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嘴八舌:高考作文不仅仅是一道考题(图)

2012年06月08日10:37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南京大学生志愿者为考生加油。新华社记者 孙参摄南京大学[微博]生志愿者为考生加油。新华社记者 孙参摄
南宁考生在语文考试前为自己加油。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摄 南宁考生在语文考试前为自己加油。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摄
新疆库尔勒市语文考场。新华社记者 江文耀摄新疆库尔勒市语文考场。新华社记者 江文耀摄

  6月7日上午9时,915万考生迎来高考[微博]。这场人生大考的第一幕就是语文。作为语文考题的重头戏,每年的高考作文题总是备受关注。若干年后,你可能不记得自己具体考了多少分,但是还能依稀记得那一年写过的高考作文题。

  七嘴八舌议作文

  今年除了全国卷大纲版和新课标考卷的两道作文题外,还有15个省市语文卷自主命题,一共产生了17个作文题。

  从形式来看,各地高考作文仍多为材料作文。“材料作文是作文教学的重要形式,也是开拓文路、启发智慧和挖掘思想的重要形式。”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表示。

  从内容来看,专家分析认为大多数考题贴近生活、朴实动人。如北京卷以火车巡逻员“老计”命题,浙江卷的作文题“坐在路边鼓掌的人”,以一个“不想成为英雄,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孩子的心声命题,两者都从普通人入手,贴近普通人、普通学生的生活实际,也反映了普通人的平凡与伟大、坚持与积极。

  从价值观看,专家认为较为集中地聚焦了主流价值取向。新课标卷关注“船主与油漆工”,福建考题探寻有限生命中的如何作为,山东考卷则以孙中山箴言为题,体现了“要坚持,不怕失败”的立意。

  当然,与往年一样,今年的高考作文题也迅速成为新闻热点。专家和广大网友通过接受采访、写微博、发起网络投票等形式,纷纷点评了自己心中的作文题之“最”。

  王旭明认为,最具思想性的是湖北考题“科技的利与弊”:书信可不可以替代?是改变还是不改变,“寥寥数语看出题目设计者站在时代前沿对未来的思考”。他还认为最有情调的是上海作文题,“人们对自己心灵中闪过的微光,往往会将它舍弃,只因为这是自己的东西。而从天才的作品中,人们却认出了曾被自己舍弃的微光”,这样的考题内容显示了“海派的聪明和会玩儿”。

  青年作家蒋方舟认为最思辨的是广东省的考题,从两则“如果可以选择出生的时代与地点”的材料来写作,她觉得这个题目很考人,也能检测出考生平常的阅读、思考和视野,“年轻人总爱认为自己所处的时代是最黑暗的,对时代缺乏有历史纵深的打量。”

  网民也有自己的评判标准。截至7日晚上22时,腾讯网发起的调查显示,浙江考题“坐在路边鼓掌的人”位列最文艺考题榜首,安徽作文题“不用时请将梯子横放”位列争议最大考题榜首,最普通榜单则是全国卷大纲版作文题“甩掉多余的顾虑”居首。

  昭示语文教改风向

  为何每年的高考作文题总是受到关注?在从事了30多年高中语文教学的北京龙文[微博]学校张西华老师看来,这是因为,从一定程度讲,高考作文承载着社会公众对教育改革特别是语文教育改革的愿望,“很多人都把高考作文看作是语文教育改革的风向标”。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因为作文最代表学生语文水平和语文素养。这在中国传统观念中和考试制度中,都可见一斑。张西华如是表示。

  张西华认为,近年来高考作文题的一大趋势是越来越贴近学生、贴近生活,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白居易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一点在高考命题中的表现也越来越明显。”他说。

  翻阅近年来的高考作文题就可见一斑——贴近生活、紧扣现实的作文题越来越多。除今年北京讲火车巡逻员“老计”的材料作文题外,2008年全国卷高考作文题聚焦“抗震救灾”,2011年全国高考作文题关注代买彩票获奖的“最诚信的店主”等等,均具有明显的现实性,能够有效引导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关注社会。

  而从考试本身角度来看,张西华表示,这样的选题避免了说套话,让学生有话可说;从语文教学角度看,这种作文命题的风格和导向,对于以往模式化、八股的作文写作,形成了冲击,可以促使老师们在日常教学中,更加重视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水平的培养。

  “这也体现出了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努力,是个好现象。”张西华说。

  除了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在张西华看来,对学生进行正面的思想影响也是历届高考作文中一以贯之的做法。但这些年这种引导的方式和技巧在不断提高。

  “早期的引导,有点端起架子教育,比较直白。但现在,则注重让学生关注现实,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张西华说。

  2008年上海市高考作文题《他们》,引导大家重视平时或许并未认真关注的人群,2010年北京高考作文题《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以及今年的北京高考作文题的故事,都更巧妙地引导学生的正面思考。

  北京师范大学[微博]文学院语文教育研究所副教授张燕玲接受本报采访时也表示:“作文不只是文字的表达,还注重的是怎么表达和表达什么,必须和善与美结合起来。”她认为这体现了语文教育不光是知识教育,还应塑造健全人格。

  当然,也有观点称,高考作文题限定一个“伟光正真善美”的价值观有些死板,语文教学也不应该有太多的附加功能,应有更多元思辨的眼光。

  彰显鲜活时代特征

  当然,对高考作文题的审视,并不仅仅在于考卷本身。与成为社会热点的高考一样,高考作文题也带着社会的印记。

  自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以来,高考作文经历了36载的演变史。从《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到“树木·森林·气候”,从歌手丛飞到抗震救灾,从《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到彩票购买……高考作文题透视着鲜活的时代特征,也是社会变迁的微观缩影。

  恢复高考制度之初,作文以命题的议论文为主,政治色彩比较明显。“1977年我高考时的作文题是《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不像现在的多元命题,考生的发挥空间也有限。”参加过1977年高考的李烁说。

  上世纪80年代,高考作文样式逐渐转变为开放式的材料写作。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作文题目也逐渐趋向多元化。以一段材料为引子,让考生据此提炼出一个观点或哲理,深入挖掘自己的人生感悟,成为不少作文考题的形态。

  1999年的“假如记忆可以移植”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角度与写法也可以灵活多样。

  2010年北京卷的《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有中学教师分析,这两句话道出了温家宝总理对当代青年人的殷切希望。在考生面临考验的同时,题目也引起公众的广泛讨论。“我看现在的‘90后’年轻人,仰望星空的多,脚踏实地的少,这个题目出得非常好。”作家海岩曾如是表示。

  此外,有分析者也表示,纵观历年高考作文题目,都与主流价值观“形影相伴”。高考作文不单单是学生写作能力的考察,同时也是社会价值观的传播平台。随着自主命题省份的增多,高考作文越来越体现出多元化的特征。

  在北京大学[微博]中文系教授张颐武看来,这在今年作文题中也有所反映。“比如新课标卷的“船主与油漆工”就可从不同的角度立意,可就油漆工的细致做出深入挖掘,也可书写船主的感恩。像这样的多角度材料,需要考生的发散性思维。”

  事实上,这种发散性思维,也是当代社会人们多元思维和创造性迸发的一种体现。

  当然,高考作文题所影响的,从来不仅仅是考生本身——2012年,UC优视董事长俞永福在谈及移动互联网公司创业者所需要的品质时,就曾引用两年前的北京高考作文题“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

  “高考作文题的影响,从来就不仅仅在考生本身。”有分析者如是感慨。

分享到: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报考院校信息库 查询被高校录取可能性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意见反馈 电话:010-62675178保存  |  打印  |  关闭

高考院校库

(共有2462所高校高招分数线信息)
院校搜索:
高校分数线:
批次控制线:
估分择校:
试题查询: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