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辣评:为何招11岁神童 大学得说清楚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9月13日 14:55   新闻晚报微博

  熊丙奇

  11岁云南新生许恒瑞被录取到人民大学法学院,成为该校十年来最年轻生源。但这一光环随着一封“举报帖”的爆料而蒙上了阴霾,举报者声称这位小神童7岁便开奥迪,能录取到人大是因为富豪父亲用钱为其开路,舆论哗然。但记者调查发现这位小神童除了生于富贵之家又聪颖过人之外,好像真没“违规录取”的迹象。

  11岁上大学,且上名校,在我国早已不是新闻。30多年前,中国科大少年班里,年龄最小的大学生,就只有11岁。然而,11岁的许恒瑞,还是成为了时下的新闻人物。在笔者看来,其中最关键的因素,或不是其年龄——如前所述,对此国人早有承受力;也不是其有一个富豪父亲——如果孩子有真才实学,没有人会反对其因父辈的身份不能录取。而是其被录取进人民大学的法学院,而且是发生在自主招生之中。虽然人大对此表示,完全符合自主招生的规定,但对于这名11岁的少年有何法学天赋、特长被自主招生录取,人大必须给予说明。

  我国高校推行自主招生改革的一大目的是,招收到适合本校要求的学生。在统一高考、集中录取的传统高考招生中,一名考生如果考分达到其填报志愿的学校、专业的录取分数,学校没有正当理由,将不得拒录。也就是说,如果11岁的许恒瑞,参加的是统一高考,在集中录取阶段被人大法学院录取,人大根本不用对其是否适合进法学院做出解释。

  然而,他现在是经过自主招生进入法学院的。根据基本常识,与理工科专业不同,法学专业对学生的社会认知能力要求高,这也是少年大学生多出自理工科专业,而鲜见于人文社科专业的一大原因。事实上,这也是这起事件引起网友好奇围观的“看点”。

  人民大学不能以按自主招生程序对其进行了笔试、面试考察,面试专家给予很高评价,“招收许恒瑞这样年龄小的法学专业学生今年也是第一次尝试”云云,就打发舆论质疑。只有拿出详实的材料,表明学校的评价是公正、客观的,才会打消由此引出的学校与其父母进行权钱交易的揣测。其实,哪怕这名学生录取进理工科专业,也有必要向公众公开其参加学校自主招生笔试的成绩,以及面试专家对其的评价。这些信息,对这名考生来说不是隐私,是关系到自主招生是否公平、公正的重要材料,也是可以还其清白的重要证据。

  国外大学的自主招生,也时常遭遇公众质疑,而回应质疑的最好办法是信息公开。以耶鲁大学为例,其前招生官就曾举例表示,“一个学生表示有志于计算机工程专业,他的成绩几乎‘满分’,但还是被拒了。因为他选的课程是化学、法律、历史等,没有一门和计算机相关。即便这些课程有难度,但是它可能对这个学生而言是简单的,我们据此推断,他总是挑选对自己而言轻松的课程,不愿意接受挑战。 ”这样的回答,无疑消除有关“高分落榜”存在暗箱操作的质疑,也清晰地传递了学校的招生标准。如果人民大学能借鉴耶鲁大学的做法,告诉公众之所以把这名天才儿童招进法学院,有其过去学习的表现、成果,以及大学笔试、面试的充分依据,舆论的走向就会不一样。

  令人忧虑的是,人大采取的回应方法,普遍存在于实行自主招生改革试点的其他高校。从2003年我国高校尝试自主招生以来,教育部就曾要求相关高校公示考生信息,可从自主招生改革的9年实践看,相关高校的自主招生信息公示工作十分薄弱,向公众公开的考生信息,无法让大家知晓这名学生的真实身份、中学表现、大学笔试和面试考察成绩,这导致公众怀疑自主招生的公平公正,及其对提高大学招生、培养质量的作用。

  从树立自主招生公信力出发,大学遭遇质疑并非坏事,而拒绝坦诚回应才是坏事。对于公众关注度极高的事件,若能给出令人信服的回答,大家将认识到何为真正的自主招生,相反,若大学不予回应,则很可能败坏自主招生名声,堵死自主招生改革之路,也让落实和扩大大学自主权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步履艰难,最终受伤害的是整体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

分享到: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更多关于 自主招生 的新闻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