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2012自主招生“北约”“华约”语文试卷评析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12日 12:08   新浪教育微博

  伴随着北大失去自主招生阅卷权的消息终被确认,自主招生的语文考试已经越来越与高考语文趋同。自从2010年清华大学组织五校联盟、并将命题权与阅卷权移交给考试院起,“华约”的语文题就再也没有了千把字的文学批评与读后感写作,也没有了多少能够看出一些“自招”努力的四大篇现代文阅读和名词解释。直到今年,考试院又成为了“北约”语文的阅卷方,即便官方一再澄清这不会带来多少影响,我们也必须承认:有些题目,只有北大中文系的师生才能知晓个中深意、也只有北大中文系的师生才能够最精准地把握其背后的评判维度。这样的题目,今年是一定无法再出现在“北约”的语文试卷中了;取而代之的,则是那些熟稔高考评判尺度和相关流程的考试院老师更为适应的“准高考题”。

  先说作文。2011年华约考“忧患意识”,导语第一段明确要求结合中国现阶段发展状况;先前的2010年考“电击网瘾”,2011年自主招生夏令营考“傍老族”,时评色彩更为强烈。今年考富兰克林关于理解与尊重的材料,仅要求“结合现实”。由“时事评论”到“结合现实”,华约过去自招语文就接近高考水准,现在连“接近”都可以省了。北约在2011年考的是“无尽的远方和无数的人们”,2010年考的是林庚评价李白(也用来评价林先生自己,林先生欣然接受)的“少年精神,布衣情怀,盛唐气象,建安风骨”。2012年的“暖”,却仅只剩下点儿个人的小感动。没有了精神和风骨,也没有了气象和情怀,自主招生下落到高考水准,已然成为不争的事实。今年的自主招生语文考试,基本坐实了其作为高考零模的预热性质。

  结合试卷其它题目,从2010年自主招生语文考试起,连带自主招生夏令营(甚至部分保送生考试),“华约”的试卷风格不是稳中求变,而是根本不变。两篇现代文阅读,一篇社科类一篇文学类,文学类考小说(今年考《马车夫彼得》,同前年一样是俄国作品);一道诗歌鉴赏、一道文言断句、两句文言翻译,今年亦然,毫无新意。我在之前的课堂上反复强调过的、以“时间性价比”为维度取舍主、客观题的答题策略,现在看来完完全全都用得上。至于今年“北约”的文言文、现代文阅读,尤其是那篇谈自杀的《生命的滋味》,也很难讲比起高考来有什么实质性的区别,答案想必也会较前几年规定得更为死板、更容易阅卷操作。

  简而言之,现今的自主招生语文科目,几乎已经沦落为给“北约”的数学和“华约”的英语争取答题时间的工兵性科目——据说数学老师和英语老师对于自己所授科目也是如此看法,那就未免更让人啼笑皆非了。就是我个人曾经寄予厚望的前十道客观选择题,也因为考查的内容由自主招生夏令营和保送生考试的现代汉语知识——更确切地说,是最最基本的从题干中提炼信息并推广判断的学术潜质——变为了语意衔接而黯然失色。然而,无论我们现在内心感受如何,我们必须看到:今年的变化,实际上是顺应了一个大的趋势,而非一次简单的逆流。联系到2012年内教育部将公布高考改革调整方案,今年秋季全国新课标将基本铺开,这样的大背景下,自主招生不可能恢复到过去那种自己拍板自己说了算的真正自主,它必然会面对各种力量这样那样的博弈,说不定这次的改变只是一次序曲,今后还会有更为猛烈的暴风雨也未可知。那么,拭目以待也好,静观其变也罢,或者是骑驴看唱本走着瞧,我希望每一位语文教师、乃至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能够好好想想语文教育与国家未来的关系。成绩只是个结果,考试只是个形式,我们到底需要怎样的语文教育,语文教育是否需要更为多元化的考评标准,这些问题才是根本性的问题。要让形式服务于内容,而非让内容被形式牵着鼻子走。再这样戴着镣铐跳舞,作为鸡肋的语文,怕是连“弃之可惜”这样的评语都很难拿到了。

  (文章来源:学而思自主招生研究中心  刘纯)

分享到: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更多关于 高考 的新闻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