇:

  如果某个招生人员打电话跟学生说,你已经被我预录取了,你不能再去报考其他学校了,你报考其他学校的话,你的档案就可能会出问题,那更加是在欺诈我们考生了。因为这种承诺预录取是没有法律效应的,它是一种违背当前的规定所做出的虚假的承诺,在某种程度上有一种“圈生源”的感觉。因此这种行为是不能够赞同的。

  【解说】事实上,考生和家长对“预录取”不知晓,甚至受骗的主要原因是高校之间录取制度不一造成的。今年3月,自主招生期间,复旦大学在其他学校尚未进行面试前,就已发放预录取通知,并给学生4天考虑时间,期限后一天,招办负责人公开表示,考生获得复旦预录取资格后,只要高考达到“一本”分数线,将自动被所签协议内院系录取。与此同时,上海交大也发表了相关声明,表示考生可与多所学校签约,并做出最后决定。两所学校截然不同的说法,让家长和考生不知所措。

  【同期】考生家长:

  好像看到消息说考试院来确定到底选哪所学校。(记者:是不是也希望今后这种规则能够讲的早一点?)对,早一点,这样比较好,学生、家长都比较纠结,因为各所大学出来的消息都不一样。

  【解说】可见,违规预录取、随意承诺、夸大宣传……这些已经成为高校招生的“明规则”。那么,原本应该是学生靠竞争进入的名校,如今为何本末倒置,成了高校为“抢夺优秀生源”而进行暗战呢?

  【同期】教育专家 熊丙奇:

  第一,它可以影响到学校的排名,因为现在很多所谓的排行榜,他会把这个学校的招生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第二,可能形成短期的政绩。现在很多的校长他也没有想到要长期地办学,希望在短期的过程中出现我自己的政绩以便我自己能够更好地升迁。由此,他可以跟招生人员下放一些指标,这也就导致了他的政绩工程。第三,我们现在对大学的评价,它没有社会评价,没有专业评价,它拥有的评价是行政评价。

  【解说】不过就在内地高校为抢夺生源硝烟弥漫之时,香江边上的香港大学静静地迎来了291名内地学生,其中有包括北京3名高考状元在内的17个省、市高考状元。而北京理科状元最终也选择了香港科技大学,至此,北京4个高考状元全被港校包揽。究竟是什么原因让部分状元、优秀考生放弃内地优秀大学而选择港校呢?据记者调查了解,除了高额奖学金外,与国际高度接轨的办学体制和香港的国际城市地位是很多内地高考状元和优秀考生青睐港校的重要因素。

  【同期】教育专家 熊丙奇:

  从教育的角度上来讲,我们关注的环节其实不应该是录取这个环节,而应该是这个学校的教学质量或教育服务。

  【主持人】教育专家指出,争夺生源的背后,其实折射的是高招制度急需改革的现状。虽然复旦和交大可以握手言和,但这一事件引发出的高招乱象还在继续。这种情况下,优秀考生外流现象势必还会加剧,面对这种情况,应该引起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关注和思考。好的,感谢收看本期节目,再见!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