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热评:自主招生偏离初衷应回归原点(图)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14日 11:34   信息时报微博
前天的华工考场外,考生在交流考试心得。信息时报记者 叶伟报 摄前天的华工考场外,考生在交流考试心得。信息时报记者 叶伟报 摄

  □本版撰文 信息时报记者  钟丽玲 梁健敏 实习生 谢璧营 庞宇 本版摄影 叶伟报

  自主招生今年步入第十个年头,从高校“抢生源”到沦为“小高考”,十年以来依旧争议不断。从去年开始,具有自主招生的高校可抱团联招,更让争议和矛盾甚嚣尘上。自主招生是否打着改革的名义掐尖?在人才选拔中以增加学生负担为代价是否值得?到底应沿用全才的人才培养观还是应该不拘一格选人才?真正的自主招生是否应该不用高考呢?记者采访了一些家长、学生、教育专家,试着探讨自主招生的改革之路。

  陪考故事

  吉林妈妈辞工辗转四地陪考

  兰同学就读于吉林省吉林市一间中学,兰妈妈称,为了打胜这场自主招生的硬仗,自己辞掉工作全程陪同,兰同学将投入两个星期的时间辗转于全国四个城市,费用更是达到上万元。

  9日,兰妈妈陪同儿子从吉林飞来广州,在宾馆住下。11日,兰同学参加在六中举行的“北约”自主招生联考,报的两所高校分别是武汉大学(微博)和华中科技大学(微博)。12日,兰同学和她妈妈又出现卓越联盟联考的考场上,报的是华南理工大学,下午考完试晚上立刻要参加该校的面试。当日晚,完成广州自主招生考试的兰同学飞去武汉,与在武汉的亲戚相聚并参观自己报考的武汉的两所高校。略作休息后,15日他飞往北京,参加19日在北京进行的北京科技大学的自主招生考试。至此,兰同学千里赴考的经历才暂告段落。

  思考1 真的减负了吗?

  报考人数是去年的7倍,学生家长身心俱疲

  据悉,虽然“北约”、“华约”考试时间撞车,让很多考生只能二选一,但是三大联盟今年的报考人数却是去年的7倍,呈现井喷之势。据统计,广东参加三大联盟考试的人数共达到3800人,是2011年的500多人的7倍多。可见,虽然自主招生争议不断,但是考生依然对此趋之若鹜。

  至于考生人数井喷的原因,有专家表示,虽然我国高校自主招生出现已近10年,但招生联盟也算是近几年出现的新事物。而今年报考人数剧增,表明考试联盟的运作开始走向成熟。据了解,今年广东实验中学参加自主招生联考的有四五百人,接近年级总人数的一半,而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500多名学生中的300人报考。  

  对于老师来说,有了自招之后备考力度增大。顺德国华纪念中学是一所走自招之路的学校,该校高三有171人,参加自招的有近六成。曾两年带队的许老师告诉记者,自招联考手续太繁,包括获奖证明、竞赛证书、自荐信等都要准备,学校光是为学生准备材料就花了两个多星期。而且,由于题目跟高考不在同一个系统,不但增加学生负担,而且还要老师另起炉灶辅导学生,工作量增加很多。

  从家长来看,由于考点分布不算太多,基本只集中在省会城市,因此考生家长从四面八方聚集广州赶考的情况依然可见。宾馆一房难求、母亲辞职陪考、跨省千里陪考的情况依然存在,动辄花费上万,家长感觉负担不轻。

  除了经济的付出,家长们也担心儿女负担过重。张先生的女儿跟很多考生一样,也是持续“征战”考场。“我站在外面等着也觉得累,她每天这么频繁地用脑和考试,都不能想象她有多累。”张先生心疼女儿赶考,但是也很无可奈何,“虽然知道她辛苦,但是你不去争取别人就会去争取。我们也很无奈。”张先生说。

  思考2 招“全才”or“偏才”?

  华工自主招生多年,仅招到约十名特殊人才

  自主招生遭遇十年之痒,除了沦为“小高考”的争议外,自主招生难招怪才、偏才的现象也备受诟病。华南理工大学招生办(微博)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华工实行自主招生多年,招到的特殊人才只有10人左右。去年甚至没有一名“偏才”、“怪才”成功入围。“并不是每年都能招到特殊人才,对于特殊人才我们持宁缺毋滥的态度。”该负责人说。据该负责人介绍,前年华工有3名考生以特招生身份入围,他们不是小发明家、小评论家,就是小物理家。

  至于广东另外一所拥有自主招生权利的高校中大,近年来也一直在放宽对“偏才、怪才”的招生要求。2007年,中大自主招生考生陈容,在中学阶段就曾经在刊物上发表50余万字,中大专家组经测试认为其“对于中国文学有相当的积累和见解,是不可多得的具有天赋的文学少年”,最终,她以文科591分(广东省文科重点线为591分)的成绩被中山大学(微博)中文系录取。

  但是,日前南开大学校长龚克在做客《人民日报》文化讲坛时,就自主招生的问题,他认为,“自主招生考试不是选拔个别的偏才、怪才。”龚克认为,如果在考试中太注重偏才或怪才,可能会对中学形成“指挥棒”效应,人才培养往偏或怪的方向发展,都不是正确的导向。从长远看,全面发展、特色鲜明的学生更有潜力。自主招生该招“全才”还是“偏才”再次备受议论。

  自主招生实行之初的定位是中国高等教育招生改革扩大高校自主权的重要措施。但是,现在却有一种声音观认为自主招生本来就是选拨尖子的游戏,只是小众的选择,并不需要像高考一样高举“减负”的旗帜。为此,记者采访了21世纪教育研究院(微博)副院长熊丙奇。熊丙奇否定了自主招生是小众选择的说法。他表示:“自主招生其实是试点高考改革,现在在这几十所高校推进和试点,是高考改革的一种方式,它并不是只是少数优秀学生的考试。”谈到自主招生目前存在的问题,熊丙奇直言:“目前所推行的程序是错误的,考生们先参加笔试,再参加面试。都是没有打破单一的分数评价制度,自主招生已经变异成高校抢生源的手段。

  思考3 能否放到高考后?

  专家:放到高考后有利于双向选择

  前天记者曾经采访过一些考生家长,有家长认为自主招生在高考前进行,耗费考生太多精力,提出自主招生能不能放到高考后?

  对此,社会上也有功利色彩的议论。如果将自主招生考试安排到高考后进行,其“抢生源”、“掐尖”的作用将大大下降。届时,高考成绩好的尖子往往可以有多所学校供其选择。而高校没有了优质生源这个“诱饵”,是否还愿意大费周章组织自主招生考试?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争论,是因为自主招生变味了。” 熊丙奇认为,应将自主招生放在高考后进行。“既然是自主招生,就应该把高考的功能从目前的选拔转变为评价,学生统一参加高考之后,每一所自主招生的学校自主提出达到多少分要求可以申请,学生自主申请多所学校,这些学校自主录取,在这个过程中,一个学生可以申请多所学校,可以同时被多个大学录取。

  思考4 自招考生不需高考?

  部分高职院校招生与高考脱钩6年

  那么,自主招生应该如何进行,才能逐渐达到改革的目的,同时又不对社会造成较大负担呢?

  熊丙奇认为, 有两个方式可以参考,一是前面提到的基于高考基础上的自主招生。

  二是联考基础上自主招生,采取社会考试机构组织的联考+高校自主招生形式,学生不参加高考,学校拥有完全的自主招生权利。“只有这样,才是真正意义的自主招生。”熊丙奇说。 

  事实上,在高职阶段,已经实行示范学校免除高考单独招生。在广东,番禺职业学院等一些高校试点与高考脱钩的自主招生已有六年,番禺职业学院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些年来,无需高考的做法让学校有了更大的招生自主权,也招到不少有一技之长的偏才怪才考生。不过,这种做法也有弊端,就是学生的文化课成绩会稍微弱些。

  “如何在无须参加高考的情况下真正实现高校招生权,但是又能保障招生的公平,这需要社会各系统,包括考生、家长以及权力部门共同营造。”该负责人说。

分享到: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