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熊丙奇:自主招生错不在“海选模式”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07日 08:20   青年时报微博

  自主招生改革应以正确的方向推进,否则,就会误导社会对自主招生改革的评价,增加公众对自主招生改革的焦虑,甚至影响到高考改革方案的出台

  2月5日,随着复旦(微博)大学、山东大学(微博)等启动自主招生考试笔试,2012年高校自主招生大战正式打响。在山东大学考点,有考生家长坦言,参加自主招生考试越来越成为一种风气,考生像是“被绑架”了,“只要还得经过高考,考生的压力就不会减轻。”而复旦的“千分考”,竞争更是激烈,像浙江,能够入围面试的学生比例大概只有10%。有考生用“海选”来形容现在的自主招生,“难度都快赶上‘超女’‘快男’了。”

  有舆论将问题指向自主招生的“海选模式”,认为只要学生自荐,就给予笔试机会,让很多考生都抱着试一试的心理,制造了自主招生虚假的繁荣,“忽悠”了不少人,于是报考人数增多,但最终录取率却极低。为了这个很低的“命中率”,学生们四处赶自主招生的场子,浪费很多时间。

  其实,“海选模式”没有错,错是错在各自为政的自主招生笔试。虽说从2010年起,自主招生高校已经意识到学校单独组织自主招生笔试的问题,出现了五校联考,2011年进一步发展为多个联考。可联考也出现问题,具体包括学校之间“结盟”搞对抗、“圈地”抢生源,联考为学科考,时间超长且难度很高,在短暂的试点之后,就遭到社会质疑,在今年的自主招生中,复旦和南开都宣布退出联考。

  事实上,2010年7月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就已明确了高考改革的精神,“探索招生与考试相对分离的办法,政府宏观管理,专业机构组织实施,学校依法自主招生,学生多次选择,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按照《纲要》精神,将自主招生联考发展为成熟的社会化考试,就是一个方向。由社会机构组织的联考,不存在与学校的结盟关系,高校可自主认可一个或多个联考。更关键的是,获得自主招生资格的学生,将不用再参加统一高考、集中录取。

  近年来,围绕自主招生,出现了自主招生就是取消高考,自主招生就会带来不公平、不公正等等质疑。客观上说,这些质疑的出现,都是因为不了解自主招生的实质所致,而遗憾的是,我国高校的自主招生改革,也并未向公众展示什么才是真正的自主招生:先是各自为政举行笔试增加学生的赶考负担,接着是实行校长实名推荐可却不同步推进自主招生信息全面公开,再接着推出联考却把联考变异为“搞结盟”,更重要的是,高校拥有的自主招生权,不过是给学生几十分的录取优惠,学生参加高考后最终只能拿到一张录取通知书,而不是像国外学生那样,可以拿到多张大学录取通知书,再根据学校的办学声誉、录取专业、提供的教育服务进行选择。

  2月2日,教育部公布了2012年度工作要点,提出要研究高考改革重大问题,指导各地根据实际探索本地区高考改革。而根据我国《纲要》所确定的高考改革精神,高校进行自主招生,是不可逆转的改革方向,也必将是高考改革方案中的核心内容。为此,自主招生改革应以正确的方向推进,否则,就会误导社会对自主招生改革的评价,增加公众对自主招生改革的焦虑,甚至影响到高考改革方案的出台。

分享到: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更多关于 自主招生 高考 的新闻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