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2012年上海高考学业考成绩仅用于专科自招(2)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9月21日 18:08   新闻晚报微博

  “市教委鼓励招生院校在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及高水平大学自主招生中参考应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我们不建议在2012年的高考统考和高水平大学自主招生考试中应用学业水平考的成绩。 ”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高水平大学如果要在自主招生考试当中应用学业水平考的成绩,必须执行“三年早告知”的原则。假设同济大学决定在2014年的自主招生中使用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成绩,该校必须在2012年春节前,赶在在读的高一学生尚未开始首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前告知学生,让学生及早有心理准备。 “我们鼓励高校现在就开始研究学业水平考试在自主招生当中的应用办法。 ”

  高中综合课程不取消

  高考作为中学教育的指挥棒,在高考科目中取消综合能力考试是否意味着对考生综合能力的评价不再重要呢?这是否又会随即引发中学对综合能力的不重视呢?

  印杰表示,市教委不主张高中因为高考不考综合能力测试这一科目,就取消这门课。在高考科目中取消综合能力测试科目,不意味着高考题目中就没有综合能力的内容。“我们目前正设想在高考‘3+1’科目的命题中适当体现对考生综合能力的考查。 ”

  “三校生”高考不取消

  近年来,随着每年3月举行的专科层次的依法自主招生的规模越来越大,民间有传闻2012年将会取消“三校生”高考,是否属实?上海市教委昨天明确表示2012年“三校生”高考不会取消,这意味着参加明年3月份专科层次依法自主招生考试未能被录取的“三校”考生,还有多一次考试的机会,广大“三校”考生可以放心。

  2012年春考不取消

  作为硕果仅存的上海春考,正从当初一个广受关注的考试变为越来越小众化的考试。有传言说2012年上海将取消春考,上海市教委昨天进行了辟谣。

  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诚然这几年上海高考人数逐年减少,随着上海实行平行志愿,考生的志愿满足率大大提高,对春考的需求没有以前那么高,也确实存在一些考生把春考作为秋考练兵的现象。但从长远来看,春考给那些落榜生、往届生多一次升学的机会,存在意义毋庸置疑。

  “根据目前教育部规定,高中应届毕业生是不能参加春考的,假设未来教育部同意应届生参加春考,那春考的内涵势必会有所提升。从目前报考人数大于招生计划数来看,说明春考还是有需求的,因此市教委不会考虑取消春考。 ”相关负责人说。

  明年高考至少减3000人

  近年来,上海高考人数持续减少,明年是否会继续减少?市教委学生处处长刘玉祥表示,从目前高三生源情况来看,市教委预计明年高考人数至少比今年减少3000人以上。不过高考报名要到年底才开始,具体高考报名人数有待高考报名结束后统计公布。

  反馈

  取消综合测试学生直呼“爽”

  昨天下午,高招政策新方案在人人网被疯传。不少学生得知明年高考取消综合考后,都欢呼“开心”、“爽”。学业水平考成绩仅在专科层次自主招生中运用,让不少学生心中的“大石头”安全落地了。 “不用考历史、地理是一大乐事。 ”、“希望可以减轻点应试味道,回到那个不会为学业考魔鬼训练的年代! ”……

  “对于2012届考生而言,学业考成绩将只对考大专同学发挥作用,我们的压力小不少。 ”华师大二附中高三学生林莘博说,他们曾调查沪上30余所高中近3000名学生,有八成多学生不希望学业水平考试与普通高校及高水平大学自主招生 “硬挂钩”,“我们一直很关注学业水平考政策的走向,这下总算心定了,这也符合广大学生的意愿。 ”

  取消综合考,也有高三学生表示担心,这样一来竞争会不会更加激烈。 “取消综合考后,一些单科拔尖但综合欠佳的学生占优势,一些综合不错的学生还指望着靠30分拉点差距,现在没戏了。 ”宜川中学高三学生陈铭说。

  部分高中综合课教学内容将做调整

  明年高考取消“综合测试”后,高三年级的综合课又将何去何从?记者昨天了解,一些学校正准备调整综合课的内容,重点应付高校自主招生。据记者了解,目前,综合课在本市高中的开展情况有别,有部分高中将综合课排进高三课表,也有较多高中并未开设专门的综合课,只是会在高考前集中复习,还有些高中采取讲座形式代替上课。

  今年新学期,闵行区某示范性高中就未将综合课排进高三学生的课表,“以往高三年级,我们会在每周安排一节综合课,一来是为了帮助同学开拓视野,二来是由于升入高三后,有部分学生对高一、高二的副科内容已感生疏,会利用专门的课程帮同学再拎一下。 ”该校相关负责老师说,今年高三未将综合课排进课表,“主要是考虑到自从参加学业水平考试后,针对副科内容,学生都掌握得比较扎实,没必要专门开课,应付综合考问题也不大。 ”

  无独有偶,新学期,在浦东新区一所示范性高中的高三课表上,综合课也悄悄消失了。“我们早就听说取消综合考的传闻了,今年学校没开综合课。 ”该校高三学生小辛说。

  “新学期,针对综合课要不要取消,学校内部也讨论了很久,最后决定还是要上。 ”黄浦区某示范性高中一位副校长说,本学期学校还是每周安排一节综合课。 “既然高考已经取消了综合考,再去应试也没有意义了,接下来综合课的教学内容要有所调整。 ”该校长说,今后综合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自主招生考试开展,“有关复旦千分考、交大自主招生考试,学生的问题都很多,学校可能会利用综合课集中为大家解疑释惑。 ”还有一些校长表示,由于学校本身就不开综合课,这一变化也未对学校教学安排产生影响。

  建议

  学业考在高二阶段全部结束

  高考少考一门,这本该是件让家长、考生开心的事,然而记者采访发现,也有些家长、考生对此没多大反应。建平中学高三学生家长张先生说,“高考综合能力测试,在高考中占30分。今年暑假,孩子研究了前几年的综合能力测试试卷,发现考查的内容涉及10多门学科,所考查的知识点都是常识性的,基本不需要复习。 ”

  张先生说,从建平中学近几年的高考成绩统计来看,综合能力测试的成绩均分一般都维持在23分左右,这门学科特别好的学生大概可以获得25分、26分,很差的学生也能获得18分左右的成绩。该校老师也表示,这门学科复习都是学生在课余时间完成,基本考查学生的知识面,考试成绩与学生是否复习、复习投入多少时间并没有直接关系。

  “最近,我们都埋头准备高中学业水平测试,还没想到高考综合能力测试。 ”进才中学一位高三学生花同学告诉记者,现在的高三学生还没有完成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关注高考的注意力自然减少了很多。高三上学期,他们将面临三门学科的测试,高三下学期,他们还将参加政治学科测试。 “尽管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的试卷难度不大,考试成绩对周边的学生影响都不大。但只要没考试,我们每周就要上这门学科,每周都要看这门学科的书,这还是分散了我们部分精力。 ”花同学表示,如果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的“战线”能缩短一些,能在高二下学期测试完所有学科,可以让进入高三的学生学习压力减少很多。

  学业考代替自主招生测试

  中学教师对于高考的另一个期望是,教育部门和高校赋予学业水平考更大的意义,让学业考和高校选拔招生衔接得更加密切。华师大一附中副校长李支舜提出设想:“是不是可以拿学业考代替高校自主招生考试,让高校直接通过学业考成绩给予考生面试资格? ”

  李支舜说,尽管有人认为,学业考是基础考试,自主招生笔试是选拔考试,两种考试的考查侧重点不同,不能相互代替,但基础考试和选拔考试之间并没有绝对矛盾,从近年来复旦、交大等高校,或北约、华约的自主招生测试题来看,大部分试题也是偏重基础知识考查,那教育部门和高校不妨考虑一下,将多种考试的功能简化合一,让学生不必在多种考试之间疲于奔命。

  由于此前有传闻说学业考可能和高考报考挂钩,前几次学业考给今年的高三考生带来了不小压力,他们面对每一次学业考都不啻面对高考本身。李支舜说,此次新政策将学业考暂时和高考、自主招生 “脱钩”,让不少学生觉得心有不甘,认为以前的辛苦付出白白浪费。何不以学业考成绩代替高校的自主招生成绩,让学生在高中阶段只需参加学业考和高考两次考试即可,应试压力大大降低。

  复旦大学有关负责人表示,复旦大学积极支持上海市教委对基础教育的改革。目前,学业水平测试刚刚推出,该校将密切关注进展,“希望学业水平测试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真实反映出学生的学业水平,将来为高校自主招生提供参考,帮助专家更全面地了解学生平时学习情况。 ”

  上海交大有关负责人表示,交大将支持和配合市教委出台的新政策,认真研究学业水平考试新情况,做好人才选拔工作。交大自主招生将根据国家层面的高考改革方案进行设计,同时也会按照市教委部署的高招政策,重视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为广大中学生提供更多机会。

  上大常务副校长周哲玮教授对此很欢迎:自主招生完全可以不看高考成绩,只看考生的高中三年成绩,“1994年时,由于政策方面的原因,上大录取的考生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根据高考成绩录取,一部分根据高中会考成绩录取。我们后来对他们的在校情况进行跟踪分析,发现以会考成绩录取的考生要比以高考成绩录取的考生优秀。相比高考成绩,会考成绩更能体现一名学生的平时学习成绩。 ”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分享到: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更多关于 上海 高考 的新闻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