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文体”擂台战:网络语言作文中该不该用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9月13日 10:25   新闻晨报微博

  冷默 杜佳雯 制图/焦糖

  微博时代的到来,各种语言体的流行也更加快速。 “私奔体”、“淘宝体”、“丹丹体”,以及“羊羔体”、“咆哮体”、“凡客体”、“红楼体”、“琼瑶体”、“校内体”、“装13体”……几乎平均两个月,就有一种新的流行体出现,成为80后、90后的日常用语。而最近流行的“蓝精灵体”成为大众发泄苦闷的最佳工具;紧接着,“Hold住体”成了大家展示气场的关键词。而就在此前,网友又用最近流行的“TVB体”安慰在韩国大邱田径世锦赛上遗憾失金的刘翔,自此,网络语言体的使用范围可谓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

  这也使得不少习惯了中规中矩表述方式的人担忧:这些被网络新新人类所津津乐道的“新文体”,是否将成为文字表达的新方式?而对于这些90后、00后的“网语专业户”来说,其写作受此影响到底是好是坏?用语尺寸又该如何拿捏?对此,本期周刊推出《“中学生‘新文体’擂台战”特别策划》。

  网络“新文体”进作文 我们该不该“区别对待”

网络“新文体”进作文网络“新文体”进作文

  在2011年上海高考前夕传出了对网络语言“格杀勿论”的消息,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热议,对此,有关负责人澄清:“禁用网络用语”的新闻报道存在媒体误解的成分。而语言专家也表示,在高考答题时,对网络词汇的使用,应有所选择,区别对待。那除了中、高考,其他年级的学生在平时写作中是否可以使用网络用语,如使用,老师在评分时会否对这篇作文“区别对待”呢?

  [网语体看板]

  每两个月就有一种“新文体”出现

  网络语言体汇总:“私奔体”、“淘宝体”、“丹丹体”,以及 “羊羔体”、“咆哮体”、“凡客体”、“红楼体”、“琼瑶体”、“校内体”、“装13体”、“蓝精灵体”、“Hold住体”、“TVB体”……几乎平均两个月,就有一种新的流行体出现,成为80后、90后、00后的日常用语。

  ■银镯体

  “银镯体”是一种以辞藻空洞华丽、使用生僻词语、频繁地利用句号、表现出使人感到浅薄多余的情感(矫情)为特征的文体。“银镯”一词源于大陆女作家安妮宝贝的作品。安妮宝贝的作品由于其表现的所谓“小资情调”(如“无病呻吟”、故作“淡然”)、反复的主题与词句(“诵经。参禅。”、“又静又好”、称呼男性、女性时都模仿佛经的语言作“男子”、“女子”)、刻意错用的词语(如形容人时用“凛冽”一词,而“凛冽”在《新华词典》、中国台湾国语词典中均作“寒冷刺骨”解)以及不恰当地引用术语及经典等问题为一部分人所诟病。

  这种文风极大地影响了90后的作文风格,这类风格的文章大量地出现在中国青少年喜爱的社交网站上。如QQ空间、人人网、校内网。

  ■TVB体

  TVB体是指大量套用TVB电视剧中的经典台词来“吐槽”或者寻求“安慰”,这种新的网络文体被赞语言平实却“很疗伤”,成为新的“吐槽”方式并在网络上走红,受网友追捧。“TVB高三体”:呐,读高三呢,最重要的就是开心,最后能不能考到重本呢,是不能强求的;这次摸底考尽考了我们没有复习的知识点,发生这种事,大家都不想的;有些事情是不能勉强的,我们已经尽力了;如果不开心就哭出来吧,哭出来会舒服点;你肚子饿不饿啊?我煮碗面给你吃,吃完了就去做作业。

  [调查结果]

  50%网友认为“网络语言可出现在高考作文里”

  曾有一项主题为“网络语言能不能出现在高考作文里”的网友投票中,在24小时内就有3300多人参加投票,网上留言有近10万条。其中,约50%的网友认为“可以,网络语言是汉语言生机勃勃的表现”;34%的网友认为“不可以,网络语言对母语是一种恶搞和污染”;还有16%网友表示“无所谓”。

  支持“可以使用网语”的网友认为,汉语言文字是与时俱进的,高考对网络用语不应排斥,而是应该包容对待。反对者们认为,高考试卷与互联网论坛博客不同,是规范用语的一个样板,高考作文对网语说“不”理由很充分,将一些网络词汇判为错别字并扣分,也完全可以理解。

  [观点PK]

  网友方:“污染说”、“发展方向说”各不相让

  近年来,大量网络语言成为中学生们的日常用语,还大量地被写入作文中的现象也是司空见惯。很多中学生写作文不再像以前的学生或以前的写作方式了,出现了或掺杂了很多网络语言在作文里。让老师在阅卷时很为难,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对待网络语言,网友们主要有以下观点:

  1.存在合理说。

  存在即为合理。汉语是发展的汉语,是变化的汉语,需要创新。网络语言对汉语的发展和完善起促进作用,是利大于弊。网络语言都是经过网民检验的,不合理的都会被淘汰,而留下的就是合理的。它拥有大量词汇且广泛应用就说明了其合理性。所以,存活下来的网语就应该让其发展。

  2.语言污染说。

  把不规范的字、错字别字、谐音字当成时髦在公众场合滥用,这绝对是汉字的污染。它的观点是提倡大家好好说话、好好写字,规范用语。在国人汉语水平并不很高的情况下,出现汉语大量异化不是什么好事,尤其对于中学生来说,更不是好事。

  3.语言发展方向说。

  网络语言代表21世纪语言发展的方向。它体现了新时代的精神,体现了新世纪的最先锋的生活和语言活力。当代汉语的形态发生着急剧的变异,顺之者昌,网语不需要谁的“批准”,其创造力不受“正统”影响和限制。大家都可以共同创造,平等地参与传播,使网语具有更彻底的约定俗成性,语言的本质就是民间的约定俗成。所以,我们应该积极地欢呼迎接它的到来。

  中高考作文慎用“新文体”未全面“封杀”

中高考作文慎用“新文体”中高考作文慎用“新文体”

  [观点PK]

  专家方:网络用语和作文“和谐相处”,就OK!

  辩证地看待,不应一棍子打死

  黄浦区教师进修学院教研室主任陈兆施曾多次参加中考语文阅卷,他在谈到“网络用语是否可以出现在作文中”时说,对待这个问题没必要“一棍子打死”,硬性规定可以或不可以都不适宜,应辩证地看待这个问题。语言是一直在变化的,而不是永恒、固定的,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会逐步吸纳一些新词,进而被大众接受、熟知和广泛使用,或被纳入书面语中。所以一味地说网络词汇不能出现在作文中肯定是不正确,或肯定要扣分都是片面的。

  而且我们常说语文的外沿就是生活的外沿,写作就是记录自己日常的所见、所闻和所悟,生活中出现的有意义的人和事都不应排斥在作文之外。网络如今已渗透进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中,硬性规定不能将网络用语写进作文中,不是与写作的意义背道而驰了吗?一些不错的网络用语还有可能会充实和丰满人物形象,对文章的表情达意起到一定的作用,也增加了生活气息和可读性,这就该给予充分肯定。

  当然,陈兆施也指出,我们也要看到有些学生用到的网络词汇并不为人所熟悉,且存在大量堆砌的现象,给读者造成一定的阅读障碍,这是不提倡的,所以如何将网络用语和作文两者“和谐相处”是学生在写作时需要解决的问题。

  警惕那些不成熟的网络用语

  复旦附中语文特级教师黄玉峰指出,有些网络词汇有它自己的生命力,且带有幽默和机智的“味道”,已经被大家广为接受,进入了常规的语文体系中;有些网络用语却可能还不成熟,并不为大家熟知。但是作为一个语文老师,他还是建议,在正规的作文中,学生还是不将网络语言写进作文为宜。如果要用的话,也要分清哪些是大家都熟悉可以入文的,哪些是不适宜入文。

  正式作文中有“风险”少用为妙

  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向明中学老师白扬说,从平时学生的作文来看,使用网络语言的学生还是在少数,他们也知道这么做可能存在一定的风险。有时老师发现学生在写作中有乱用网络词汇的现象时,也会向他们指出,而学生一般也会接受并改进,毕竟大家还是担心在考试中丢分的。而在日常学生的聊天中,使用网语的现象较多,同时老师在课堂上也会用一些当下较流行的网语活跃课堂气氛,这种方法的效果也是不错的。

  白扬建议,在平时的随笔中,学生可以适当使用网络词汇来为自己的随笔“增色”,但是在一些比较正式的考试作文中,学生还是“少用为妙”,过多的使用可能会让阅卷老师留下文章不规范和正规的印象,从而最终影响文章的分数。

  为了时髦而使用网络用语不可取

  格致初级中学语文教师梁颖说,初中生的作文中也有用到网络用语的现象,但是由于他们年纪较小,所以还没有能力将各种“体”写进文章中,毕竟这是需要一定语文功底的。

  梁颖认为,在正式考试中,一篇作文如果过多地出现网络用语,会给最后的评分带来一定的影响,这点是学生们需要牢记的;而如果在他们的一些随笔、日记或者周记中用到部分网语,那是无伤大雅的。但这也并不意味着,网络词汇就一定不可以出现在正式作文中,现在的一些网络热词是很有生命力的,如“给力”等,被主流媒体相继用在新闻报道中,可以说这些词汇可能已成为词典中的词条,被广泛接受了。因此如果个别网络词汇贴近文意,又是为大家所知道和接受的,在作文中适当使用可能还会产生“妙笔生花”的效果,为文章增色。

  梁颖的建议是:不要为了时髦而时髦,即不要因为“赶时髦”而将那些其实与文章整体立意并无多大关系的网络用语用进文中,这样的堆砌会给阅卷老师一种“生硬”的感觉,也影响了作文分数的高低。她还提醒学生,平时的作文一般都是为考试而准备或是积累写作素材的,所以学生也要认真对待,不要把平时的写作不当回事或写得太随意。

  [阅卷专家说法]

  高考作文“禁用说”和“格杀勿论说”都不准确

  在2011年高考前,曾有媒体传出了这样的消息:“给力”、“神马”、“有木有”等这些网络语言一旦进入高考作文,将会以错别字扣分。

  对此,上海高考语文阅卷组负责人周宏曾出面“辟谣”称:无论是从语言发展规律,还是从时代发展的角度谈,高考作文中出现网络词语都不应该“格杀勿论”。尤其是一些已经广为流传并经过主流媒体使用的词汇,如“给力”等,不应判为错别字。

  周宏进一步指出,对于网络用语是否适宜出现在作文中,我们一贯的态度是要慎重对待。作为考生应谨慎选择是否使用网络用语;同时,由于语言是持续发展的,语文老师也会尊重这个发展规律,慎重对待作文中出现网络用语的现象。

  由此可见,学生们在作文中可以适当运用一些大家都较熟悉的网络语言,以此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可读性,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不能滥用,如果整篇文章都充斥着网络术语,可能会让阅卷老师留下文章不规范的印象。同时,使用这些网络词汇或句式时,考生仍会冒一点风险,如果遇到阅卷老师对此不理解,导致的结果很可能被认为是错别字。而一些比较生僻的表达方式,尤其是在网络聊天中好玩的用词,在老师可能理解偏差的情况下,也可能会被当作错别字或错词,因此考生们在考试时需要慎用网络语言。而对于教师来说,在平时规范的语文教学中,还是应该坚持提倡学生们用规范的文体写作。

分享到: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更多关于 作文 的新闻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