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专访心理学家帮考生及家长[微博]考前减压
□记者 杜一格 通讯员 时瑞刚
核心提示
高考[微博]倒计时最后十天,本报持续关注应考生同时也为考生家长“支招”——考前如何调适好自身心理,如何科学地辅助考生,如何营造平静轻松的家庭气氛……本报特邀河南大学[微博]两位心理学教授,和您一起聊聊高考前考生家长的心理调适。
为学生解压:积极暗示与自我期待
1 专家: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系教授 赵俊峰
高考对每个应考生来说是一种挑战更是一种机遇。考前心理与考试中的心理状态对考试影响很大,其中积极暗示与自我期待所产生的心理效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高考成绩。
第一,积极语言暗示。考生每天都可自言自语说给自己几遍:“我能行”、“我今天的效率会高”、“我今天会记得住”、“我一定会考好”。也可在自己床头或桌子角上贴上字条,字条上写“我会成功”。
第二,积极自我期待。通过语言说给自己或者在心里默念:“我能过二本线”、“我能超过一本线”。具体到各科根据自己的基础、以前的成绩在自己心中给自己划个分数线,定个分数目标,当然这个目标要比自己以前的成绩高一点,不论考前、考中还是考试后始终坚信自己能达到这个目标。
第三,快乐高考。很多考生都认为高考太苦了,很累的,这就给自己进行了消极暗示。不论复习备考还是在高考场上要积极乐观,使自己高兴起来,愉快地投入高考。曾获得宁夏文科第一名的谈丹介绍高考经验时说:“最重要的是让自己快乐起来,多想一想自己曾经的努力,想一想成功的喜悦,而不是失败的苦果。”而曾获得陕西理科状元的王碧波谈高考经验时说,高考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心态,一是知识。心态要做到四心:专心、恒心、开心、放心。如何开心呢?考生要学会笑,笑对生活、笑对高考。一首通俗歌曲唱得好:“早晨笑一笑,一天心情好;出门笑一笑,一路都走好;中午笑一笑,吃饭香又饱;晚上笑一笑,睡个安稳觉。”笑可以消除烦恼情绪,快乐心境,产生积极暗示。所以早晨梳洗完毕后可以做个小练习,对着镜子练习笑,心中提醒自己“见到别人我要笑”,“进到考场(教室)我会笑”,“遇到难题我要笑”。
为家长“松绑”:让孩子感受到家长的信任和鼓励
2 专家: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系教授 王瑶
高考临近,不仅孩子感到紧张,家长同样感到焦虑。所以在帮助学生缓释压力的同时,也给考生的家长们提一些建议。
第一,保持自然有序的生活状态,营造温馨、轻松、平静、安详的家庭气氛。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生活规律和习惯,固有的生活规律和习惯给人以平静、安详的感觉,能够提高人的情绪稳定性。高考前孩子在家里复习的这段时间,家长要尽量避免家庭过多的人员进出,以保持家庭的平静、安详,还可以制造一些温馨、轻松的气氛,如洗一盘水果全家人围坐享用,随便谈些新闻趣事;吃过晚饭,陪孩子散散步等。保持相对稳定、自然有序的生活状态,不因高考的到来使家庭显得忙乱不安。
第二,不对孩子的学习状况及情绪变化表现出过度的关注。孩子最后的复习阶段好比箭在弦上,出现紧张的状态和焦虑心情是正常的,家长也要正常对待,不要总是盯着孩子的一举一动,有事没事问一句“准备得怎么样了?”“是不是有点紧张?”“别看书了,放松放松吧。”虽是好意,却隐含着紧张的心理暗示,使孩子感觉不自在,反而加重心理负担。顺其自然,忽略孩子的情绪变化,学习的状态和安排由孩子自己掌握,反而使孩子感受到一份稳定的自信。
第三,允许孩子做自己想做的事,善意的提醒要节制。经过了高三的系统复习,越是临近高考,考生越觉得不想看书了,此时要允许孩子悠然地做些自己想做的事。看会儿电视,上会儿网,对着镜子发会儿呆,都是调节紧张情绪的方式,也是在为上考场积蓄力量。父母不要看到孩子离开书桌就焦虑,就不断地提醒孩子看书、复习,通常孩子对父母的唠叨是缺乏耐心的,高考前孩子因为紧张,就更容易急躁,父母一遍遍的提醒反而使孩子更不想安静地坐下来学习。
第四,帮孩子做好考前的准备工作。每年高考都会有学生忘记带准考证,或记错了开考时间等,这种由失误造成的突然变化,会加重考生的紧张情绪,乱了阵脚,影响临场发挥。父母在孩子临出门前应再帮孩子核对一下必带的考试用品,但不要过多地唠叨,说得多了反而起不到提醒的作用。
第五,让孩子感受到家长对自己的信任和鼓励。孩子在考过一门以后,会因为担心考得不好而情绪出现波动,父母要相信孩子的水平和判断,不要过多地与孩子谈论考过的科目,鼓励孩子以平和的心态面对考试。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报考院校信息库 查询被高校录取可能性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