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武汉大学生消费调查报告:人均月支出980元(图)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9月10日 14:17   荆楚网-楚天金报微博
图为:把孩子们送进大学,做父母的少不了吃苦受累 (记者刘蔚丹摄)图为:把孩子们送进大学,做父母的少不了吃苦受累 (记者刘蔚丹摄)

  楚天金报(微博)讯 □策划/张国安 采写/本报记者李昌建 徐伯行

  又是一年入学时。孩子读大学了,你准备每月给孩子多少零花钱?作为出入大学的新生,你打算一个月花多少钱?这都得有个盘算。为此,8月以来,本报记者分别选取武汉大学(微博)、华中科技大学(微博)、湖北大学、江汉大学及在汉的三本院校、高职高专,随机采访调查了数十名全日制本、专科学生,学段从大一到大三,以问卷形式调查他们的每月消费,并进行了统计分析。

  刚开学是花钱的大头

  置办“行头”近万元

  今年的大一新生上大学前购置价值不菲的“装备”,让不少家长有些吃不消。

  今年,汉阳市民李秀的女儿考上了华中师范大学,“高考之前,我就答应女儿,她考上一本大学,给她2000元钱作为奖励,这笔钱任她自由支配。”李秀说,女儿通知书来了之后,她就按约定将钱给了女儿,很快,女儿就用2000元买了一部手机。“过了几天,女儿跟我说同学都在准备买笔记本电脑、MP3、MP4等。于是,她又跟我提出购买一部电脑和一部MP4。”李秀说,这“两大件”一下子又花去了六千多元,加上入学前她为女儿置办的1000多元的衣物,总花费已经近万元。

  “如果人家的孩子都买手机、电脑,我们的孩子没有,不仅孩子不高兴,家长也感觉不好受。”李秀无奈地说,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如果他们不满足孩子的要求,孩子就会找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掏腰包”。

  到校之后,花钱的地方也不少。“洗漱用品70元,手机话费100元,衣服320元,网费200元,学习资料费150元。”开学到校仅3天,华中科技大学的小黄就已经用掉了800多元,面对接下来在学校需要开支的其他费用,她尚无预算。“每学期开学都需要购置一些日常用品,开销大也是没有办法的。”

  而她的室友小陈除了购置日常用品花销了700元,另外买新手机花了1600元,和朋友聚会、吃饭、唱歌共用掉近800元,开学这几天就开销3000多元。

  爱吃、爱玩、爱美、爱读书

  消费集中在四方面

  爱吃、爱玩、爱美、爱读书……十八九岁的年轻人正处在消费欲望最旺盛的时期。调查数据显示:当前大学生的消费构成主要集中在基本生活费(衣、食、住、行)、学习消费(学费、书籍杂费、考证费、电脑等)、休闲娱乐消费(休闲、健身、旅游、娱乐等)以及人际交往消费(人情往来、恋爱)等四大方面。

  在被调查的消费支出中,食品支出占四成左右,买衣服支出占一至两成,休闲娱乐、健身占一成,买书、文具、学习用品等占一成,人际交往占约一成,其他消费占一成。

  在“吃”上,个别大学生的消费呈现出越来越高端的趋势。华中师范大学外语学院的王同学告诉记者,虽然现在大学食堂的饭菜已经非常丰富,但不少有条件的同学还是会约几个好友,时不时到外面改善伙食。他们去的餐厅有的很高档,两三个人花费就要三四百元。调查显示,麦当劳、肯德基等快餐,以及一些价格不菲的特色小吃,已成为部分大学生尤其是校园情侣们经常光顾的地方。

  女生喜欢化妆品、衣服,男生喜欢手机、电脑、PSP这些电子产品。记者了解到,普通手机、电脑、数码相机在大学生中已经不新鲜了,而PSP、高档手机、便携电视等“新三样”才是现在很多学生开学前的追求目标。

  “人情”花费一年下来也不少。同学过生日、考试得高分、当了学生干部、入了党、评上奖学金、比赛获奖、和女友回家见父母、实习请老师吃饭……这些必要的社会活动频繁,开支也不少。据统计,近六成大学生在各种形式的聚会聚餐中每年要花费600元以上,近三成的大学生这类花费在1000元左右,一成左右的学生每年要花费数千元。

  消费结构发生变化

  电子产品花费颇大

  调查中,记者注意到,上网费成了消费热点。该调查显示,每月100元到200元的上网费占据较大的比例。

  此外,随着移动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机聊天、发短信、上网等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所调查的大学生中,通信费在50元左右的占到了三成,月花费高于80元的占到40%。此外,有超过23%的大学生通信费预计花费 100元—200元。不少学生坦言,如今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多,除了话费,还要支付相应的网络流量费等,开销也越来越大。一些学生甚至表示自己的通信费用已经占到了生活费的10%左右。

  与此相反,购书人群则从大一到大四递减,每月在书报上开支不足50元的占到了七成。从调查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高年级的大学生更侧重使用学校图书馆等教育资源;二是掌上电脑、MP4、ipod、手机等电子产品越来越发达,直接造成网络书籍、电子杂志的普及;三是校园文化的多样化导致学生生活的复杂化,大部分学生都“没有多余的精力”花费在阅读上。

  “计划意识”有待加强

  日子过得“前松后紧”

  调查中,四成左右的学生都表示“钱不够花”,“每个月月初、月中比较宽松,越往后去越窘迫”,以后的日子只好节衣缩食。“学校旁边有个大卖场,里面有很多的店铺,卖啥的都有,每天吃完晚饭后,总和同学去那消费,每个月1000元的生活费也就是这么不知不觉地花光了。”武汉科技大学大二女生小鹃说。

  在回答“本月超支了你会怎么办?”的问题时,近一半的学生选择“先花下个月的”,20.22%的学生则选择“向父母打电话要钱”,少部分学生则选择“勤工俭学”、“找同学借”,可以看出大学生对家长的依赖性非常强。

  调查显示,大学生还没有相应的理财观念和水平。“我从来都没有记账的习惯,钱都是稀里糊涂地花,等去ATM取款时才知道已经没钱了。每个月900多元的生活费往往熬不到月末,最后只好向家里‘求救’。”武汉工业学院工商学院大二男生刘本浩说。

  将每天的日常消费都记在本子上,这有助于学生更加清楚地了解自己在哪些地方花了多少钱,及时纠正不合理的消费习惯。然而,在记者的调查中,有记账习惯的学生不到三成。

  经济来源主要靠爹妈

  消费层次呈两极分化

  尽管大学生在校外打工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但调查结果显示:九成以上的大学生还是把家庭供给作为最主要的经济来源。“爸爸、妈妈都是工薪族,但还是尽最大努力供我上学,所以能省还是要省。”大二学生刘盼说。

  看到父母为自己上学花费很多,刘盼表示,自己心里也感觉很愧疚,但毕竟自己还没有上班,不能挣钱。假期打工挣的那点钱,贴补一下平常的生活还行,要是供自己上学,确实十分困难,“没有办法,只能靠老爸、老妈了。”他说。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这一群体在经济消费水平、消费构成上存在着巨大差距和差别,其中年消费(不含学杂费和住宿费)最高的达到2.22万元,而年消费最低的只有3600元,比较节约的学生一年消费在1万元左右。这其中九成以上的大学生把家庭供给作为最主要的经济来源,通过自主创业或勤工俭学来补充生活费的不到两成。从男、女生年消费额对比来看,女生在花钱精打细算方面要远远高于平均水平。

  消费高于父母 感念挣钱不易

  绝大多数学生“心难安”

  楚天金报讯 “算算每月的消费账,心情很复杂!”武汉工业学院工商学院的李同学在接受调查时,表示自己每月生活费是父母工资的一半。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分享到: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相关链接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