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15位学者联名提请国务院和教育部,呼吁取消高考和招生工作中的考生户籍限制。20多位随迁子女家长共同起草的《随迁子女输入地高考方案》公布:应“取消高考户籍限制”,不再把户籍作为高考报名的限制条件,高考报名资格依据学籍和父母经常居住地等标准认定。(10月30日《京华时报》)
随迁子女家长已连续16次向教育部递交呼吁书和建议书,而有关专家、学者也连续多年上书、在全国“两会”提案,要求废止高考户籍限制,实施公平的异地高考制度。对于这个关系到亿万家庭和千万学生切身利益的制度改革,政府部门的态度却一直很暧昧,总是声称“问题很复杂”,在“研究之中”,却从未拿出过具体时间表,一再拖延至今毫无进展。
据统计,我国有2.2亿人离开户籍地迁居异地工作和生活。2010年,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小学和初中就学的人数达到997.1万。如此庞大规模的流动人口和异地读书的学生,乃是经济和社会发展之下的必然产物,人员的频繁流动符合当下的经济发展模式,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必要因子。但是,流动务工人口和异地读书学生的相关人身权益,却未能得到同步保障,反而备受输入地的各种政策歧视,并不符合宪法所规定的权利平等原则。
有关异地高考户籍限制的讨论很多,经过这么多年的争辩,虽然尚未就具体措施达成一致意见,但考生权益平等的观念正在得到认同。生在这个国家的孩子,理应享受到平等的教育机会,不应因地域和身份的差别受限,如此,才是让他们站在真正的同一起跑线上。因此,各种改革方案可以拿出来尽情讨论,但必须要基于“公平教育”的立场之上,方有进一步探讨的价值。
从专家、学者的专业提案,以及随迁子女家长起草的民间方案来看,显然都符合“公平教育”这个基本原则,均是要求取消户籍对教育的限制,打开平等受教、公平竞争的大门。那么,对于这两种方案,政府部门不应再做“鸵鸟”,一味地回避,只会使问题更趋恶化。要认清民意所向,放弃保护既得利益者的政策,改革束缚民众的户籍制度,让教育脱离户籍的藩篱,从此自由飞翔。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