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专家总结志愿填报经验 平行志愿填报须谨慎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16日 10:40   汉网-武汉晨报

  一年一度的高招录取工作已基本结束。今年的高招过程中出现了哪些新现象和问题?哪些值得我们反思和改进?今起,本报将陆续推出高招冷思考系列报道,对2011年高招进行反思。

  今年我省首次实行一本平行志愿,从2003年湖南实行平行志愿试点起,今年,全国已有20多个省区市实行平行志愿填报方式。

  相对于梯度志愿,实行平行志愿确实可以降低考生填报高考志愿的风险,有专家曾说,虽然平行志愿可能强化“分数论英雄”的应试教育模式,但目前采用的高考录取方式、分数优先的录取原则,在某种意义上,比“赌志愿”的填报方式其实更公平。可平行志愿本身并非灵丹妙药,风险依旧在,特别要小心顾了面子,却掉了底子。

  高校与学生难互动

  顾了面子丢了底子

  以往学生填报志愿时基本能大致预估能否被录取,被哪个专业录取。而平行志愿实行后,有五所并列的学校,自己到底被哪个学校录取,学生心中没底,至于专业的安排,学生与高校更是缺乏有效沟通。

  学校是品牌问题,而专业是职业问题,品牌是面子,职业是底子,每个人都希望面子底子都要,可这需要高分做保证。

  汉口一位理科考生,填报了在汉一所重点高校,担心被退档,选择服从专业调剂,最终以高出校线3分被录取,只是被调剂到公共管理专业,与心仪的工科专业相差甚远。

  “只想到学校的综合排名,尽量填好学校,又怕不服从志愿被退档,滑到第二批,没想到被调剂到的专业如此让人不满,真是顾了面子掉了底子。”该生父亲蒋先生感叹。

  全国招生咨询统一平台首席专家张才生说,高校招生应该是学生与高校两个主体的互动,但实行平行志愿后,没有梯度志愿的第二志愿保护,考生如果被退档,就失去了保护,没有补救机会,只能等征集志愿或降批次录取。为确保录取,很多考生会填写服从专业调剂,可一些高校在对学生专业调剂时,考虑并不周全,不能很好尊重学生志愿,可能出现大量学生录取专业不如意,也可能导致部分学生被录取了却不报到,选择复读。

  强校愈强 弱校恒弱

  特色校难招优质生

  “一些有特色、有优势专业的高校很难招到优质生源,因为平行志愿,考生填报时往往只会考虑学校的综合排名。”张才生说,这样不利于这些学校优势专业的发展。

  以国内一些有名的农林院校为例,农学、生物等专业大多都是学校的特色专业,在全国都具有影响力,按照往年,可以招收部分高分考生,但实行平行志愿后,这样的可能性大大减小。

  另外,按照平行志愿投档,发达城市哪怕是较弱的学校,生源都占优势,今年北京、上海及沿海城市的非211工程高校,分数线普遍上提,而且提得很高。一线城市的高校,生源上占了便宜。二线、三线城市的高校录取时,便出现生源严重不足现象,甚至是生源“断档”。

  张才生说,平行志愿实行后,容易造成高分考生全被名校、发达地区高校录取,从而出现“强校愈强,弱校恒弱”现象,发达地区高校与西北地区高校的生源也会逐步拉大差距,这势必会影响一些高校的发展。

  明年填志愿参考啥?

  综合排位+校投档线

  从今年的形势来看,预估分数线越来越不靠谱。今年,我省三本院校中预估线与实际分数线相差超过10分的有十多所,还有院校预估理科分数线与实际分数线相差达50分。张才生分析,三本一些学校的校线受二本批次线影响,二本划得宽,掉下来的学生多,三本校线就会提高。“不过有些高校也会故意发布略低的预估线,只是想借此招收更多更好的生源。”

  张才生提醒,今年各校的校投档线,对明年高考生而言,有较高参考价值。考生无论是参考一分一段表,还是录取投档线,都必须综合思考,不能简单看一方面。往年非平行志愿,高校投档比例多在1:1.2,今年实行平行志愿后,比例缩小到1:1至1:1.05间,因投档比例变了,各校分数线普遍上升。对于明年的高考生,今年的一分一段表是最重要的参考依据,“填平行志愿,建议按意愿排序,第一批平行志愿可填5所院校,考生可选择2到3所有一定风险的院校冲一冲,另外2到3所院校则求稳、求录取。对于第一批次线内低分段考生,5所院校中最好4所求稳,1所可冒险,4所求稳的院校应是往年生源不足或新增院校。”(记者 黎清 实习生 李佳欣)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相关链接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